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采用同一发酵体系,开展木薯原料酒精发酵中试试验。从发酵质量、发酵时间、发酵控制、粮耗、淀粉利用率等方面,综合对比了表面固定化酵母工艺和传统酒精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酵母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酒、饲料、生物能源等行业,因此,在其生产与应用过程中,不仅要求酵母菌种具有优良的发酵特性,而且要具有在高温、高糖、高盐、高乙醇或冷冻等极端条件下保持较高活性的耐受能力.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生产性能优良的酵母菌种可大幅度提高相关领域的经济效益,促进酵母生产与应用企业的技术进步.在高耐性酿酒酵母研究方面,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肖冬光教授带领的现代酿造技术研究室科研团  相似文献   

3.
混合菌种发酵苹果醋的酿造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盐源苹果为原料,采用液态发酵法及混合菌种发酵工艺酿制果醋。通过果酒生产中几种酵母菌在苹果汁中的发酵特点,筛选出适合在苹果汁中发酵的酵母菌种,确定最佳菌种比例,以及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对果醋产品的澄清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用葡萄酒酵母和AS2.300进行混合发酵,菌种比例为1 2,接种量为8%,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发酵初始总糖浓度,经济地获取液化滤液进行鲜木薯浓醪酒精发酵,对预处理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α-淀粉酶对鲜木薯浆进行液化、过滤处理,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到优化的液化工艺条件:鲜木薯粉碎料水比为1∶1.1,浆料液化的p H为6.2,在95℃以上保温75min,液化酶用量为4 U/g鲜木薯。在此工艺条件下鲜木薯液化固形物得率为93.8%。将鲜木薯与上述工艺得到的液化滤液按1∶1.2比例混合后粉碎,得到初始总糖含量在22%(w/v)以上的鲜木薯浆料,再进行浓醪酒精发酵试验,发酵成熟醪酒度可达13.1%(v/v)。结论:上述预处理工艺能够有效提高鲜木薯发酵醪的初始总糖浓度,达到用鲜木薯进行浓醪酒精发酵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蔗废糖蜜酒精发酵率和生产率,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钻~(-60)分别以不同的剂量幅射 F.396酵母(Saccharom-yces formosensis)。通过辐射后对酵母的形态和生理特性的研究及对照试验,以确定酒精酵母最适宜的辐射剂量,并选育优良的酒精酵母,以供生产上推广应用。经过两年来的一系列实验室试验研究,并在广东饮料厂大力协助下进行了中间工业生产试验,已取得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浓醪体系中共固定糖化酶与酵母木薯酒精的制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藻酸铝凝胶为载体,将酵母细胞和糖化酶进行共固定化,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在浓醪体系下,进行同步糖化发酵制取酒精.对影响同步糖化发酵的主要因素:凝胶填充率、糖化酶量、湿酵母量、发酵温度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获得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凝胶填充率50%、糖化酶300 U/g、湿酵母2.5 g、发酵温度37℃、pH值4.0~4.5、料液比1:2.0、硫酸铵0.50 g/L、硫酸镁0.20 g/L、磷酸二氢钾0.10 g/L,浓醪液酒精含量达到13.4%,淀粉利用率达到90.2%.  相似文献   

7.
以生木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37℃下酒精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生淀粉糖化酶用量为173.00U·g-1、pH值为4.60和发酵时间为68.90 h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酒精体积分数可达到9.95%,与常温发酵相比,酒精体积分数降低1%,但发酵时间缩短39h;影响酒精发酵的3大主要因素为生淀粉糖化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在不同添加量、方式对还原糖含量、酵母数量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发酵不同时期分批添加酵母,可以降低还原糖含量,提高成熟发酵醪酒精浓度。实验条件按工厂工艺进行,成熟发酵醪酒精达到17%以上。  相似文献   

9.
应用传统微生物分类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一株酒精发酵菌株K6的分类进行鉴定,并对3种不同原料发酵检验其产酒精的效果。K6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与假丝酵母属(Candida)类似,与酵母属的同源性达98%,比对的E值最小,分值最高,发育关系非常接近,初步鉴定K6为假丝酵母属。K6在木薯淀粉为原料的酒精发酵时,缩短发...  相似文献   

10.
扣囊复膜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是白酒曲和酒醅发酵前期的优势酵母菌,可分泌淀粉酶(α-淀粉酶、葡糖淀粉酶、生淀粉糖化酶)、蛋白酶、β-葡萄糖苷酶等水解酶类,降解大分子底物,为酿酒酵母等其他白酒发酵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扣囊复膜酵母与其他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酒精的生成和白酒风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贡献。本文总结了扣囊复膜酵母的基本特征、产酶特性及其对白酒风味物质的影响,有助于优化白酒发酵条件,筛选优良菌株,提高白酒品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的工艺进行研究,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中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最后对发酵温度进行梯度降温控制,以提高乙醇的产量。【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颗粒淀粉水解酶用量为0.8GAU/g木薯粉,底物浓度为36%(W/V),初始pH值为4.2。响应面法优化的结果:颗粒淀粉水解酶用量为0.82GAU/g木薯粉,底物浓度为37%(W/V),初始pH值为4.3。对发酵温度进行梯度降温控制,则可降低醪液残糖,提高原料转化率。在技术集成基础上,对木薯生粉发酵96h,醪液乙醇产量可达16.24%(V/V),残还原糖含量为0.29%(W/V),残总糖含量为1.81%(W/V)。与初始条件相比,乙醇产量提高25%。【结论】木薯生料发酵生产高浓度燃料乙醇,在技术集成基础上可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酿酒酵母高产菌株Ygxas-49木薯酒精产业化应用进行试验。【方法】先在200t发酵罐进行分批发酵,对该菌株的各个发酵指标进行评估,再将可行的方案进一步放大至年产12万t酒精生产线上进行生产稳定性试验,最后为考察该菌在产业化应用上的潜力,在200t发酵罐进行高浓度酒精发酵试验。【结果】200t发酵罐分批发酵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菌株相比,酒度提高8.92%,发酵时间减少12h以上,其他发酵指标基本相同。采用该菌株生产酒精可以提高酒度,大大节约发酵时间,增加设备利用率,从而降低酒精生产成本。12万t酒精生产线稳定运行30d结果表明:与生产对照菌株相比,酒度提高5.35%,发酵时间减少10h以上,其他发酵指标基本相同。200t发酵罐高浓度酒精发酵结果:酒度为15.1%(V/V),发酵时间为56h,与目前文献报道最高生产水平(酒度13.5%,V/V;发酵时间69h)相比,酒度提高11.85%,发酵时间缩短13h。【结论】Ygxas-49菌株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各项工艺指标均显著优于国内目前最高水平,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能源危机导致石油价格急剧攀升,燃料酒精作为汽油的替代品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燃料酒精生产的研究进展,包括生产原料、菌株选育、发酵技术、酒精脱水技术及酒精糟液的处理与利用等,并对我国的燃料酒精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原料粘度高已成为限制薯类乙醇行业发展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采用糖苷键单克隆抗体芯片技术阐明薯类原料粘度成因机制,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降粘酶系和相应的降粘预处理工艺;利用模拟的工业发酵压力条件,选育获得高产物反馈抑制耐性菌株;同时与发酵过程调控工艺、新型高传质反应器系统集成,建立薯类乙醇高效发酵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现薯类乙醇发酵三大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动物粪便样品中分离能利用合成气生产乙醇的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及初步发酵实验,为工业利用合成气生产乙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富集驯化培养技术,以合成气为唯一碳源,分离筛选合成气利用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及16SrR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并利用菌株进行初步发酵实验。【结果】分离到1株可以发酵合成气生产乙醇的菌株,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Clostridium ljungdahlii。生理生化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是严格厌氧型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有运动性,芽孢很少见,生长必须因子包括酵母粉和维生素B族;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生长温度35~37℃,最适pH值为6.0~7.0。合成气发酵实验结果显示:37℃,厌氧静止发酵30d,乙醇最高产量达到2.58g/L,添加BESA、莫能菌素、丁基橡胶颗粒可以使乙醇产量分别提高49%、70%、4.3%,最大产量达到4.31g/L。【结论】从动物粪便中分离到1株Clostridium ljungdahlii,该菌能够利用合成气生产乙醇,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生物质材料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针对酿酒酵母在乙醇发酵过程中所面临的高温、高渗透压和高浓度乙醇等环境胁迫问题,研究了乙醇发酵性能与胁迫耐性的相关性.通过对13株工业菌株和l株实验室标准菌株的发酵性能(包括菌株的生长速率、底物的消耗速率和乙醇终产量)的分析,发现这14株酵母菌可以根据其发酵性能的差异归类划分为3类.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建立了酵母...  相似文献   

17.
以草莓为原料,对其打浆后添加果酒酵母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测定菌体浓度、糖度以及酒精生成量.利用Logistic模型、Luedeking-Piret模型和Dose Resp模型,分别建立了酵母发酵的菌体浓度变化模型、糖变化及酒精生成量变化模型.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地拟合,平均误差分别为3.56%、13.01%、11.07%,能够较好地反映草莓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数、糖消耗及酒精生成量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发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BA06菌株具有发酵产生表面活性素的能力,并对发酵培养基的组分进行了优化.单因素试验发现,麦芽糖、酵母粉、蛋白胨、磷酸氢二钠对其产量影响较大;对上述4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组合得到该菌产生表面活性素的最适培养基:麦芽糖2.97%、NaNO_30.30%、酵母粉0.81%、蛋白胨1.10%、MgSO_40.01%、CaCl_20.01%、KH_2PO_40.24%、Na_2HPO_4 4.47%,pH 7.0;在此条件下进行了0.5L的发酵实验,表面活性素粗品产量从原来的1.43g/L增加至6.48g/L,提高了3.53倍.结果表明短小芽孢杆菌BA06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生产表面活性素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拮抗酵母菌0732-1产生抗菌物质的影响,明确0732-1产生抗菌物质的最适培养条件。以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为指示菌,采用抑菌圈法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0732-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酵母菌0732-1产生抗细菌物质(ABS)最适碳源为果糖,其次是葡萄糖;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最适氮源为硫酸铵。当酵母菌0732-1接种入PSB培养液中,培养条件为初始pH为9.0;装样量为80 mL(250 mL三角瓶);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20℃;培养96 h时,发酵液中ABS的抑细菌活性最强,且随着发酵液随发酵液pH值的降低而抑细菌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20.
以黄浆水与木薯粉混合同步糖化发酵高浓度乙醇,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对底物浓度、尿素、糖化酶、液化酶、MgSOa、pH值、CaCl2、KH2PO4,8个因素进行2水平12次试验,研究发酵的最佳条件。结果发现,底物浓度、尿素、糖化酶和KH。PO。的添加量是影响发酵的重要因素,最佳发酵条件是底物浓度38%、尿素0.15%、糖化酶1.45AGU/g、KH2PO4 0.07%。在最佳发酵条件下,乙醇浓度达到17.21%(v/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