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晓铃先生是著名的古代小说和古代戏曲研究专家,他发表文章较早,成名比较早,所以,自五四时代即已开始小说、戏曲史研究的著名学者中,既有他的老师,也有他的朋友。他博学多才,还是著名的印度文学研究家。我在大学时代就读过他研究戏曲的文章。我到文学研究所工作的次年,即1956年,吴先生由语言所调来文学所,我才有幸识荆,自此以后,受到他很多教诲,得到他很多帮助,真是受益非浅。  相似文献   

2.
张桂玲  赵曦阳 《河南科技》2007,(1):F0003-F0003
2007年1月6日,河南省科技创新促进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原省政协副主席杨显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省科技厅党组副书记、  相似文献   

3.
科技信息     
科技信息“一般原型—模型论”的研究取得新进展河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王宏强经过12年潜心研究世界著名学者R·托姆预言“迟早要问世”的一种新的科学理论—“一般模型型论”,取得新进展.他将这个方法论的模型上升为本体沦,对本体论的学科框架进行了深刻描述,并定名...  相似文献   

4.
浅论科技查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查新的概念 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1997年在我国物理学会上提到,目前我国的研究项目有40%与国外同行重复。日本某学者在参观了我国某研究所后也曾提出,该所40%的研究项目日本人已经做过。现在情况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科研中的重复研究仍然是影响我国科技发展的滞后因素。科学技术部于2000年12月发布了《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标志着我国科技查新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科技查新规范》中对查新做出明确定义:“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  相似文献   

5.
包世臣是晚清著名的经世思想家、学者,在近代经济思想史上有其一定地位,他的人口思想反映了晚清经世思想家们对清末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技》2005,(10):F0002-F0002
9月8日上午,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广场上鼓乐喧天,彩旗飘扬,“2005中国郑州先进适用技术交易会”开幕式在此隆重举行,河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宣布交易会开幕,省长李成玉致辞,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明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全智,副省长贾边朝,省政协副主席张涛等出席了开幕式,同时在场的还有间邦椿、孙曼霁、王梦恕,吴养洁等院士。  相似文献   

7.
今年1~4月,我校数学系教授陈传淼应邀赴美合作科研和访问,学术成果显著。首先,应美国Cornell大学数学系所副所长L·Wahlbin教授邀请,进行了两个月的合作科研。L·Wahlbin是著名的计算数学专家,早几年,陈教授就同他及瑞典学者V·Thomee合作研究“积分微分方程及有限元”,全成了《具弱奇核的抛物积分微分方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在东京召开的有31个国家的学者和记者参加的第一届世界科技新闻记者大会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推出了20世纪世界10大科技新闻和12位杰出科学家。10大科技新闻是:核武器的发明、阿波罗11号飞船月球登陆、遗传基因的破译、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原苏联人造卫星1号的发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科学院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承担的“甘肃省县以上城市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规划研究”项目历时3年多,奔赴近40个县以上城市实地调查踏勘,于1998年12月通过了甘肃省科委、省计委和省建委共同主持的专家鉴定。专家委员会由中科院院士李吉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熙龄研究员、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青海省和我省有关专家及学者组成。鉴定会对该项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具有创新性和超前意识,既在开发地理信息方面有较大突破,又在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规划的原理、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切中了甘肃省城…  相似文献   

10.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回忆过去,梁桂明经历了曲折、坎坷、奋进、辉煌的螺旋人生。他创造的锥齿轮理论把他带到了锥齿轮科学的颠峰。他具有一种特有的品格,就像他所研制的新型“非零变位”螺旋锥齿轮,体现着打破常规,探索求知,螺旋上进、高效、高速运转的齿轮精神。 梁桂明教授1924年出生于一个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家庭。求学时代是多事之秋,小学才念三年级,日机轰炸广州,他母子两人逃到广西。1940年到1946年在桂林逸仙中学和汉民中学分别读完初中和高中。在抗战8年的烽火中,他是桂林大轰炸、桂林大撤退和贵州榕江大水…  相似文献   

11.
Internet沟通无限,它的存在使距离不再是沟 通的障碍。我 们在网上周 游世界,等一 下,现在几点 了?噢,现在 是北京时间 ……北京时 间在英特网 的概念里是 几点? 现在好 办了,有了新 的革命性的 世界网络标准时间Swatch Beat,一切变得简单了。我们现在可以随时和全球各地的网友约定交谈的时间。它的特点:没有时区、地理界限限制。其创始者是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媒体实验室,1998年10月23日,正式启用,它把处于中欧瑞士冬令时间的Biel(毕尔)时间作为类似子午线的零起点,Internet上的一天…  相似文献   

12.
未来学家的预测 世界著名的英国未来学家扬·皮尔松21世纪初公布了他对今后30年里科技发展的预测,共列举了500项重大的发明和事件.  相似文献   

13.
2000年6月9日,一个不幸的消息在中原大地不胫而走:我国化工业有机合成专业第一位留美归国博士后、夏邑县科技副县长刘佑全,因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拼命工作,积劳成疾,在他心爱的工作岗位上,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仅48岁。 刘佑全,1952年出生于河南省夏邑县一个农民家庭。1982年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2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归国。1995年被化工部授予“全国化工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1996年被国务院定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7…  相似文献   

14.
张永振,男,1963年6月生,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6年3月获硕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作为学者访问英国伯明翰大学,1992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0月晋升为教授,现在洛阳工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该同志长期从事材料干摩...  相似文献   

15.
张燮为漳州明代著名学者,所著的<东西洋考>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张燮的生平和著作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见证了漳州明代月港的兴盛.  相似文献   

16.
在河南省 镇平县电视 台,有一个金 牌栏目叫《农 业与科技》, 是该县及周边 地区人们每天 必看的节目,而栏目主持人,就是高级农艺师、被农民亲切地称呼为“魏专家”、“魏拔尖”的农民专家——魏新田。30年来他走出了一条从泥腿子到高级农艺师,从普通农民到绿色卫士的辉煌道路。 魏新田能走农技普及之路,成为技术推广专家,说起来有点偶然。那是1972年3月,魏新田到县生物防治站当临时工,他被安排跟随老师搞赤眼蜂繁殖工作。由于他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不仅熟练掌握了昆虫繁殖、释放技术,而且还敢于创新,使工作效率提高36…  相似文献   

17.
圣丰化学有限公司是由台湾力祈实业有限公司独资投资成立的公司。台湾力祈实业有限公司是一个年轻有活力且成长迅速的公司 ,董事长陈福林先生是台湾植保界的著名专家和海峡两岸农药协会会员,他不仅热衷于自己的事业 ,为海峡两岸的农业丰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且在促进海峡两岸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中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52年2月17日 ,陈福林先生出生于台湾省的一个贫苦农家 ,幼时父母是帮人打工的农民 ,家里生活相当窘迫。俗话说 :“逆境出人才” ,正是艰苦的环境铸就了陈先生刚毅的个性。他一面求学 ,一面力所能及地照顾家庭。…  相似文献   

18.
新年伊始,河南省科技界便迎来一连串重大喜讯:“郑麦9023”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鸡法氏囊病试纸探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此喜讯,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于2005年1月8日给省科技厅发来祝贺信,并对科技工作给予重要批示。为了认真学习和贯彻徐书记批示精神,乘势而上,开创全省科技工作新局面,1月14日,省科技厅、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召开了“学习徐光春书记重要批示座谈会”,省直有关部门领导,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杨国功、省科技厅厅长姚聚川、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养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等作了重要讲话,荣获奖励的科研人员作了典型发言。本刊在此全文刊登徐光春书记的重要批示和姚聚川同志在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以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9.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auinas,1225—1274)是中世纪天主教会的重要理论家,经院哲学大师,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政治理论家。他的主要著作《神学大全》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神学巨著,这部巨著所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其中也包含政治问题。另外,他在《反异教大全》、《论君主政治》、《论对犹太人的统治》等著作中也阐述了其政治见解。美国学者格特尔《R·G·Getted)在谈到阿奎那的政治思想时评论说:“在他的著作中,政治学又一次成为一门科学。”①美国著名教授但宁(W·A·Dunning)也认为阿奎那“使政治学一次又一次地进入科学的领…  相似文献   

20.
地处中原的河南,是中国产麦最多的省份,而在河南这片广阔的农业大地上,有一位辛勤耕耘了四十多年的小麦遗传育种学家——林作楫,他用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为河南省小麦生产和育种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了同行和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称赞,被誉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楷模,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1933年7月,林作楫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爷爷给他取名“作揖”,引自古诗“作楫济舟,以渡东海”,意在期望他将来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材。少年时代的林作楫好学勤奋,成绩优异,中学毕业时,怀着“让普通老百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