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游记》里乌鸡国王被御弟谋杀的故事,受欧洲历史上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传说影响。对《西游记》与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进行平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化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2.
话剧《雷雨》表现了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取材、人物、场景、时间都高度集中.戏剧悬念设置以及戏剧人物语言所具有的性格化与动作性的特点,让我们领略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正统的基督教教义中,耶稣是兼有神人二性的上帝之子,是上帝为救赎人类而降生于世的救世主。上帝所以将耶稣降生人间,源于人类的罪恶。耶稣为了拯救人类而生,他为人类寻找灵魂自由的国度开辟了一条道路,并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一神圣的使命。在莎士比亚的名剧《哈  相似文献   

4.
话剧《雷雨》表现了戏剧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的取材、人物、场景、时间都高度集中。戏剧悬念设置以及戏剧人物语言所具有的性格化与动作性的特点,让我们领略了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古老的荣誉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段,人们的评价准则由出身高贵、英雄行为向普世道德心转变,由对君王个人的忠诚转向对国家集体的忠诚.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剧中,通过主要人物的话语和行为,充分展现了欧洲当时新旧荣誉观混杂交替与选择标准的逐渐变化.  相似文献   

6.
幻灭感是人生难以避免的悲剧之一,《雷雨》中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梦想的幻灭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其中又以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幻灭最为深刻和复杂。从这一视角审视这部悲剧经典,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丰满性,在巧合背后悲剧的必然性以及作家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7.
《大雷雨》与《原野》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点:凶狠的婆婆、懦弱的丈夫、敢于寻觅的媳妇以及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的故事等,它引起了高校师生无数次在表层和深层上的追问.本文以两名剧剧名的象征义作为切入口,剖析了它们自开始演出至今国内外评论界有关评论的成因,重新解读了这两个分别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世界名剧,进而确立一个与目前评论界的定评不同的结论:《大雷雨》与《原野》都是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新文化启蒙时期的产物 ,在全剧的矛盾冲突中 ,以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为关键冲突 (即 :主题冲突 ,借此冲突提示该剧主题 ) ,以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冲突为线索冲突 (即结构冲突 ) ,以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为背景冲突 ,以周萍与四凤的冲突为命运冲突。深刻地反映了宗法思想对人性的戕害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反映旧中国封建大家庭的悲剧,剧中刻画得最栩栩如生的人物当属繁漪,她与传统的悲剧人物式主人公最为接近。本文从社会环境因素和自身性格因素浅析繁漪这个令人关注的人物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0.
在《长恨歌》丰富的叙述中,由“小历史”与个体的生命体验、“民间社会”与个体的生命伦理、“日常生活”与个体的生命意义等所构成的生命关学及其叙事伦理尤值得关注,它们使《长恨歌》成为汉语叙事的“典范”和文学史链条上不可替代的“孤本”。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和中国现代悲剧《雷雨》在故事情节的设置、母题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本着重于两部作品在主题内容、人物形象方面的比较研究,借以阐述两在审美意识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雷雨》主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雨》的主题意蕴至少包括着三个相互矛盾又相互关联的层面:社会现实与历史内容层面——对封建主义及其专制家庭的暴露与批判;哲学与人生层面——对人性、人生、命运之谜的呼问与探索;审美与情感层面——对人类永久的关爱与悲悯。正是在这些多重层面的相互作用下,其思想内涵才显得格外幽深博远,才留给人们一个永远诉说不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遭遇表达了他对生死问题和人与命运的思考,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共同的悲剧意识。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极富哲理性,引发的亦是关于生死的思辨。  相似文献   

14.
赵明华  姜宁 《科技信息》2009,(26):I0258-I0258
本文是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雷雨》的一种尝试。该剧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于它交错采用了多种原型批评的方法。本文主从雷雨意象、原始情绪、母题原型三方面来探讨《雷雨》的原型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戏剧与电影的比较谈起,以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莎剧电影改编史上著名的布拉纳版《哈姆雷特》的改编特色和艺术魅力,指出莎剧电影改编对戏剧文学和电影艺术的意义以及电影改编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哈姆雷特》与《伍子胥变文》都通过复仇事件透露出当时社会的世俗气息和转型征兆,展示民众的精神世界;不同的是一个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属于伦理型文化,一个受神学影响较深,属于科学型文化。  相似文献   

17.
钟嵘品第诗人,运用的是一种类比思维,主要使用的是一种比较研究的方法。首先通过时众多诗人的比较、类推、归类,将多种意义上的大体相似者,并为一品。其次在同品诗人之间进行相互比较,以充分认识他们各自的特点,彼此的长短,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再次,在不同品第的诗人之间,进行交叉式的比较,以发现他们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18.
将中国现代文学中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公墓》、《内疚》、《女娲氏之遗孽》、《叶罗提之墓》、《姊嫁之花》和《雷雨》进行比较后认为:前几篇小说限于对心理分析理论的形象化图解,未能充分展开俄狄浦斯情结的内涵;《雷雨》由于设置了周朴园专制冷酷的形象为背景、表现周萍和繁漪的乱伦关系以及周萍对四凤的爱而将这一情结表现得惊心动魄。《雷雨》成功表现俄狄浦斯情结的原因在于:西方戏剧的命运观和曹禺对命运的思考的相互融合、曹禺强烈的俄狄浦斯情结及作为艺术家对集体无意识的幻想创作。  相似文献   

19.
《雷雨》和《呼啸山庄》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戏剧性结构”是它们在艺术构思上的共同选择。不仅如此,以人物为中心的结构全文的构思方法、大景结构技巧的精妙运用、以及整体艺术氛围的营造和艺术神韵的构建,更显示出两部伟大艺术品在构思上的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0.
科马克·麦卡锡的普利策文学奖获奖小说《路》是一部关于末日来临之后人性和生存伦理困境的故事。在《路》中,麦卡锡借助一系列不同的叙事策略如叙事修辞标点符号的变异对比、人物心理叙事空间的变迁和叙事认知的预设干扰来增加文本张力,在文本中暗自建立自己的叙事伦理,巧妙地引导读者参与伦理判断,激励着读者对文本世界的想象性参与,进而促成其文本世界伦理主题的深度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