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从中西比较的层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进行考察。文章认为,中国古代文论在理论体系上,不像西方文论那样侧重再现而是侧重表现;在理论形态上,不像西方文论那样注重分析性和系统性而是注重直观性和经验性;在理论发展上,不像西方文论那样走彻底反叛的路子而是采取圆融折中的方法。文章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的比较凸现出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理论品貌。  相似文献   

2.
<诗大序>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美国汉学界<诗大序>研究可分为三种代表性类型:一是刘若愚与吉布斯运用阿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剖析<诗大序>;第二类是范佐伦与宇文所安阐释<诗大序>中重要文论术语;第三类是以苏源熙为代表的关于<诗大序>与<乐记>承继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中西文论"会通"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中国文论失语的现象,面对西方哲学和文论思想的冲击,表面上失去的是"话语权",实际上失去的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就中西文论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文心雕龙》与《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两部著作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以期为中西文论的"会通"道路提出一些警醒。  相似文献   

4.
当前 ,世界文化格局发生普遍变化 ,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 ,文学现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冲突日渐激烈 ,解剖文学与文化现象的良好途径是进行中西文论的比较 ,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从传统的文论模式入手 ,有助于认识中西文论各自的民族特点及其独具的理论价值。同时 ,立足于现代科学的高度去评判东西方文化在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传统模式和历史逆转 ,并针对二者关于文艺社会功能的不同侧重 ,进一步认清中西文论在理论形态上的区别及原因。从而 ,为在宏观上把握中西文化 (文学 )之异同 ,提供了深层次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宇文所安是美国当代著名汉学家,他以一己之力翻译和研究中国文论,为读者建构了一幅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文论图景。《中国文学思想读本》采用"概述+原文+译文+解说+注释"的编写体例,以文本释读为基础,通过语文学和跨文化两种翻译模式来审视和解读中国文论思想,体现了明确的读者意识和历史文本意识。其跨学科的理论视野和多元综合的研究路径对加强中西文论交流互鉴以及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参以西学文化,立足世界文学视野来探究中国诗学的技巧观,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发掘了中国诗学的系统化思想。以言语为意义承载的技巧,跃升为揭示人类社会规律的道,刘若愚中国诗学的技巧之思,加重了世界文论领域的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提出了一对新的哲学概念:"世界"和"大地",其对艺术作品之构成的追问及"大地""世界"概念对艺术作品之审美要求与《文心雕龙·隐秀》中的"隐秀"思想相契合,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体现出人类对艺术审美的共通追求。由此比较尝试探寻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中西文论的对话之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雷蒙·维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一书研究策略的理论探析,发现其对"关键词"的研究贯穿着批评实践阐释的重要维度,这与维廉斯关于语言是社会性、物质性实践活动的观念密切相关。对"批评实践阐释"关注不够正是当下国内文学理论关键词研究的缺憾所在,弥补这一点,在中西文论的互释以及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莱辛《拉奥孔》关于艺术形态分类学的积极成果和理论失误,从统合中西文论的优秀遗产的维度,重新提出了艺术形态分类的美学依据,并据此得出较有建设性的结论:诗缘情、画体物。  相似文献   

10.
"隐秀"论是刘勰《文心雕龙》中具有很高理论价值和文化生命的诗歌语言论著。本文在中西文论比较和历史流向的回顾中,试图对其"原典"意义世界的追寻进行现代性的阐释,将其转换为当代诗学领域中的核心范畴,以运用于当代诗歌批评和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世界文化格局发生普遍变化,世界的距离越来越小,文学现象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冲突日渐激烈,解剖文学与文化现象的良好途径是进行中西文论的比较,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从传统的文论模式入手,有助于认识中西文论各自的民族特点及其独具有理论价值。同时,立足于现代科学的高度去评判东西方文化在两种不同文化体系中的传统模式和历史逆转,并针对二者关于文艺社  相似文献   

12.
海外汉学界的中国文论研究为我们的自我认知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参照系.美国汉学界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有三种模式:"西方中心主义""冲击-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观";在国际视野下中国文论研究需重新确立新的向度,深入了解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并对对方富有生命力的文论话语加以借鉴和相互阐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莱辛《拉奥孔》关于艺术形态分类学的积极成果和理论失误,从统合中西文论的优秀遗产的维度,重新提出了艺术形态学分类的美学依据,并据此得出较有建设性的结论:诗缘情、画体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基本关系是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2014年4月11日-13日在曲靖师范学院召开的“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建设”研讨会上,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认为西方文论为中国当代文论提供了重要资源,在中西文学理论交流、融汇过程中,中国文学理论不断发展;中国当代文论应更多关注中国文学现实,植根于中国多民族文学土壤,汲取更多的本土文学元素,努力追求并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古今结合、中西比较和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几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其涵义又较难准确把握的一个术语,对它的正确理解不但是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文气"理论进行现代转换和继承的前提,也是全面了解古代文论的内在精神和思维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学家的老舍,具有丰富的文学理论观念.其早期的<文学概论训义>是一部致力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论体系的力作.老舍的文论建构,贯通古今而又立足当代,兼顾中西又突出民族传统,并以特色的理论成果与世界文论进行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针对"中西比较诗学"中"诗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越来越多的置疑,本文就"诗学"一词从"词语"、"文化"到历史"语境"和翻译等多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就"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不可通约性阐发作者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更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在西方汉学界和中国文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典论·论文》的翻译与评论体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思路,他将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翻译与文本细读,发现了其中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命题,并采用西方的文学理论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了创造性阐释。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翻译以及他将中西文论进行双向阐释的方法给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罗兰·巴特是法国当代著名的文论家,他也是西方文论由结构主义过渡到解构主义的关键人物。罗兰·巴特对结构主义文论的贡献,最主要体现在他的文学代码理论中。本文从巴特的文学代码理论的角度,来探讨这一则题为"NESE&KEYS"的美国式幽默中的幽默根源,发现文学代码理论对话语的意识形态具有解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