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统一,它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主义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现实的社会存在,并“透视出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三者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对象、现实、感性”成为如此存在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工作的丰硕成果,也是指导工人运动的有力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保障。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需要进一步从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发展,并且阐明如何才能在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中提高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他青年时期力图用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制度进行考察、分析、批判,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种种论述的重要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手稿》内容来看,贯穿全书的基本观点是“劳动异化”和“人的本质异化问题”,并由此出发,论及到诸如人性、人道主义以及美学中的一些问题。当然,马克思撰写《手稿》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讨和研究当时的经济学和  相似文献   

4.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逐步脱离青年黑格尔派思想的影响,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对人类自由进行思考的最初成果。国内研究者对马克思的犹太人身份和人类解放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进行了区分,并从马克思的国家学说、"现代性"学说、民族宗教学说和人类解放学说四个层面对此文本进行了分析,体现了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逐步深入的过程,展示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水平,对我国整体理论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身体视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视点.从身体的视点重新读解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可行的.马克思关注的是身体而不仅仅是肉体,马克思理论中的身体话语不同于一般的人本主义或庸俗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感性、异化、崇高、解放、审美等基本范畴实际上是密不可分地统一在身体这一基础上的.马克思从身体出发思考问题的视角也影响了他对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认识,使他的美学体系呈现出一种开放性.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学界,人的解放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已成基本共识,似乎已经没有再度言说的必要。但是,无论从这个问题所面临的理论挑战,还是就其实践意义在当代的充分开显,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仍须解决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包括厘清青年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与西方传统解放理论的根本区别,以及澄明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当代性。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自身解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哲学、用哲学,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认识世界、评价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工具。当前形势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思考新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理论来源、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等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完整学说。在当代中国,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理论。江泽民阐述了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的产生,揭开了哲学史上的崭新篇章,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长期以来,对于它的基石问题,虽然说法不一,但是都忽视或否认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础地位,一直被限于认识论部分。而实际上,唯有科学的实践观,才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其主要理由如下: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19世纪40年代伴随着其实践观的形成而形成的。其间,经历了两次转变,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唯物主义进而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次转变,都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哲学时,就把实践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明确提了出来,并且把这个学说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因此,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否坚持实践标准,是能否从根本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在思想理论方面的拨乱反正,之所以从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恢复实践标准着手,  相似文献   

11.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生于1820年11月28日,病逝于1895年8月5日。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又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这位伟人离开我们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他一生的主要功绩在于:和马克思一起共同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学说;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而是能够争取自身最终解放的阶级;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阐明了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性;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他同马克思积极参加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与各种机会主…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自由和解放的学说,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通过文化建设的方式来推进,文化集中体现了人的价值追求、整体风貌。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重大的进步,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通过思想解放,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广大群众中的内化。同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产生实际成效,还必须完成从思想认同到实践认同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哲学不具有一般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也不具备传统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早期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以及气的学说不是唯物主义,《管子·内业》的作者、庄子、张载等也不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本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内外出现一个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反省的思潮,而被唯物唯心模式统治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古代哲学领地,即将发生一场变革。  相似文献   

14.
<正>结束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的不幸局面,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由“解放台湾,但不放弃和平争取”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这一政策的转变更是消除了许多台湾同胞的疑虑,大大地激发了两岸人民的统一意愿。邓小平同志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的“一国两制”,既尊重了历史,又考虑到了现实,而且还充分尊重照顾到了台湾同胞的利益与要求。可以说,这一构想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把和平共处原则运用于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重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它无疑  相似文献   

15.
李兰  崔卫峰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5):66-67,69
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解放而努力,为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这是马克思主义一贯的和不变的立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立场,以服务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走社会主义法制化和民主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外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为新中国外交工作方针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正确结合起来,破旧立新,创建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外交,开创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必须解放全人类的博大胸怀和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远大理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他对马克思劳动思想的接受和运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思想中国化的起点。李大钊着重接受马克思的雇佣劳动学说和阶级斗争理论,并自觉运用马克思的劳动理论来服务于中国劳工运动的实际,努力使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劳工运动找到了正确的出路,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马克思研究劳动、交往和分工三者之间关系,展示人类历史演进的机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历史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继承西方传统人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现实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出发,科学界定和揭示人的本质以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价值取向,沿着辩证的唯物主义的方向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在逻辑起点、理论内容、价值取向上超越了西方传统人学。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自己强调自己的哲学是“新唯物主义”哲学。然而,究竟应当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今天,决不是一个已经明白的问题。众所周知,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体系,比较经典的有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人道主义(卢卡奇),实践哲学(葛兰西),以及国内这些年提出的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交往论、生存论、解放论、类哲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