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5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揭晓。该奖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学者大村智。这是中国科学家因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辛努力并从《肘后备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在疟疾治疗研究中的突出贡献与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William C.Campbell)及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ōmura)分享该奖项。她也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截至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106次,共计210位科学家获得该奖项,屠呦呦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12位女性科学家。屠呦呦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多年来从事中药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5日,中国科协向屠呦呦研究员发贺电,热烈祝贺其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贺电全文如下:尊敬的屠呦呦研究员:欣闻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谨代表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向您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您始终坚持在科学前沿默默耕耘,锐意创新,为深化对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科学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以您为主发现的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不仅充分证明祖国传统医药的宝贵价值,而且每年都在全世界挽救数以百万计患者  相似文献   

4.
5.
<正>给屠呦呦的授奖词: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20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她通过大量实验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德国人,出生于1936年,36岁担任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并开始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等病毒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7.
8.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决定 ,把 2 0 0 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 ,以表彰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的重大贡献。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的新闻公报说 ,布雷内、霍维茨和苏尔斯顿之所以能分享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是因为他们在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基因调节作用领域获得了重大发现。通过对线虫的研究 ,他们找到了调节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键基因 ,并证实在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物种中也存在相…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  相似文献   

10.
《前沿科学》2013,(4):85-87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Rothman.RandyW.Schekman和ThomasC.Sudhof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张笑  梅进 《前沿科学》2014,(4):78-79
<正>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点30分,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及挪威三位科学家John O'Keefe、May-Britt Moser和Edvard I.Moser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John O'Keefe,193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拥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1967年他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获得生理心理学博士学位。之后,他  相似文献   

12.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沙白&#183;布来克本、卡萝尔&#183;格雷德和杰克&#183;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而端粒酶活性很高时,端粒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老化就会延缓。这有助于攻克癌症和衰老等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先生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学家的光荣和骄傲,也是全中国人的光荣和骄傲。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10月8日,中国科协会同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适逢这一喜事,为进一步挖掘科学历史、总结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中国科学家的成就,《科技导报》2015年第20期出版“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特刊。  相似文献   

14.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和奥利弗.史密斯以及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这三位科学家之所以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如何操纵小鼠的胚胎干细胞基因,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基因敲除小鼠”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北京时间10月4日下午5点30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Robert Edwards)因发展体外授精疗法获奖.罗伯特·爱德华兹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目前是剑桥大学名誉退休教授.早在1950年,爱德华兹就认为IVF可以有助不育症的治疗.通过系统的研究工作,他发现了人类受精的重要原理,  相似文献   

16.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3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  相似文献   

17.
因“在已灭绝的古人类的基因组和人类演化方面的发现”,斯万特·帕博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回顾了人类起源的长久之问、生物测序技术的突破发展和帕博团队的科研历程,明确了其源于兴趣、攻坚克难的古DNA领域探索之路和丰硕成果:首次实现了对已灭绝古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了未知古人类丹尼索瓦人,为人类的进化遗传学提供了新证据。帕博对人类进化遗传中基因流动探索的科研历程,展现了严谨的科学精神以及理想的科研生态;他的科研成果和理念,实现了古基因组学跨越学科与时代的价值,也引起了人类未来将去往何方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英3位科学家发现至关重要的氧气感知通路。获奖原因:瑞典卡罗琳医学院10月7日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格雷格·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评奖委员会说,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成有用的能量,人们了解氧气的基础性重要作用已有数个世纪,但细  相似文献   

19.
《实验室科学》2009,(5):144-144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W.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对我国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为及时表达科技界的心声,中国科协主办科技界祝贺屠呦呦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座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