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1993年开始,练塘镇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大胆实践,先后对镇、村24家小微亏企业开展了改制工作。经过三年努力,这些转制企业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摘掉了"贫困"帽子,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据汇总的有关数据表明:至1995年底,镇、村24家转制企业,总资产达3578万元,比转制前增长51.8%;集体自有资产1754万元,比转制前增长58.3%;资产负债率38.7%,比转制前降低23.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69万元,比转制前增长23.8%,上交收入181.43万元,比转制前增长111%。在国家和集体收益有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其作用和成效十分明显.一是选准人才,提高企业法人代表素质。企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2003,(11):32-33
钢铁研究总院创建于1952年,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以及在材料、工艺、分析测试研发和产业化、工程化的技术优势。作为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根据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自1999年7月1日转制为由中央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通过转制,钢铁研究总院及其发起组建的安泰科技股份公司完成了战略重组、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关键性的步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支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3.
《华东科技》2010,(3):34-35
<正>转制院所调整不能"简单归并"对于转制科研院所的调整,科技部始终很重视。这些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成的科技型企业本身尽管叫企业,但他们是国家产业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是不可或缺的。这些科技型企业的运营机制和模式进行调整后,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0年7月,攀研院作为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转制科研院所之一,完成了由“冶金部攀枝花钢铁研究院”事业院所向“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科技企业转制的工商登记。2003年,攀研院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2004年,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前身为中科院直属事业单位,创建于1958年,2001年整体转制,是我国高真空、超高真空、超洁净真空技术领域的领军企业和重要真空设备、高档科学仪器研制的生产基地。公司建有国家真空仪器装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真空技术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和辽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08年被首批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根据国家要求,开发和包干类科研院所相继实行了由事业性质的科研机构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制,科研转制单位真正走上了自负盈亏的发展轨道。转制前的科研单位享受国家拨款,成本负担轻。转制后计提折旧、土地使用权摊销、缴纳社会保险等成本支出急剧加大,因此如何在刚性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正>"体量不大,能级不小",一位科技业界人士如是评价转制科研院所的地位。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科研力量聚集的高地,市场化转制后的院所实际上不仅仅是企业,也是国家产业技术发展的重要依托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体制改革的政策,我省于2000年有21家省属科研院所由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走自我生存、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道路,虽然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但离现代企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一种深层企业管理理论,是全体职工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转制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转制科研机构的改革发展问题,成了科技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原因是部分转制科研机构,自企业化转制推进十年来,仍然起色不大,效益不佳,在发展甚至在生存上都存在着很多困惑。于是,就有了对国家和省里推进的十年企业化转制改革政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太原科技杂志社 《太原科技》2007,160(5):I0001-I0001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是我国煤炭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技术创新基地,按照国家关于科研机构深化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于1999年整体转制为中央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转制过程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围绕煤炭工程技术研发、服务与煤机装备、安全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等主营业务,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定规模,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先导型企业。本期“重点关注”栏目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王虹副院长总结介绍了改制后科技企业的发展现状和策略,并对转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柯奥 《科技资讯》2004,(10):32-33
北京机床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原为国家机械工业部直属科研院所,是我国的第一台数控机床和第一条柔性制造系统的诞生地.作为国务院第一批转制的242家技术开发类转制院所之一,机床所于2001年6月注册为企业,隶属于北京市科委.   2003年12月30日,由北京机床研究所、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共同组建的债转股企业--北京机床所精密机电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  相似文献   

12.
<正>【公司简介】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赛科技)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民品部门于2000年转制组建的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和广州市重点软件企业。2011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杰赛科技下设十个分公司和四个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电子信息与通信领域,可提供的电子通信产品和服  相似文献   

13.
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科研机构企业转制的主要对策:一是转变观念,建立适应转制的企业文化;二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体制;三是建立一套面向市场的运行机制;四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大文章;五是解决科研院所在转制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6,(11):14
企业简介: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开发中心(简称:纺科院研发中心)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在1999年整体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后,于2000年成立的专业研究开发机构。纺科院研发中心专业领域涉及高分子材料、化学纤维、纺织、印染、机械、自控等多个学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北等地大力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村公益性事业发展,农村基层事业单位许多转制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在转制过程中,应当加强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宣传教育问题;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经营性服务行为应当适当允许;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债务问题应该得到妥当处理并予以一定支持;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资产问题应该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转制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人员的职称、保险等问题需要相应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鼓励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进一步促进科研机构转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现就转制科研机构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如下:一、对于经国务院批准的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和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中转为企业的科研机构和进入企业的科研机构,从转制注册之日起,5年内免征科研开发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7.
<正>西北矿冶研究院始建于1972年7月,前身为北京矿冶研究院西北分院,原属冶金工业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直属重点科研院所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综合性矿冶研究院。1999年,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院所的改革方案,转制为科技型企业  相似文献   

18.
转制科研院所的战略定位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同 《安徽科技》2006,(1):15-16
自1999年开始,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家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已整整6年了.6年来,这些转制科研院所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的综合技术优势,面向经济主战场,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其综合经济实力以及科技人员的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由于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指标,有一部分科研院所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普遍存在对战略发展定位模糊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转制科研院所亟需从理念、技术、产业、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更为系统地的战略定位和实施战略创新,以不断提高转制科研院所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1999年8月全国技术创新工作会议上 ,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 ,发展高科技 ,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明确要求应用型科研院所进行企业化转制。国家经贸委所属242家科研院所已于1999年底先行转制完毕 ,国务院其它部委所属的134家科研院所也按要求正在进行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 ,不是简单的换个牌子、变个名称 ,需要从组织结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财务制度等方方面面进行改革 ,实现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 ,其中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一项重要内容的分配制度由事业机制向企业机制转变 ,对科研院所转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现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首批转制的242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之一,被国机集团定格为"核心业务企业"。仪表院自1961年成立至今,共完成科研项目1644项,获得国家各部委和省市各级科技奖励322项,拥有专利及专有技术117项。经过近5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及成套系统等四个专业领域,研发了一批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2008年被认定为首批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