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秋田 《科学通报》1988,33(21):1633-1633
对Fe—S蛋白的4Fe—4S活性中心的化学模拟推动了Fe_4S_4类立方烷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研究,这些模型化合物具有[Fe_4S_4L_4]~(2-)(L=RS,RO,Cl)通式。近年来,Coucouvanis等报道了一系列含混合配体的Fe_4S_4簇合物,如[Fe_4S_4(SPh)_2Cl_2]~(2-)和[Fe_4S_4Xn  相似文献   

2.
张致贵 《科学通报》1984,29(13):790-790
几年来,固氮酶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从钼铁蛋白中分离出铁钼辅基(简称:FeMo—Co),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FeMo—Co是固氮活性中心,利用EXAFS光谱分析确定钼铁蛋白和FeMo—Co中钼的微环境,提出了固氮酶活性中心模型。这些研究促进了钼铁硫原子簇化学发展,因此有关模拟固氮酶活性中心——钼铁硫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本文报道{(C_2H_5)_4N}_3{[(SCH_2CH_2S)MoS_3]_2Fe}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3.
刘秋田 《科学通报》1986,31(12):904-904
在对固氮酶固氮活性中心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这些理想模型多包含有MoFe_3S_3和MoFe_3S_4类立方烷簇骼,因此,这类模型化合物的合成自然地引起了许多化学家的重视。迄今,报道合成了这种MoFe_3S_4单立方烷化合物的在国外仅有Holm的研究小组,他们采用多步法通过断裂Mo—Fe—s双立方烷化合物得到了单立方烷原子簇,现在已经测定了四个这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张致贵 《科学通报》1988,33(9):677-677
利用EXAFS光谱分析、钼铁蛋白、钼铁辅因子与钼铁硫多核模拟物比较,其钼的周围具有相似的笼型结构,从而推测固氮酶的活性中心,很可能是一类钼铁硫原子簇化合物。因此模拟固氮酶的活性中心——钼铁硫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将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本文报道{[Et_4N]_3[Mo_2FeS_6(SCH_2CH_2S)_3]}_4·CH_3CN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5.
徐吉庆 《科学通报》1989,34(4):279-279
铁是生物体内常见的重要的金属元素之一。铁的配合物化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许多蛋白和酶的活性中心是铁硫原子簇配合物。铁硫配合物化学的迅速发展与模拟酶的功能研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张致贵 《科学通报》1985,30(5):356-356
钼是经常在生物酶中存在着金属元素之一,它在某些生物体系中很可能以某种原子簇的形式构成活性中心,例如固氮酶活性中心就是由钼铁硫组成的原子簇。Newton等人用EXAFS方法对铁钼辅基中钼的微环境的研究,发现与钼原子相距2.01处有氧原子配位。因此,我们企图合成钼原子有端基氧配的钼铁硫簇合物。在相类似合成条件下,改变不同的甲醇钠的浓度,得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簇合物,即[(C_2H_5)_4N]_3·[Fe(MoS_4)_2O_2和[(C_4H_9)_4N]_2[Mo_2S_6O_2]。本文报道[(C_4H_9)_4N]_2·[Mo_2S_6O_2]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7.
袁有珠 《科学通报》1991,36(15):1199-1199
多数研究报道指出,单独的钼铁蛋白不结合MgATP。但也有些研究者对此持不同的看法,认为钼铁蛋白也能结合MgATPC。钼铁蛋白的活性中心是由Mo、Fe、S组成的原子簇。研究ATP与MoFe_3S_4~*的络合,不仅有助于对固氮酶反应中MgATP驱动  相似文献   

8.
固氮酶Fe中心模型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催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致贵 《科学通报》1985,30(12):913-913
1981年,忻新泉等人,从配位化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固氮酶双中心作用机制。认为在固氮酶中Fe原子是吸附活化底物的中心,它与由Mo—Fe—S簇化合构成的还原中心协同作用完成底物的还原过程。为了论证Fe是吸附活化中心,我们合成了含有铁硫的原子簇化合物,作为模拟体系,并进行了催化活性的研究。本文报道新型[(C_2H_5)_4N]_4[Fe_6S_9(SCH_2CH_2OH)Cl]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催化活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吴也凡 《科学通报》1992,37(3):256-256
MgATP与铁蛋白络合的esr、CD、~(31)PNMR等研究,都有助于支持蔡启瑞提出的MgATP是络合在铁蛋白活性中心Fe_4S_4~*原子簇上的这一论点。但由于Mortenson等发现MgATP能够敏化铁蛋白中的铁,使其易与亚铁螯合剂反应这一重要的实验事实以来,关于MgATP在铁蛋白的结合部位的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MgATP不是结合在铁蛋白的  相似文献   

10.
郭纯孝 《科学通报》1984,29(8):470-470
随着生物固氮研究的进展,许多金属酶的活性中心微环境的研究已经达到原子水平。人工合成固氮酶Fe-Mo辅基模拟物也是一个相当活跃的领域。最近,Fe-Mo辅基的研究得到在Mo原子上含有氧配位的信息。我校化学系固氮组合成出铁钼之比为一比二的模型化合物。在Mo原子上含有单键的氧原子和含有二个双键氧原子的原子簇。我们已经对一系列的Fe—Mo—S模型化合物的电子结构作过CNDO的研究。因此,进一步研究含氧配位的Fe—Mo—S原子簇的电子结构,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固氮酶辅基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绍芳 《科学通报》1986,31(13):987-987
在研究三核钼原子簇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具有双齿螯合功能的[S_2P(OEt)_2]~-配基既可作端基螯合配体,又可桥联两个金属原子,因此有利于金属原子簇的形成。利用这一配基,我们曾经合成出一个类立方烷型的四核钼原子簇化合物{Mo_4(μ_3—S)_3(μ_3—O)[S_2P(OEt)_2]_6}。随  相似文献   

12.
李前树 《科学通报》1992,37(23):2143-2143
固氮酶的活性中心与Mo-Fe-S原子簇有关。人们已经合成了一系列的Mo-Fe-S原子簇化合物,并且对其进行了各种近似程度的量子化学研究,但是至今还缺少对化学键性质的直接计算研究。本文将通过对[S_2MoS_2FeCl_2]~(n-)(n=2,(1a);n=3,(1b))和[S_2MoS_2Fe(NO)_2]~(2-)(2)的正则和定域分子轨道的计算研究,直接得到分子中的化学键性质,配体的配位电子数,从而验证其电子结构规则。  相似文献   

13.
周朝晖 《科学通报》1995,40(4):321-321
最近,Rees等相继发表了Mo-Fe蛋白0.22和0.27nm分辨率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揭示了固氮酶金属活性中心FeMo-辅基的结构图象,其中Mo原子处在一端的角落位置上,并且同高柠檬酸的羟基和羧基形成双齿配位.考虑到自然界中钒可取代钼成钒固氮酶,为了了解高柠檬酸在金属酶活性中心中的作用,本文报道含羟基和羧基双齿配位的二聚柠檬酸氧钒(V)配合物Na_2(NH_4)_4[VO_2(cit)]_2·6H_2O(H_4cit=柠檬酸)的合成、光谱和结构.  相似文献   

14.
徐吉庆 《科学通报》1983,28(12):729-729
一、前言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改革现行合成氨工业催化剂,其关键在于弄清固氮酶的结构与功能。铁钼辅基(简称:FeMo—co)的成功分离使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用外延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方法(简称EXAFS)对钼铁蛋白和铁钼辅基中  相似文献   

15.
林贤梯 《科学通报》1986,31(7):509-509
随着合成原子簇化合物日渐增多,出现了一类具有“松散”配位的原子簇化合物。所谓“松散”配位指的是簇骼中金属原子的一个或几个配体与金属原子只有较弱的相互作用,甚至出现配位空缺。例如,KecCk等报道的{Mo_3(μ_3-S)(μ-S)_3[S_2P(Et)_2]_4。这个化合物整体可看作  相似文献   

16.
新型钼铁硫簇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致贵 《科学通报》1986,31(21):1634-1634
一、前言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及其模拟物的合成是许多化学家感兴趣的课题。人们认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可能是一种钼铁硫原子簇结构,并且推测了两种可能的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模型。此后,模拟固氮酶的活性中心的Mo—Fe—S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质研究十分活跃,从而也促进了Mo—Fe—S原子簇化学的新发展。迄今报道的Mo—Fe—S原子簇化合物已有四十几种,它们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为立方烷型,另一为线型。再按金属原子的组成和排布,其中立方烷型又可分为:(1)MoFe_3(单立方烷);(2)Fe—MoFe_3,(铁单立方烷);  相似文献   

17.
TiFe是有用的贮氢材料。TiFe具有Cscl晶型。晶格中有两种八面体空隙,即Ti_4Fe_2原子簇中的和Ti_2Fe_4原子簇中的八面体空隙。有迹象表明:H原子优先进入Ti_4Fe_2原子簇中央的八面体空隙。我们用量子化学DVX_a方法计算Ti_4Fe_2和Ti_4Fe_2H原子簇的化学键结构,  相似文献   

18.
庄鸿辉 《科学通报》1985,30(16):1220-1220
我们曾经研究了(C_5H_7S_2)[Mo_3(μ_3—O)(μ—Cl)_3(μ—OAc)_3Cl_3]和(C_5H_7S_2)[Mo_3(μ_3—O)(μ—Br)_3(μ—OAc)_3Cl_3]的晶体结构。这两个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基本相同,其晶体属于异质同晶,差别在于前者用MoCl_3为原料,后者代之以用MoBr_3,使得后者中钼原子间二重桥原子为Br,前者为Cl。为进一步探讨起始物质中卤素在形成原子簇化合物中的作用,我们  相似文献   

19.
徐丽娟 《科学通报》1981,26(24):1512-1512
模拟固氮酶的活性点——钼铁硫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是近年来人们注意研究的课题。 我们在模拟物合成过程中,得到一种三元包合物晶体,本文报道的即是该晶体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商茂虞 《科学通报》1983,28(24):1493-1493
中间价态的钼在饱和了氯化氢的乙醇介质中具有形成三核簇的倾向。在通人硫化氢的情况下,得到了两种具有三重硫桥的三核原子簇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为(C_3H_7S_2)_3[Mo_3S_2Cl_9]和(C_3H_7S_2)_3[Mo_3S_7Cl_7]。在合成三核钼簇合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合成产物中,往往有其他晶体与三核簇合物伴生在一起,我们推测可能是双核簇合物。为了验证这一推测,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化合物(C_5H_7S_2)_3[Mo_2Cl_9]进行晶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