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樟子松蒸腾特性与耗水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樟子松蒸腾日进程呈双峰曲线变化,并存在蒸腾午休现象;生长季内蒸腾强度大体呈单峰状变化,5、6、9月份较弱,7、8月份最强,最大值出现在7月,为0.677g.g-1FW.h-1;环境因子与蒸腾强度Y按相关紧密程度排序分别为光照X1、土壤含水率X5和空气相对湿度X3,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为:Y=0.271 X1+0.007 X3+0.063 X5-0.95;通过分析估算,确定密度为1420株.hm-2的26 a樟子松人工固沙林年耗水量约为0.596万t.hm-2。  相似文献   

2.
<正>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为欧洲赤松在远东的一个地理变种,原产于我国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红花尔基沙地,50年代以来,辽宁、内蒙、陕西、甘肃和新疆等地先后栽培取得了成功,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尤其是辽宁省章古台的流动沙丘樟子松已成林,我们榆林市已成功地建起了樟子松种子园,同时营造樟子松幼林30多万亩。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干旱林线区不同树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季节格局以及生物因素(树种)和非生物因素(气候)在其中的作用, 选取内蒙古高原东南缘4种典型乔木(樟子松、白桦、小叶杨和华北落叶松)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生长季叶片、树干中的可溶性糖、淀粉及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不同功能型树种NSC各组分浓度具有相似的季节格局(生长季初期短暂上升, 生长季旺期持续下降, 生长季末期由于生长减缓而逐渐回升), 说明气候因素在NSC季节动态中起主导作用。不同树种 NSC 季节均值总体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 白桦NSC各组分含量均高于樟子松, 体现生物因素的影响。更加干旱的局地气候条件使得樟子松NSC含量高于小叶杨及华北落叶松, 说明干旱林线NSC含量影响因子的复杂性。叶片可溶性糖及TNC含量高于树干, 而淀粉含量低于树干, 这与植物不同器官的功能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黄冬柳  朱师丹 《广西科学》2023,30(4):634-642
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区具有丰富且独特的自然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但也面临严重的石漠化问题。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天然林结构功能和石漠化植被修复的关键环境因素。基于树木水分生理的研究有助于深入地了解喀斯特树种干旱适应策略,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喀斯特地区森林(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从水分来源、木质部水力结构以及蒸腾耗水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该区域喀斯特天然林树种在水分适应策略方面的研究进展,发现典型喀斯特树种能够稳定地利用岩溶水,其蒸腾耗水量的季节动态较小,且其茎木质部的抗栓塞能力强,在极端干旱时期可通过脆弱性分割维持水力安全。另外,基于树木水分生理的研究还能够为石漠化生态恢复适宜树种的筛选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部分抗性强、耗水少的珍贵用材树种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可用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修复。建议今后的研究结合控制实验平台,长期监测树种生长和水分动态变化,基于多重机制系统阐明喀斯特森林树种的生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厦门地区苏门答腊金合欢群落叶蒸腾作用和水分状况以及它们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群落叶蒸腾强度平均值为 477.9 mg·g~(-1)(FW)·h~(-1)。其蒸腾强度的日变化受土壤含水量和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但在不同时期的影响程度不同。其蒸腾强度的季节变化与土壤和叶片本身的含水量呈正相关,与后者的相关系数是 0.96。该植物叶片束缚水量,束缚水与总水量比值,水势均与气温呈负相关,其数值均高于乡土耐旱树种相思树。  相似文献   

6.
章古台沙地人工乔木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土钻法对章古台沙地不同乔木植被定位监测,分析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得出结果:不同乔木林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降雨和植物生长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雨季,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小的是油松林地,雨季土壤含水量为2.7%  相似文献   

7.
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和荒沙造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宏  温丽芳 《广东科技》2012,21(11):176+171-176,171
樟子松是我市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草场防护林、农田以及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因其适合沙地生长、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喜光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荒沙造林方面。近年来利用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效,成功解决了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造林难题。通过对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8.
沙地营养袋樟子松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美英 《科技信息》2012,(11):469-470
樟子松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耐寒耐贫瘠,是干旱,贫瘠土壤上的先锋造林乔木树种,同时又是沙地造林首选优良树种。由于樟子松在我区采种困难,调种费用大,且育苗出苗率、保苗率,沙地造林成活率低等因素。我区的樟子松造林成效相对较慢。介于上述原因,我们采用于相应的技术措施,使育苗出苗率,造林成活率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取得了育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樟子松容器苗固沙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区位于毛乌素沙漠的东南边缘,宜林地以沙漠为主,由于樟子松耐寒性强,适应性强,在干旱贫瘠的沙地及砾质沙地,半固定沙区上均能生长良好,故成为我区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相似文献   

10.
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樟子松的树高、胸径、树龄及其频数分布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在樟子松林中,有50%~80%的树木生长情况相差不大,有10%~15%的树木生长很差,有10%~15%的树木生长状况好于平均情况.(2)随着树龄的增长,树高生长和胸径生长的分化都在加大,而胸径生长的分化更加明显,差异更大.(3)树高和胸径生长不同步,在樟子松幼林阶段树高快于胸径生长,18龄以上的樟子松进入了树高和胸径生长全面旺盛时期.(4)樟子松的生长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土地贫瘠、干旱生长就不好;(5)树高分布和胸径分布都不是正态分布.(6)樟子松合理密植是可行的,但是栽植密度过大会导致生长缓慢,尤其是对胸径生长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