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琼  曹小路 《遵义科技》1998,26(4):20-22,1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遵义市的人地矛盾日趋尖锐,我们不能因土地资源总量不可改变而限制经济的发展,应为大力发展经济去充分认识,合理利用土地。本文通过对遵义市各类土地资源实际利用水平及潜力分析,说明该市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水平低,利用潜力大,只要制定正确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复垦土地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就能改变遵义市的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形势和土地粗放利用的客观现实,就能使有限的土地满足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2.
新疆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涛 《科技资讯》2009,(22):205-205
土地整理是当前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本文以新疆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背景,提出了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深入土地整理研究,规范和科学化土地整理活动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项目是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主要形式,具有多目标、多管理层次、多管理部门等特点。本文介绍了土地整理的内涵,重点探讨了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试从土地整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探讨开展土地整理的意艾及其对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贡献,并对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瑞  刘兴姝 《科技信息》2009,(25):I0393-I0393,I0367
土地整理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新兴事业,土地整理产业化是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实现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的一种有效形式。实际工作中,土地整理产业化存在着诸如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专业化水平较低、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多元化多渠道融资、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土地整理机制等建议,旨在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进程,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层次分析法在土地开发中的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山东省某县土地开发整理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土地开发整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将层次分析法与GIS进行耦合,探讨其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适宜性,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的依据。研究中,选取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作为土地开发整理的评价因素,并提出了这些因素的提取和获得途径。  相似文献   

7.
富顺县怀德镇土地整理项目中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效益研究是土地整理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研究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利用状况,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行了社会效益分析、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及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8.
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简要介绍了山西省土地整理潜力和全国土地整理工作现状,回顾了山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土地中待整理土地的可整理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设计了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了两步法的评价方法,提出了重庆市江北区待整理的城市土地的可整理性大小和整理方向,为土地管理部门推进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助于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更具有效率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利用熵权物元可拓模型评价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状况及其影响程度.研究方法:应用熵权物元可拓模型评价进行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结果:老河口市孟楼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属于"较好"级.研究结论:将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应用于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切实可行,可以克服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可直观地反映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是现阶段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加上赣南低山丘陵区特殊的地理条件,土地整理不可能照搬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的经验,而应根据本地区土地利用特点及地质、地貌和生态条件,综合考虑各方影响因素进行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2.
赵杨 《广东科技》2012,21(15):156-157
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一套由数字化地形地籍数据库支撑、计算机及其软件系统进行管理的基础数据库信息系统,受遵义市国土资源局委托,遵义基础数据库信息建设工作由我院承担完成。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在测绘工作的基础上技术提高土地整理规划决策的实效性,大幅度地降低财力的投入并进一步提高了测绘技术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土地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利用新的测绘技术进行土地整理规划的优势,简要介绍了3S技术,提出采用3S技术获取土地整理基础信息的基本技术路线,详细说明了RS,GPS,GIS技术在土地整理调查、成图、规划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指出3S技术一体化为提高土地整理规划决策的实效性,大幅度地降低财力的投入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开创土地整理工作新局面的大好时机.本文分析了当前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和整理潜力,提出了应注意做好统筹规划、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事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工作以来,深深感到土地整理的监理工作应以坚持“安全生产为基础、工程工期为重点、施工质量作保证、投资效益为目标”的方针,坚持按监理规程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旁站监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工期,从根本上保证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重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自然要素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军 《科技资讯》2009,(15):235-235,237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文地质等自然要素都将对土地开发整理产生影响,笔者基于多年从事重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工作经验,以重庆特殊的自然要素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特定的自然条件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应该注意的地方,全文包含了多门学科的知识,是笔者工作之务大量阅读相关资料的成果,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协调好土地利用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各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现实需求,探究如何促进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对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遵义市为研究区,构建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遵义市2008—2017年的"土地利用-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2008—2017年,遵义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呈现出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关系经历两个阶段5个发展特征;协调发展类型由土地利用滞后型转变为社会经济滞后型。遵义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调关系较好,针对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强度低于土地利用强度的情况,建议合理地制定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注重经济转型、社会发展更好地提升土地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遵义科技》2009,37(4):57-57
为推进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发展,加快遵义市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和借鉴各地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先进经验,7月27日至8月7日,在遵义市科技局局长段开强、副局长姜清连的带领下,遵义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层以上干部分两组赴西宁、陕西、。上海、大连等地生产力促进中心考察学习,调研各地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和工作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9.
彭婧 《科技资讯》2010,(23):244-244
“一张图”工程是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和延伸的产物,它是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遥感监测,土地变更及基础地理等多泺信息的集合;也是与土地计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执法等行政监管系统迭加共建的综合监管平台。随着政府电子政务和丹络办公体系的逐步建立,遥感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凭借拥有最新、最快、最多信息资源优势的“一张图”工程将成为土地调查和苴管等日常工作的新趋势与必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检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制定和检查,土地开发整理的调查以夏城市用王土地状况调查.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调查等工作中都会出现其身影。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樊彦国副教授主持完成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认为该成果整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水土资源平衡分析、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