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千年来,中国学者仰观天空,不过他们迈入现代天文观测领域的脚步慢了一点,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在8月20日于北京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大会(每三年一届)上,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崔向群如是对《自然》杂志说。问:中国第一次举办天文学联合大会,这意味着怎样的意义?答:它表明了对中国天文学已有成绩和未来潜能的认可在不断加大。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天文学家没有接触过复杂的天文望远镜,他们被拥有更好观测器械的国外同行抛在身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一切开始变了,当时中国天文学迎向了世界,政府也开始在科学和技术设备上投入。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文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最早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从朝鲜三国时期起,半岛天文学已完全纳入了中国天文学框架。到高丽时期,半岛天文学家在继续吸收中国天文知识的基础上开始了独立的研究。李朝前期,对中国天文学的引进和吸收促成了半岛天文学的一次复兴。17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天文学通过中国传入朝鲜半岛,使半岛天文学逐步汇入了欧洲近代天文学的潮流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在近代天文学历史中的地位十分特殊。有文字记载的古代文明都位于地球赤道以北,对南天特别是高南纬星空的观测甚少记载。16世纪初.麦哲伦环绕地球与澳大利亚失之交臂。直到18世纪末期.英国人到此永久殖民。澳大利亚这个拉丁人未知的南方大陆才成为南纬星空观测的主要基地。到了20世纪,射电天文学革命性地开拓了对宇宙的认识。澳大利亚不但是早期射电天文学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4.
多波段天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07,29(4):193-199
1608年望远镜问世,1609年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和天象,并很快做出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开创了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新纪元。随着技术进步和认识上的提高,从1940年代起的几十年中,相继诞生并发展了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X射线天文学和 射线天文学,从而实现了对天体辐射观测的全波段覆盖,诞生了多波段天文学,人类对宇宙和宇宙中各类天体、天象的物理本质的认知迈入了全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科学之窗     
来自银河系中心的反物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的库费斯和西北大学的帕塞尔在5月上旬的高能天文学会议上宣布,他们观测到银河系中心上方数千光年处稀薄的光晕区喷射反物质和炽热的气体。目前,天文学有关银河系的知识可能因这一发现而有所改变。据海军研究实验室的伽玛射线天文学家介绍,反物质的喷射使银河系中心和星系的遥远边缘连接起来,这种宇宙现象揭示出星系中心对其边缘的制约。研究人员利用航空航天局康普顿伽玛射线观测站(GR)上的设备绘制出了银河系中心的高能图,从而得出了上述结论。由于尘埃弥漫,通过可见光和紫外线…  相似文献   

6.
菁叶 《世界科学》1998,(5):24-25
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专家前不久在美国首都举行了美国天文学协会每年一次的冬季大会,这次世界夭文学界的盛大聚会仅美国就有2000多名天文学专家和学者参加,占美国天文学专家总数的1/3,另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天文学专家。在此次大会上,各国的专家学者们争相利用这个  相似文献   

7.
伽利略     
《知识就是力量》2009,(4):F0003-F0003
杰出的天文观测家和天文学家,对他的宗教审判,象征着天文学已从中世纪天文学时代过渡到科学的天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8.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如何取得更多、更好的实测资料乃天文研究之头等大事。空间天文学的诞生,打破了天文观测囿于在地面上进行的传统方式,大大推进了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并不满足于此,仍在寻找更为理想的天文观测基地,目光直指月球。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于1984年6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太平洋科学中心为“中国七千年的发现”展览所作的报告。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致用性。这致用性是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地处北温带,农事活动和季节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季节的变化和太阳视位置的变化密切相联,因而在中国一开始就形成了以观测“日躔”(太阳视运动)和“月离”(月亮的运动)为中心的天文学,也就是如何编制精密的历法成了它的中心工作。这一部分工作详细地记录在二十四史的《历志》中. 在意识形态方面,根据天人感应理论,人事活动和天象变化有密切关系,“天垂象,见吉凶”,皇帝的行为是否合乎天意,要观察天象来判断,因而对奇异天象的连续不断的观测、记录并向皇帝呈报,构成了中国天文学的又一主要内容。二十四史中的《天文志》就是它的档案材料的缩编。这份材料对今天的天文学研究仍有参考价值。仪器制造则是为这两项工作服务的。而这两项工作又都是集中在皇家天文台内进行的。皇家天文台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颁布历法是统治权的象征,它的兴衰是与封建王朝同步的,因而它不可能转变为近代天文学。  相似文献   

10.
《科学24小时》2012,(12):37
在天文学中,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用AU表示。作为天文学上的长度单位,AU相当于149,597,871千米,大约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但今年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天文学家已经重新定义了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天文单位AU终于从一个模棱两可的估算值变  相似文献   

11.
由欧洲国家参与的欧洲天文网络(ASTRONET)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即在未来的20年里优先支持一些天文学项目,旨在保持欧洲在天文学领域的领先地位。ASTRONET成立于2005年.目的是把欧洲的天文学界联合起来,效仿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的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十年规划”(已经进行了5次),计划打造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未来天文学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以人造卫星上天为标志而兴起的空间天文学,是继十七世纪伽里略开始的光学天文、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诞生的射电天文之后,天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它给古老的天文学带来崭新的面貌,使天文学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空间天文学是在大气外层空间探索宇宙奥秘的.这种独特的天文观测环境使它具有地面天文观测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突破了地球大气的屏障,直接探测天体的辐射、宇宙高能粒子和行星际介质样品,开拓电磁波的观测波段,使天文学有可能进入全波天文时代. 这种内在的优越性使得空间天文学在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射电天文手段,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三大手段之一,另两种手段是空间天文手段和地面上的天文手段.这三种手段相互配合又竞相发展,促成了当前天文学突飞猛进的局面.1984年10月,我国天文学工作者在密云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架用以观测银河系以及遥远星系的“密云米波段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使我国在天文观测手段和技术方面又取得一大成果.《米波段射电望远镜》一文结合这一成果从射电天文技术和方法的角度介绍了米波段射电望远镜的作用、结构、设计思想和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4.
红外天文卫星(IRAS)的诞生开创了红外天文学的新世纪. 红外天文学的创立及其意义红外线的发现开创了红外天文学. 1800年,W.Herschel在可见区进行太阳光谱测定时,意外地发现在红光外侧存在着肉眼看不到的热辐射.这就是红外线.从此,人们就开始利用红外线探索宇宙奥秘.从那时起至今,红外天文学已经历了将近200年历史.但是首次利用近红外(波长在5μm以下)观测太阳外恒星的则是在本世纪初实现的.而利用中间红外(波长在5μm至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的进展得助于观测工具的发展。为了揭示更深刻的宇宙之谜,人类必须建造越来越先进的天文望远镜。20世纪巨型望远镜的庞大身躯已经远胜于恐龙,21世纪的天文望远镜则将兴建在它们的新“家”月球上。 天文观测的三次变革 在人类历史上,天文观测经历了3次伟大变革。第一次是从肉眼观测发展到光学望远镜观测。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Galileo  相似文献   

16.
中国脉冲星观测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连生 《科学通报》2001,46(22):1849-1850
脉冲星是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的四大发现之一.脉冲星和脉冲双星的发现者先后荣获1974年和199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也说明脉冲星观测研究的重要性.利用国外大型射电望远镜是我国脉冲星观测研究走出的重要一步[1~4],获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但是,我国的脉冲星观测研究却很落后,直至1990年经王缓琯院士和吴鑫基教授策划,才着手开始实验.由北京天文台和北京大学合作,利  相似文献   

17.
确定恒星自诞生之日起究竟存在了多长时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而天文学中又有许多基本的问题直接和恒星的年龄紧密相关。例如,天文学家很想探究太阳系外行星上的生命迹象,那么知道拥有行星的恒星年龄就成了解释他们所观测到的天文现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人类已能对天体进行全方位理论研究和全波段的观测研究,天文学正处在向大科学和大工程发展的飞跃时期,并将继续取得一系列跨世纪的发现,加深和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如何根据我国天文学发展现状,寻求立足于本国实际,跻身国际天文领域研究前沿,实现“探索宇宙奥秘...  相似文献   

19.
伽利略     
《知识就是力量》2007,(4):F0003-F0003
意大利人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是现代天文学的伟大奠基人之一,杰出的天文观测家和天文学家。对他的宗教审判,象征着天文学已从中世纪天文学时代过渡到科学的天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20.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简称MAC)第十八届大会于1982年8月17-26日在希腊的帕特雷城(PATRAS)召开(这是恢复我国在该会的合法席位以后举行的第一次会议,我国派出了中国天文学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译者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