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了氨基酸有机肥适用于广西沃柑(Orah)种植的最佳施用配比,以实现沃柑的增产提质,保证沃柑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研究区氨基酸有机肥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应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3个施肥处理:单施化肥、化肥+15%氨基酸有机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以单施化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比例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条件下沃柑生长及品质、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施化肥,氨基酸有机肥配施化肥可显著提高沃柑单株产量(提高15.95%-45.5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8.89%-31.60%)、维生素C含量(提高29.04%)、糖酸比(提高2.75%)和果实营养元素含量(提高2.12%-53.84%);同时可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11.99%-41.07%)、速效钾含量(提高13.14%-17.58%)、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96.17%-2 803.06%)和沃柑单株收益(提高13.54%-43.19%)。其中,以化肥+30%氨基酸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产量,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P、K、Ca、Mg含量均为最高;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最多;同时单株收益和产投比最优。综合考虑沃柑增产提质以及土壤改良效果等要求,建议采用化肥配施30%氨基酸有机肥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
对六种甜玉米进行了水解蛋白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甜玉米中氨基酸种类齐全,总氨基酸含量普遍高于普通玉米;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总氨基酸的32%以上;甜翠和甜玉2号两种甜玉米中赖氨酸含量较高,分别为0.58%和0.52%,可称得上为高赖氨酸玉米。  相似文献   

3.
大肠杆菌基因编码区域基分布非均匀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基于大肠杆菌1292个基因编码区。1)统计出了氨基酸丰度分布,与一般生物氨基酸丰度比较发现,构成大肠杆菌蛋白质的氨基酸中疏水氨基酸相对较多,小氨基酸相对较少,二硫键相对较少;(2)发现编码区域基分布的徨与氨基酸丰度的分布和同义密码子的非均匀使用紧密相关;3)分析了编码开始区域、编码终止区域碱基分布和氨基酸丰度分布的差别,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四川马海毛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对四川马海毛的氨基酸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四川马海毛与另几种动物纤维所包含的氨基酸种类基本一致,且各氨基酸含量相近;四川马海毛的氨基酸总一为76.19%,比张忠英和薛纪莹老师报道的陕北马海毛低22.02个百分点;高含硫氨基酸总含量为16.71%,低硫的为31.12%,与陕北马洗毛纤维是同样规律;胱氨酸含量为6.32%;四川马海毛氨的含量为0.76%,低于其它几种对比纤维的氨含量。  相似文献   

5.
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7-11产碱性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海洋细菌Pseudomonas sp.7-11产碱性蛋白酶的发酵条件及调控机制,并对该蛋白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实验结果显示,7-11为好氧菌,具有某些嗜低温的特性,而且适宜在偏碱性的条件下生长并产酶;酪蛋白培养基适合该菌株产酶;K^+对产酶起关键作用;复合氨基酸对产酶有抑制作用,发酵液经盐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得到了两个活性峰,其中一个峰达到电泳纯,因此该菌产生蛋白酶不止一种。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对氨基酸-茚三酮体系的荧光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氨基酸分析的灵敏度,应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在锌离子的存在下壳聚糖对氨基酸-茚三酮体系的荧光增强作用,探讨了荧光增强作用中金属离子和壳聚糖浓度的影响及其生成配合物的荧光增强作用的机理及条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由羽毛粉制备复合氨基酸蝥合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硫酸水解羽毛粉。经8h水解反应后。氨基酸的生成率可达93.6%。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投料比、pH值、螯合温度和螯合时间四个因素对由上述水解所制得的复合氨基酸与硫酸锌反应制备复合氨基酸螯合锌的螯合反应的影响,其对指标螯合率的影响依次为:pH值、螯合温、投料比、螯合时间;最佳的螯合反应条件为:复合氨基酸:硫酸锌=2:1(m/m)。螯合温度90℃,pH值为8,螯合时间为2h。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蛋白质氨基酸的三氟乙酰正丁酯的衍生条件和其他分析条件。利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在20min左右定量地测定了20种蛋白质氨基酸。对大多数氨基酸变异系数约3%,与自动氨基酸分析仪离子交换色谱比较,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一些土壤样品的氨基酸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南方的几种自然土壤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和组成.结果表明,氨基酸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土样的氨基酸组成模式相似,酸性氨基酸占总氨基酸重量的20%~40%,中性氨基酸占60%~75%,碱性氨基酸仅占10%以下.同时,还检测到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D-型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电位极化和交流阻抗法测定海水环境中L-半胱氨酸及赖氨酸对黄铜试样的缓蚀性能,然后将这两种氨基酸分别与葡萄糖酸钠复配,研究其缓蚀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单独使用L-半胱氨酸及赖氨酸,缓蚀效率最高分别为87.5%和89.93%;与葡萄糖酸钠复配后,两组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性能均显著提高,缓蚀效率分别达到97.35%和98.62%;两种氨基酸缓蚀剂在黄铜表面的吸附均遵从Langmuir吸附等温线。葡萄糖酸钠的加入弥补了单独使用氨基酸缓蚀剂吸附膜致密性差的缺陷,另外扫描电镜实验结果也显示缓蚀剂的加入明显抑制了金属的腐蚀。  相似文献   

11.
植物中游离氨基酸的提取、纯化及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植物游离氨基酸的提取、纯化以及氨基酸的常用分析方法,包括从植物的烘干样品和鲜样品中提取、纯化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氨基酸的分析方法包括平面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法、气相色谱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阴离子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法,分析了各种氨基酸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曼氏无针乌贼墨的主要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及经典的化不究析法对曼氏无针乌贼墨的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质,矿物质元素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共测出16种氨基酸,9种脂肪酸和10.08%蛋白质,富含Ca,Mg,Fe,Zn等矿物质元素。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狨猴(Saguinus mystax)血红蛋白(Hb)a链的氨基酸序列.经CM-23纤维素柱层析得到的狨猴Hb珠蛋白a链,分别用溴化氰裂解、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消化,经高效液相层析(HPLC)和高压电泳-纸层析分离后的肽段,用蛋白质顺序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完整狨猴a链的一级结构与人、恒猴和懒猴的a链有差异,肯定了狨猴的进化地位.同时对测定一级结构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对苯二甲酸、氯化亚砜、对羟基苯甲酸、1,4-丁二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具有反应活性的液晶基元—对苯二甲酰二氧苯甲酸丁二醇酯,再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1,3-双(氨丙烷基)四甲基二硅醚合成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反应制成一种新型液晶聚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通过热分析,考察了其分解温度和液晶态温度范围,并确定了此液晶聚合物作为气相色谱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液晶聚合物作为气相色谱固定液制备了气相色谱柱填充柱,测定了该固定液的相对极性。  相似文献   

15.
纸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纸层析分离鉴定5种不同的氨基酸,对传统《基础生物化学实验》中的"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进行了改进,同时又与薄层层析分离鉴定氨基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进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时,改进的纸层析法比传统的纸层析法具有耗材少,时间短等优点;而薄层层析法又比纸层析法有更多的优越性,具有速度更快、斑点更集中、显色灵敏度更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及其在测定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方面的应用和进展,同时对气相色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进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以OV-17为固定液,采用填充气相色色谱法,对2,4-二氯硝基苯的氟代产物进行了成功的分离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分配常数及气液相比对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灵敏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水中甲醇、氯仿、正己烷和对-二甲苯,系统讨论了分配常数、气液相比、温度和无机盐等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不同组分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有显著差异。结果对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顶空分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分析性气相色谱分离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双组分制备级气相色谱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模型包括物料平衡方程、吸附等温方程和传质方程。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是隐形非线性偏微分方程,通过数值求解模拟分析了柱填充空隙率和流动相流量等不同操作参数对色谱分离的影响,并与文献实验值相比较,结果基本吻合,最大相对误差在4.86%以内,为实现工业放大和生产的最优化操作和控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茶叶中拟除虫菊酯残留检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与液相色谱法等,以及其他分析方法亦可用于茶叶中农残分析.本文可为茶叶及其他高经济增长作物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