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新疆原油的性质,在评选的基础上合成出一批酚醛树脂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破乳剂。研究了破乳剂分子结构变化对原油脱盐效率以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此破乳剂的分子量及亲水基、亲油基比例的变化均对破乳脱盐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且有一最佳值。对同一种原油,两个系列破乳刺脱盐效率最高点所对应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基本相同。随着破乳剂分子结构的变化,脱盐效率与界面张力具有相反的变化趋势。本文提出了此种破乳剂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状态模型,以便进一步解释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胜利黄岛原油深度电脱盐的研究:Ⅰ.破乳剂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胜利黄岛原油的性质,在筛选了几十种破乳剂的基础上,选择了酚醛树脂和环氧环烷,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作破乳剂,探讨了破乳剂组成对原油脱水,脱盐以及界面张力的影响,通过静态脱盐,脱水试验,得到了适合黄岛原油的最佳破乳剂组成。  相似文献   

3.
在动态电脱盐模拟装置上,对影响新疆原油脱盐效率的工艺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原油,其优化的操作参数有较大的差别。影响操作参数的主要因素是油品的粘温性质。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的原油对破乳剂的需要量也大。对原油性质和工艺参数影响脱盐效率的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艾宏承  王俊梅  钱梅 《甘肃科技》2006,22(11):124-125
制定原油破乳剂评价方案,对十一种原油破乳剂进行评价,筛选出了效果较好的四种原油破乳剂,并在常减压电脱盐装置进行了工业试验。对不同原油破乳剂对各类原油的感受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疆克拉玛依稠油的脱盐脱酸,在评定了几十种破乳剂的基础上,开发合成了酚胺型破乳剂,研究了酚胺型破乳剂的组成对稠油脱盐脱酸的影响以及稠油单独加工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与破乳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型原油破乳剂是利用1种或2种以上的烷氧基化剂与1种乙烯基单体反应而合成的原油脱水剂.本文介绍了聚合物型原油破乳剂的合成机理,探讨了烷氧基化剂和乙烯基单体的选择过程以及二者的配比;探讨了游离基引发剂、溶剂的选择方法和破乳剂的筛选过程,优选了合成工艺路线.合成出了适合辽河油田的XA 205,XA 206型破乳剂,以及适合胜利油田原油的Q 85型破乳剂.破乳试验表明,这类破乳剂的破乳能力强,破乳速度快,药用量低,对原油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乳化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乳化原油破乳中使用的两类破乳剂,即油包水乳化原油破乳剂和水包油乳化原油破乳剂。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发展过程、重要的破乳剂、破乳机理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油包水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通过取代、聚结、增溶等机理起作用;三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水包油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通过反应、取代、抵消、聚结等机理起作用,这两类破乳剂发展的总趋势是多成分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8.
研制了一种原油生物破乳剂 ,并对其进行了室内与现场中试试验 ,考察了其对油田采出液的破乳及脱水效果。室内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与标样及目前现场常用的化学破乳剂相比 ,原油生物破乳剂具有优良的破乳及脱水性能。破乳后的油水界面清晰 ,脱出水中含油量低。对原油生物破乳剂的破乳机理分析结果表明 ,破乳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胞体。  相似文献   

9.
对几种水溶性破乳剂在原油破乳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溶性破乳剂的破乳过程中,亲水环境有利于原油破乳。  相似文献   

10.
乳化原油破乳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乳化原油破乳中使用的两类破乳剂,即油包水乳化原油破乳剂和水包油乳化原油破乳剂,重点介绍了它们的发展过程,重要的破乳剂,破乳机理和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油包水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过取代,聚结,增溶等机理起作用,三次膝油采出的乳化原油多是水包油乳化原油,其破乳剂主要是表面活性剂的高分子,通过反应,取代,抵消,聚结等机理起作用,这两  相似文献   

11.
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大庆原油和孤岛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但总体上分配系数较低;温度升高,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系数和界面张力均有所降低;在约196h后,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达到平衡。分子沉积膜驱剂向界面扩散和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缓慢;随着时间的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溶液与孤岛原油界面张力先迅速降低后缓慢降低,并没有出现象表面活性剂那样的低界面张力;NaCl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孤岛原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大庆原油中的溶解度,且相同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更低。  相似文献   

12.
用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和红外光谱法测定大庆及孤岛渣油中饱和蜡与芳香蜡的结晶度、微晶粒大小、分支度和碳氢基团含量,并用简化密度法计算其平均结构族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大庆和孤岛饱和蜡间或芳香蜡间的结构组成差别不大,而饱和蜡与芳香蜡两者的结构组成有相当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将大庆、孤岛和单家寺减压渣油用含水4.0%的碱性氧化铝吸附色谱和磷酸改性的硅胶吸附色谱分离为烃组分、中性份、碱性份和酸性份。用非水电位滴定法和元素分析法测出了减渣及其各个组分的酸值、强碱氮含量、弱碱氮含量和非碱氮含量。分析了减渣的酸性化合物、碱性氯化物和非碱性氮化物在各个组分中的分布情况。减渣的酸性化合物几乎都分布于酸性份中,而碱性氯化物60%一70%的分布于碱性份中。用红外光谱法定性分析了各组分中的主要类型的氮化物。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辽河油田杜 84稠油化学官能团四组分 (酸性分、碱性分、两性分、中性分 )与极性四组分 (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 )的zeta(ζ)电势 ,考察了水相pH值、盐度等因素对 ζ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 ,官能团各组分间 ζ电势绝对值的差别较明显 ,其中酸性分最高 ,两性分最低、碱性分和中性分居中。酸性分在 pH =11时 ζ电势绝对值达到最高 ,其他组分的 ζ电势在 pH =12时达到最高。极性四组分 ζ电势绝对值差别不大 ,各组分 ζ电势绝对值都随着pH值升高而升高。在盐度为 1g/L左右时 ,各组分的 ζ电势绝对值都有一个极大值 ,总趋势是 ,各组分 ζ电势绝对值基本上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条件下 (pH =11~ 12 )水包稠油乳状液中起稳定作用的官能团组分主要是酸性分和极性四组分中的沥青质。水相的碱性条件有利于水包稠油乳状液的稳定 ,盐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水包稠油乳状液的作用。但从总体趋势看 ,盐含量的增加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用离子交换色谱分离得到的官能团组分更能揭示稠油中界面活性组分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5.
 构建非对称VECM BEKK GARCH模型,分别选取大庆原油和WTI(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作为国内外原油现货价格的代表,研究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国内外原油价格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WTI原油价格对大庆原油价格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而大庆原油价格对WTI原油价格只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二者间存在双向的非对称性的波动溢出效应,即大庆原油价格会随着WTI原油价格的变动而呈现出时变性和持续性变化的特点,而WTI原油价格变动呈现出持续性时,大庆原油价格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总体上,负向冲击使大庆原油价格波动的幅度大于WTI原油价格波动的幅度。  相似文献   

16.
一株产表面活性剂的菌株的筛选及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胜利油田油水样中分离到一株高温条件下能够利用烃类产生表面活性剂的菌株A2,经鉴定属于Petrobacter.该菌株对两种原油的降解、降黏和降凝结果表明:对孤岛油的降解率较高,为39.81%,对甘17油的降解率达22.60%;对孤岛油的降黏率可达37.95%,对甘17油的降黏率为25.00%;A2可将孤岛油和甘17油的凝固点降低2.5℃.通过菌株作用岩石表面,表明该菌株对玻璃试片作用后其接触角降低最为明显,高达72%,接近于对照菌样的5倍;石英和灰岩的接触角也分别降低了68%和24%.表明A2具有一定的改变岩石表面性质的能力.增油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A2菌在中一驱Ng3油藏条件下,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9.3%.现场实施后取得了降水增油效果,试验区含水下降2.1%,累积增油0.36×104t,提高采收率0.21%.  相似文献   

17.
原油组分和含水率是影响原油热波特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通过对胜利、大庆、中原原油的燃烧试验研究.测定了原油组分及含水率与热波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了热波特性回归方程式.试验结果表明,原油含轻组分越多,热波传播速度越快,稳定高温层温度越低;含水率越高.热波传播速度越慢.稳定高温层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以大庆原油为原料 ,分别选用芳烃浓缩油、表面活性剂和自行开发的新型活化剂作添加剂 ,通过简易蒸馏考察了 3种类型添加剂在不同添加量和不同蒸馏温度时的强化蒸馏效果。新开发的这种活化剂易与原油或渣油组分产生强化学作用力。对添加新型活化剂进行的实沸点蒸馏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剂类型和添加量以及蒸馏温度是影响原油蒸馏强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其中新型活化剂R1的强化作用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