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从内蒙古的实际出发,阐述了体育人口统计方法的新观点,根据体育人口的概念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划定体育人口标准;根据内蒙古公民参与体育活动情况划定年龄范围;公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内容划定项目范围;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体育运动开展情况选择地区统计对象.同时论述了如何设计专项调查统计方案与组织实施.使内蒙古体育人口的统计方法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内蒙古的实际,对于检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效果,具有应用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城镇居民的工资收入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因行业及职业的不同收入水平相差悬殊,基尼系数大于0.6.按收入级差划分的四个组群、十个阶层,其消费特征是界点上组群总人数30%的高收入阶层可支配收入是低收入组群各阶层总体可支配收入的2.64倍以上,在八个消费项目上的消费结构特征呈明显两极分化态势.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现状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8所高校学生体育行为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和掌握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的现状,探索高校学生体育行为的特征与规律,分析影响其体育行为的因素,为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居民的体育生活态度、时间、空间、内容、形式及体育生活消费等现状进行了综合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居民对体育的价值观主要集中在健身、娱乐等方面;有74.14%的人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健身锻炼,体育人口有37.52%,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散步与跑步是重庆市民健运动的首选项目等。并针对现状提出了基本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南阳理工学院二年级学生课余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目的是为我院继续推进阳光体育活动,提供组织与管理决策上的客观依据。凋研结果表明:我院二年级学生喜欢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达到了91.7%,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主要动机是增进身体健康、愉悦身心和缓解压力;学生平均每周课余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次数达到3次或3次以上的人数比例和每次活动时间达到1小时左右的人数比例分别为54%和57.4%;学生在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项目选择和活动场所选择上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但在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形式选择上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体育场馆、器材相对不足和学生课业负担重是影响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松花  戴维红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6):103-106,1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莆田市准体育人口进行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准体育人口的结构以及三层次准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莆田市准体育人口占调查人数的四分之一,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性别、城乡、文化程度、职业上呈显著差异;运动强度是制约准体育人口成为体育人口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活动次数和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8所民航高校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民航院校大学新生和老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民航院校大学新生体育锻炼及动机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锻炼参与积极性高,锻炼动机多元化,以健身、职业需求、社交和娱乐为主;2)较多大学新生的锻炼行为在锻炼时间、频率、运动量和坚持性上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标准;3)大学新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少,内容不丰富,对体育知识和锻炼技能掌握不够,锻炼行为不具有可持续性;4)随年级增长,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减弱,锻炼频率下降,开始退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随年级增长学生开始参与更多的体育项目,锻炼内容变得丰富,每次锻炼时问增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同市城区20到60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城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造成各年龄段群体和各阶层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差异的成因及一般特征,为相关部门了解和掌握大同市城区居民体育消费与体育健身提供参者依据,从而促进全市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体育生活方式的视角对中学教师进行调查、访谈,利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目前河南省中学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现状中:健身、娱乐、完善、精神调节的体育健身动机代表了当前河南省中学教师对体育生活方式的认识;由于对家务劳动即为体育运动的变相的理解,相当部分老师把家务劳动作为首要的余暇时间安排;教师参加体育运动的方式出现扩大化、现代化趋势;主要利用个人生活习惯、生理习惯安排体育运动时间;健身空间以校内健身为主。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中学教师体育健身生活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重庆市30所中学随机抽取3000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目前该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状况,并对影响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中学生体育消费由高到低排在前5位的是运动服装、运动饮料、小型体育运动器械、体育报刊杂志、体育场地租用;而影响中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有:闲暇时间、体育兴趣、性别、学校所处地域以及体育消费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11.
刘道兴 《河南科学》2014,(6):925-929
长期以来,把城市作为经济载体的思路主导城市发展,形成了"经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模式,导致城市出现种种弊端和"城市病".实际上,城镇化应当以人为核心,城市首先是人居中心,应当把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人文城市".而实现城市发展从"经济城市"向"人文城市"的转型升级,才是"新型城镇化"的点睛之笔.面对城镇化加快和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的新形势,河南省应当深刻把握人文城市建设的内涵、途径和举措,努力把河南城市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全面提高城市文化艺术品位,为建设美丽河南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发展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研究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制约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对发展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前景进行探讨,提出加大发展体育旅游优势项目、利用体育明星效应、开发体育用品市场、运用市场机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09—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体育产业总规模与体育产业增加值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产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呈现较强显著性,体育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可以促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62%。面对新形势,河南省应结合自身实际,提升体育产业市场化水平,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提高体育产业科技水平,通过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发展体育制造业、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与水平等措施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当前,河南省城镇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对河南省和各地市常住总人口的变化、城镇总人口变化和城镇人口增长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重点研究了城镇人口增长与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挥服务业对城镇化的快速提升力,强化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持续拉动力,促进产城融合,形成对城镇化的聚合力等加快河南省城镇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休闲结合而派生的休阑体育,是体育在现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实现了体育的社会功能由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转换.随着河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休闲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重要形式,其发展趋势表现为:全民健身运动拓展了休闲体育的发展空间;社会分层促进休闲体育的多元化和层次化;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体闲体育形式,将在中青年群体中得到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认同感的强化,将使武术、太极拳等独具我省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将得到更快的普及.为了促进我省休闲体育的发展,作者提出了培养体闲体育意识、规范自发的休闲体育组织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次调查,最终遴选出20个影响河南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因素指标;采用李克特五分量表法,对这些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提取出四个公共因子;运用多变量方差分析法,筛选出对体育产业五大行业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公共因子。结果显示:体育健身娱乐业受消费环境因子影响最大,体育竞赛表演业受四个公共因子影响程度的差异不具显著性,体育用品业受产业环境因子影响最大,体育旅游业受区位环境因子影响最大,体育培训业受体育环境因子影响最大。基于河南省各区域所具资源禀赋与发展现状,提出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的培育策略。旨在促进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积极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河南城镇化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河南省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方向重点;提出了提升城镇吸纳就业、劳动者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保障、基础设施支撑等能力的对策措施;创新户籍和人口管理、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成本分担、资金保障、城镇管理和社会治理等机制的关键环节;从能力建设和制度创新两个方面,构建促进河南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的引力系统和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河南省高等师范院校体育院系开设体育舞蹈专业本科教育的可行性与实践性问题,为解决该专业人才市场供求矛盾、推动体育舞蹈本科教育在河南省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2):117-122
以2011—2015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作为衡量指标,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方法探讨河南省五大旅游区之间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空间集聚.研究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虽获得了较快发展,但地市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呈持续增大的态势;五大旅游区在地带间差异和地带内差异上也呈现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区域差异明显;此外河南省入境旅游向热点旅游地集聚的态势较为显著,五大旅游区分离系数减小,核心城市旅游区聚集态势显著,空间集聚增强,而且洛阳市、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等地成为入境旅游经济的增长极.五大旅游区入境旅游经济的差异性主要与当地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和旅游设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豫北地区城镇体系演化特征的R/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分形理论和R/S分析方法讨论了豫北地区城镇体系的演化特征。研究区内的城市人口,产值,规模分布的分维等指标的Hurst指数都大于0.5,但数值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