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将病毒本身的一些基因或经改造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中,来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为植物抗病毒育种开辟了新途径。RNA介导的抗病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植物中RNA介导抗性的一般特点,抗病机制的模型和国内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将病毒本身的一些基因或经改造合成的基因转入植物中,来获得抗病毒转基因植物,为植物抗病毒育种开辟了新途径.RNA介导的抗病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植物中RNA介导抗性的一般特点,抗病机制的模型和国内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植物中RNA沉默机制的的认识日渐清晰,小RNAs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植物中RNA沉默的机制、RNA沉默的主要途径及其在防御外源DNA序列入侵过程中的主要功能.并简要介绍了由DNA病毒编码的基因沉默抑制子在对抗宿主沉默反应的作用.文章最后阐述了对RNA沉默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对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抗病毒作物育种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技文萃     
知识窗植物人工基因抑制技术基因抑制技术就是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人为的因素加入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让植物依照人的意愿发展特殊的性能。澳大利亚的农业科学家在做植物病毒研究时,偶然发现一种基因抑制技术可以使马铃薯具有抗病毒能力,科学家原本是想在蛋白质上做文章,实验时在马铃薯组织内加入了一种称做“信使核糖核酸”的物质,它负责在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之间传递信息,信使核糖核酸在马铃薯遇到外来病毒人侵时会以某种方式告诉马铃薯有病毒来了,同时告诉它这种病毒的基因排序,当马铃薯识别了这个特定排序后就能触发自身的杀…  相似文献   

5.
杀虫基因     
杀虫基因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郭凤蕊,董五辈虫害一直是农业生产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人们一直在寻找克服的途径,目前已发展到用基因杀虫,即将杀虫基因通过一定的途径转移到植物细胞内,使植物产生对害虫有自我防护的能力,这就是植物的抗虫基因工程。在抗虫植物基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植物抗病机制,以及基于植物抗病机制的各种基因工程抗病育种策略和技术,并分析讨论了目前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抗病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病毒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植物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工具。这类研究使我们对植物的细胞间通讯、抗病毒和基因表达调控等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植物抗病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抗病性是植物的一种属性,植物对病原体的抗性可以通过诱导产生,本文首先介绍了几十年来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进而从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对植物抗病性进行了探讨,指出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是植物抗病的可能机制,同时为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探索出一条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植物基因工程在食品业中的应用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李婉清,孟国良,吴祖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农作物在营养品质、抗病性、耐贮藏性和加工特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植物基因工程在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植物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  相似文献   

10.
RAPD技术及其在植物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 ,指出RAPD(randomamplificationpolymorphismDNA)技术已经在植物品种或种质鉴定 ,分子系统学研究和系谱分析 ,杂交种子遗传纯度鉴定 ,遗传多样性分析 ,体细胞杂种、突变体等的鉴定 ,连锁图谱的构建 (分子作图 ) ,种间基因流动分析和外源导入基因追踪 ,基因标记 ,育种过程追踪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指出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技术已经在植物品种或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学研究和系谱分析,杂交种子遗传纯度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体细胞杂种、突变体等的鉴定,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作图),种间基因流动分析和外源导入基因追踪,基因标记,育种过程追踪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RAPD技术及其在植物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指出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技术已经在植物品种或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学研究和系谱分析,杂交种子遗传纯度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体细胞杂种、突变体等的鉴定,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作图),种间基因流动分析和外源导入基因追踪,基因标记,育种过程追踪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 近代的育种技术,为了在广泛的植物界寻找对农作物有用的基因,正朝着系统发生学上属于远缘的种间、属间甚至科间的基因结合或组换的方向发展,细胞融合法也是其中的手段之一。虽然尚未见到育成有实用价值的品种,但这个方法起码可以使不能杂交的植物间的核和细胞质共存,进一行改良可成为育种新技术的一部分。自从60年代中期,对植物组织及其培养细胞用细胞分解酶处理分离原生质体的方法被开发以后,植物细胞融合才实现。到70年代,作为融合法,诸如硝酸钠法(POWER等,1970)、高PH高Ca~(++)法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棉花育种工作落后于稻麦等其它作物,其原因之一是种质资源贫乏。通过远缘杂交,是获得新的种质、提高棉花丰产性能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棉花远缘杂交的孕性不好和后代不易稳定等问题,给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故往往收效甚微。目前,正研究采用单倍体育种技术,以提高育种效果。据国内外报导,利用单倍体人工创造新品系的方法,大致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以诱导单倍体植株;另一途径是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单倍体。由于棉花花药培养难度大,因此,截止目前,国内外均未诱导出独立植株,而应用无融合生殖,即半配合的方式产生单倍体,在国外已见成效。本文《棉花单倍体的半配合产生》材料,系根据单倍体的遗传是与嵌合体的遗传,即是一种半配合的特殊受精现象产生的。作者详细地叙述了半配合的产生、转移、遗传及利用半配合产生单倍体植株,再经染色体加倍,就可以得到各种基因重组的、遗传性稳定的纯合新品系。利用这种方法,如抓紧时间进行温室加代,可望一、二年内见成效。这就为现代的棉花育种和缩短育种年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周晓馥  徐洪伟 《松辽学刊》2009,30(3):46-49,57
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体系是一个研究整株植物基因沉默的快速实用系统.本文介绍了运用该系统研究马铃薯X病毒诱导烟草(Nicotiana benthamianan benthamiana)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PDS)基因的沉默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携带有与PDS基因同源的409个碱基大小的cDNA片段的重组的马铃薯X病毒载体抑制了内源的PDS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植物抗盐性及其遗传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盐胁迫对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植物抗盐遗传和育种、与抗盐有关的基因的分离鉴定以及外源DNA花粉管通道技术转化植物和抗盐性研究四个方面探讨了植物遗传工程与抗盐性研究的关系,为研究抗盐机理和选育抗盐植物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章炼红  杨霞 《河南科技》2000,(4):9-9,11
转基因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生物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而且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最近几年 ,世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日益重视转基因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与研究 ,并取得很大成绩。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目前 ,全世界进入田间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达500多种 ,从基因工程农作物大田试验的种类上看 ,试验次数最多的是抗除草剂类的基因工程作物1584次 (约占26 6% ) ;其次是抗虫类的工程农作物1303次 (约占21 9% )品质改良、抗病毒和抗真菌类的工程植物分别为1099次 (18 4 % )、8…  相似文献   

18.
冯国明 《河南科技》2007,(12):22-22
赤霉素俗称“九二○”,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目前,它已被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但是.由于部分农民对其性质和作用不甚了解,使用方法不当,使用后非但没有达到增产效果,反而适得其反,造成损失。现将常见的使用赤霉素的四种误区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问题是学术界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近年来由于对此问题认识上的偏差,使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难于落实,以至产生了“艺术非意识形态”的怪论,本文通过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意识形态看法的辨析,力求说明其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20.
生物量能源是以生物为资源的能源,它与太阳能和风力发电一样被誉为有利于环境的能源,并作为代替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新型能源,在世界上也倍受注目,为此许多科研机构和厂家都在进行有关研究。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最近日:本的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种用稻草、杂草或伐木剩下的枝条废料等制造生物燃料的技术。这种燃料就是有望取代石油的甲醇,它可以大幅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作为一种清洁燃料受到了人们的注目。这次开发出的是一种叫做瓦斯化合成法的技术,首先将稻草、杂草或枝条废料等植物原料干燥并粉碎成很细的粉末,然后让这种粉末与800-1000度高温的水蒸气接触,植物原料和水蒸气结合后就会产生出氢和一氧化碳混合在一起的瓦斯,然后对瓦斯进行加压,并加热至200-300度,这样就生产出了甲醇。用这种技术,两公斤的干稻草能够生产出一公斤甲醇。与目前用天然气制成的甲醇相比,用新技术生产的甲醇成本相当低。目前,在日本有的地方已经实验用这种甲醇来作农机具的燃料,期待这种甲醇未来取代石油类燃料。(刘晓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