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日,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农村远程信息入户工程终端(IRD)系统软硬件研究与开发”,通过了北京市科委主持的课题验收。 专家组对 “农村远程信息入户工程终端(IRD)系统软硬件研究与开发”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农村远程信息入户工程终端(IRD)”的研发旨在为整合北京市的农业教育资源提供了一个平台,该项目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可以大幅度降低农村远程教育的管理费用,实现农村远程接收站点的自主维护,有利于实现农村远程教育的“村村通”,对全国…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11,(11):54-54
近日,由怀柔区承担的“山区型农村生态环境提升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建设”课题顺利通过市级专家组验收。课题形成了适合于山区农村推广应用的山区型农村能源环境改善技术研究成果,同时建立渤海镇六渡河示范区一处,集中开展农村建筑节能、污水深度处理回用、河道水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示范,  相似文献   

3.
《安庆科技》2009,(2):46-47
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变性淀粉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报告会上,由江南大学、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等6家联合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玉米淀粉糖、系列变性淀粉与多元醇开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经过3年的协作攻关,现已完成全部课题任务,项目的自主创新科研成果均已在国内重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汪祖进 《科技潮》2004,(3):18-19
为全面推进东城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字东城”的战略目标,北京市东城区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3年初开始部署、启动“东城区地理信息专题普查项目”,该项目作为东城区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得到了国家863计划重大课题《数字城市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及应用示范(2001AA136010)》的支持,并被列为该课题的应用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5.
该课题的总体目标为在特大城市层面建设一体化的智能位置服务开放式平台,实现基于B2B的位置服务模式,为位置服务开发商提供安全的运营平台,从而实现各类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共享共通。并在此运营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商业化的位置服务模式和领域,拓展导航位置服务的应用领域。依托城市定位数据解算中心,在解决持续高并发的终端定位管理技术和终端定位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的基础上,突破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从而实现面向特大城市的B2B商业化服务。课题构建云架构的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吞吐率每秒600 000次以上,基于平台的服务开发商数量不少于100个),创新研究一种室内外位置信息的智能发布模型,实现无缝化的位置信息集成管理,并提供高效的访问接口。课题总体进展如下所示:(1)完成了业务需求分析与系统总体设计、智能位置服务平台设计、室内外位置信息集成管理设计,完成了平台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与模块的详细设计,研究了智能位置服务平台体系结构与设计,形成了特大城市云架构智能位置服务平台总体技术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方案;(2)完成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终端位置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终端位置信息智能化管理技术、B2B服务开发商应用访问体系和接口技术、服务开发商的B2B位商业化模式及关键技术,形成各项关键技术研究报告;(3)完成了资源整合与入库、网络环境、存储设备、运行设备调试与应用集成,搭建了电信级高吞吐量智能位置服务平台;(4)完成了1套编程和非编程的应用访问接口的开发,形成了相应的接口使用文档;(5)基于位置服务平台,面向终端用户,开展了基于安卓/i OS平台的服务应用集成,包括各应用的前端App,后台服务,及相关统集成工作;(6)基于云服务的思想建立了统一的服务资源管理体系,把用户信息、位置信息、商业服务信息采用统一的资源描述方法;建立了用户信息、位置信息、商业服务信息与服务开发商之间的位置服务四面体关系;(7)研究了室内地图的制图和室内外一体化空间位置集成的方法,完成了室内地图数据采集、室内地图数据编码规范(参考OGC)、室内地图配图、室内外无缝地图数据库建设、室内位置信息源控制点部署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等工作。成功申请了2013年海淀区重大公关项目"室内外无缝定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并参与了"羲和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8)课题申请软件著作权7项,专利8项,发表论文17篇,培养研究生6名。  相似文献   

6.
该课题的总体目标为在特大城市层面建设一体化的智能位置服务开放式平台,实现基于B2B的位置服务模式,为位置服务开发商提供安全的运营平台,从而实现各类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共享共通。并在此运营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商业化的位置服务模式和领域,拓展导航位置服务的应用领域。依托城市定位数据解算中心,在解决持续高并发的终端定位管理技术和终端定位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的基础上,突破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的关键技术,从而实现面向特大城市的B2B商业化服务。该课题构建云架构的电信级智能位置信息服务平台(吞吐率每秒600 000次以上,基于平台的服务开发商数量不少于100个),创新研究一种室内外位置信息的智能发布模型,实现无缝化的位置信息集成管理,并提供高效的访问接口。该课题总体进展如下所示:(1)完成了业务需求分析、总体设计、智能位置服务平台设计、室内外位置信息智能化集成管理设计。(2)北京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初步形成,目前其吞吐量可以达到10万左右。(3)重点研究了课题中"终端位置信息与服务开发商准实时匹配技术、终端位置信息智能化管理技术、B2B服务开发商应用访问体系和接口技术"3个关键技术,建立了用户与开发商之间的关系,可以提供数据服务与基本GIS空间服务。(4)完成了平台各模块之间的接口规范与模块的详细设计,研究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体系结构,完成了位置云平台设计,形成了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包括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总体构架与工程实施方案:《位置云数据层总体设计方案》《位置云数据层总体实施方案》《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设计规范》《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服务接口标准》。(5)开发了导航基础地图数据与位置服务专题数据的动态迭加协议,研制了位置信息搜索与服务平台,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航与位置服务平台位置云数据库规范》。(6)研究了位置云服务平台的集中资源管理,形成了管理模块的设计方案《用户管理平台程序设计》。(7)该课题研究了室内地图的制图规范与技术流程,完成了室内地图数据采集、室内地图数据编码规范、室内地图配图、室内外无缝导航地图数据库建设、室内位置信息源控制点部署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郭建强 《科技潮》2004,(11):35-35
近日,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和北京智农天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农村远程信息入户工程终端(IRD)系统软硬件研究与开发”,通过了北京市科委主持的课题验收。  相似文献   

8.
北京地区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是国家863计划项目,北京农业信息技术中心经过近5年的研究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该中心首先建立了完善的示范工程组织体系。示范区分别成为了领导小组、技术专家组、项目办公室、项目研发小组和项目推广小组,使示范工程有序、高效地运作。为了加强横向合作和精品集成,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与市水科所、市兽医站、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林果研究所、畜牧研究所等十几个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项目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示范基地和技术推广体系,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自上而下覆盖多  相似文献   

9.
IT培训专栏     
动态国家信息领域“653工程”办公室发布第二批项目(课题)上海市首批开班的六门课程榜上有名全国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办公室为推进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的实施,根据《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实施办法》(国人厅发[2006]8号)的要求,经专家充分论证,于2007年1月11日,下发了《关于发布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653工程”)第二批项目(课题)的通知》(信人知办[2007]001号),通知发布了四类15个项目(课题),其中,本市首批开班的6门课程全部被认定。具体是(按国家发布顺序):  相似文献   

10.
日前,宁夏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已全部启动。新启动农村信息化、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和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4个项目,目的在于提高科技支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建设。4个项目的科研总投入达4.2亿元,20多个课题将在9个示范区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11.
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用户进行详细分类,项目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基础地理数据库,构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示范应用系统和领导保障体系。项目建设形成了文档报告类、空间数据类、软件系统类3种形式的成果,确定了利用政府专网实现政府各部门应用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应用模式。项目构建的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也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当下,洞庭湖区生态农业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挑战。洞庭湖区生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可以从生态农业环境改良技术体系、生态农产品标准化技术体系、电子信息技术体系、循环技术体系四方面构建。其发展思路应从加大对湖区技术项目研发及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完善农业科技服务推广体系、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采用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3.
科技计划项目全流程管理信息平台包括科技项目库、应用基础平台、网上信息采集平台、综合业务处理平台等主要内容的开发建设,将建成一个覆盖全市科技管理行政范畴内的科技业务管理体系,连接内网和外网,实现“外网接收,内网处理”的业务模式,满足项目管理过程规范处理的实际业务需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虽然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已经取得了一批共性技术,但仍缺乏村镇区域层面的规划技术开发以及技术集成和系统研究.在村镇区域空间规划和技术集成的过程中,利用和产生具有海量数据特征的各类空间和非空间的数据,通过集成平台实现大量规划数据的管理,其中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是集成的关键.文中从减化业务流转过程和降低系统应用复杂性出发,研究村镇规划建设信息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开发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集成应用平台,形成村镇区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为村镇空间规划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建设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回顾并分析广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成就,以中央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为指导,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根据广西的具体情况,提出:(1)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政策扶持;(2)循环经济、绿色理念、多方和谐;(3)产业横向共生,要素纵向耦合;(4)产、学、...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消落区的开发、利用与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和民心工程,是实现库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和认真探索三峡水库消落区的开发、利用、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万州实际,从三峡水库消落区的形成和分类、管理与治理、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下经济学学科理论与技术是随着国际社会对森林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关键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特别是林下经济在森林多功能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水和土地资源、提供多种木材和非木质林产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对发展森林生态经济、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多功能森林建设不断得到深化等有着重要意义。林下经济学顺应了全球涉林交叉学科前沿发展的趋势,是着眼于完整的、现代的森林资源概念,以森林生态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非木质林产品和森林生态产品产出为目标,以多学科融合理论技术为手段,系统研究林下经济资源的特点和功能,以及对它开展生态保护培育、经营开发和科学合理利用所形成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科学技术体系。林下经济研究来源于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农(林)学等多学科基础理论,其主体由林下经济资源学、林下生态学、农林复合经营学、林下经济产业管理学等构成。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自然受益型经济增长,未来林下经济学将关注林下经济生物资源保护、培育和精深加工利用,关注结构优化、功能协调、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供给服务,关注农林复合系统的优化调整和效益提升,着力建立高效、高产、优质和持续的产业体系。笔者分析了林下经济学产生发展的背景,概述了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了林下经济学的学科内涵、特点、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展望了林下经济研究的重点和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海南省热带台地耕地整治数量、质量潜力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气候、土壤、地貌等条件与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将海南省热带台地土地整治划分为4个区域: 琼东现代农业整治区、琼南农旅一体化整治区、琼西生态调节整治区和琼北高产高效整治区, 并分析各个区域的特点、整治潜力及整治重点方向和关键技术。结合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 确定台地不同区域的生态化整治措施, 包括对田块、道路、沟渠、防护林的生态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可以为因地制宜地进行台地区域耕地整治, 探索热带台地地区生态化整治措施, 提高海南省热带台地地区的土地整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智能交运输系统(ITS)是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及电子控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等有效地综合运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停车管理信息系统是交通运输综合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将ITS和GIS的思想融入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中,利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停车管理系统中的需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利用Mapinfo和Mapbasic开发平台为“基于GIS的停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软件的开发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欧周华 《科技资讯》2012,(15):105-10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科学地计算和管理工程造价是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的一个方向,本文通过对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应用进行阐述,对各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高度重视工程造价信息化工作,构建标准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平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