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姚峰  李正茂  李洁 《工程与建设》2012,26(5):639-640,648
文章根据工业化住宅节能的特点,在建筑节能的基础上,使用全寿命周期的概念,搭建工业化住宅的节能评价框架;分别介绍了节能建筑的概念,全寿命周期的内涵及其成本构成;分析了工业化住宅节能体系,探索一种对工业化住宅节能建筑进行经济评价的方法——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  相似文献   

2.
建筑节能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以全寿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节能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节能措施,指出从全寿命周期考虑建筑节能,能够有效地控制运行维护阶段的节能成本,极大地促进我国住宅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振华 《科技信息》2008,(23):326-326
从全寿命周期考虑,居住建筑节能的初期投资成本可以通过节能效益得到消化,合理的节能设计方案投资可以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得到回收。为了进一步做好建筑节能技术经济工作应加快能耗标识体系的建立、促进现场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加快合同能源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结合现阶段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建筑节能与造价管理的关系,同时从扩大节能建筑造价研究范围考虑其综合效益及运营成本、价值工程思想方法、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等方面初步探讨了如何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适应建筑节能发展需要,强调了工程造价管理应与建筑节能发展相适应,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节能建筑带来的长远经济效益,通过实例,运用全寿命周期理论分析计算节能建筑的造价,对节能与非节能住宅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采用全寿命周期资金成本的方法将工程的建安造价与能源使用维护造价合二为一来考核工程的总造价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炮兵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风险,提出全寿命周期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对炮兵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风险进行了预测,并以装备退役阶段为例,建立了具体的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黄蓝 《广东科技》2008,(18):44-45
从建筑节能设计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在建筑节能设计时,不应该简单复制节能建筑,应当变革现有的设计模式,从建筑的寿命周期着眼,系统运用高新技术,使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相融合,并得到政府的支持,本文借鉴德国,对我国节能建筑设计进行思考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岩土失调温度限值、建筑负荷特征、传热机理等多参数耦合的分析方法,提出了系统节能率、系统总运行费用现值和系统失效指标等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土壤蓄能状态评价体系.以评价体系为基础,通过CFD软件建立三维地下埋管管群数值计算模型,构建了评价全寿命周期内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土壤蓄能状态的计算方法.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土壤的蓄能状态,同时能够预测基于实际工程运行特性下的岩土失调温度限值范围和全寿命周期内节能性和经济性的失效时间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建筑节能的工作,到1996年召开全国建筑节能工作会议期间,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建筑业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的相关标准,2000年建设部第76号部长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开始实行,此后相关部门又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对建筑节能指标和具体方案内容进行了修改。目前建筑节能标准已经基本覆盖所有在建项目,各地区围绕着绿色节能建筑标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加以强化。建筑节能已经从最开始的以点带面转变为全区域范围内全周期的建设标准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对建筑节能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这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节能领域,应不断地加强节能意识,避免能源浪费。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北京市某装配式民用住宅楼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基于调研数据,应用此模型计算出该栋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能耗、耗及CO_2排放量;并与传统现浇混凝土住宅进行对比分析,作出能比变化曲线。针对装配式住宅特点,建立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结果表明,该装配式住宅围护结构形成阶段三项数据均高于现浇住宅;且能比较高,装配式住宅建造需要消耗大量高品位能源。拆除阶段装配式住宅建材高回收利用率有效降低能耗及CO_2排放量。假定建筑50年使用年限,全寿命周期内装配式住宅总能耗及CO_2排放量分别减少15.0%、12.6%;但能比略高于现浇住宅。建立的围护结构形成阶段热力学计算模型能客观评价两类住宅该阶段在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及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结合装配式住宅全寿命周期热力学计算模型分析对装配式住宅节能设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地区5栋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全寿命期理论以及方法,分别计算了其全寿命期(即从围护结构形成阶段到拆除全过程)的建筑能耗、耗、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成本.在此基础上,引入各个建筑的能比和绿色性两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建筑的绿色性指标,并对各个建筑的绿色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办公建筑的绿色性明显优于商业建筑.两个指标的交叉对比结果表明,能比存在一个最优的范围.能比反映建筑对优质能源的利用或消费程度,绿色性指标综合考虑了建筑全寿命期的资源消耗、成本投入和环境影响,因而这两项指标可作为现有可持续建筑评价体系中被动式节能条款的补充,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当前通常只选用外墙外保温方式或外墙自保温体系实现超高层建筑节能,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外墙外保温与自保温体系相结合和的超高层建筑节能方法。选择实际工程中某超高层建筑开间作为外墙保温建筑节能的研究对象,对当前热桥节能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完成热桥的构造。建立外墙外保温体系,确定外墙黏土砖厚度、墙体热桥和窗户种类以及EPS板保温层厚度。将指标评价方法和对比评价方法结合在一起,对外墙外保温与自保温体系相结合的超高层建筑节能方法节能性进行评价。将独立外墙外保温方法和独立外墙自保温方法作为对比进行动态计算与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节能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节能性高。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实现建筑业的节能减排,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对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进行研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城市层面的建筑碳计算模型,并以上海市住宅及非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核算出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比上海市住宅建筑及非住宅建筑碳排放量,研究上海市建筑碳排放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20年,上海市建筑领域碳排放持增长态势,其中建材生产阶段和建筑运行阶段是对建筑总体碳排放量贡献最大的两个阶段。从不同建筑材料碳排放量占比来看,钢材的碳排放量是建材碳排放量中最高的,所占比例超过了50%,其次是水泥、铝材。在建筑减碳路径方面,结合建筑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碳排放核算结果,提出了对应的减排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北方住宅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已成为我国当前的热点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北方存量住宅进行节能改造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钢结构住宅建筑部品生命周期详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钢结构住宅小区内3幢不同层数建筑施工过程的建材耗量、建材来源进行调研统计,并结合BESLCI软件计算建筑结构、围护结构的生命周期能耗及环境排放.结果表明,钢构件、混凝土和水泥的生命周期能耗共占钢结构住宅建筑部品生命周期能耗的60%以上,钢结构住宅施工生命周期能耗仅为常规结构住宅的50%左右,建筑体量对钢结构住宅建筑部品生命周期清单影响不大.同国内外其他学者的钢结构建筑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差异较大,分析发现数据获取的精确性、研究边界划分的合理性及缺少标准的清单分析数据库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融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青 《吉林工学院学报》2007,28(Z1):146-149
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建筑节能的融合构建,替代传统石化燃料,实现节能减排。采用最新传热技术,创新装备,融合地能、太阳能、余热资源和蓄能技术等多能源形式,构建新型复合能源与建筑集成供热供冷系统,达到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建筑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  相似文献   

18.
为量化评价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为政府制定生态补偿政策提供依据,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分析装配式建筑8个子系统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关系;并以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为衡量指标,对比装配式与现浇式建筑,建立生态效益评价因果关系图、流量存量图和计算方程,构建装配式建筑生态效益评价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浇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在建材生产与运输阶段、PC构件生产与运输阶段、建筑维护阶段处于劣势,尤以建材生产阶段为主;在建材运输阶段以及建筑建造、运行和拆除阶段占据优势,尤以建筑运行阶段为盛;从全寿命周期看,装配式建筑的生态效益较大,并随着施工面积的增加而增大,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9.
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在一定时期内其比重随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提高。我国建筑节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开发商缺乏建造节能建筑的激励;供热收费制度改革滞后;建筑物使用寿命过短;毛坯房大量上市,二次装修导致巨大浪费。应从规划和设计的源头入手,完善法规体系并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制定并实施经济鼓励政策,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知程度,以技术创新引领、促进建筑节能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太阳能建筑案例“Sunny Inside”进行能值分析与碳足迹计算,分析二者结论的一致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不可再生资源的能值投入和碳足迹分析结论一致,不可再生能值投入越多,产生的碳足迹也越多;能值分析将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都纳入考虑,侧重于从资源消耗的角度对建筑能耗进行计算,且可以直接评价建筑的可持续性;碳足迹方法则着眼于建筑的碳排放,用各个阶段、各种材料的CO2排放量表示建筑对温室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