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湖北省雷电实时监测系统中2012~2014年间7月份的历史数据,挖掘雷击与地形、气象等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结合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与核密度算法,分层次筛选候选集,剔除低密度的无兴趣噪声点.利用先验关联规则挖掘算法进行差异化挖掘,得到湖北省不同等级电流幅值的雷击点与地形及气象因素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分析表明,在地势低矮的湖北省,10~75 k A的雷击常发生于土地覆盖类型为林地和农田的区域,主要与日均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坡度、水汽压、风速、最大风速、降水量有强相关性.100~157k A的中强电流幅值雷击与最大风速、日均水汽压、气温、最低气温、均风速的相关性较强.157.9~250.7 k A的强电流幅值雷击主要与降水量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葡东社区的大气污染物定位监测站的监测数据,研究评价2017—2018年北京典型社区空气污染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季节各污染物日变化特征为:NO、NOX浓度的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峰值时间为7:00—8:00和20:00—23:00;NO2、O3、SO2浓度日变化曲线为单峰型,峰值时间为15:00—16:00;CO日变化曲线无明显规律;(2)各污染物月季变化特征为:O3、SO2、CO、NOX月变化曲线分别在6月、2月、1月、3月,峰值分别为60.32×10-9、2.96×10-9、4 209.81×10-6、42.15×10-9,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0月、7月、3月、8月,谷值分别为11.75×10-9、0.05×10-9、1 052.37×10-6、10.99...  相似文献   

3.
雷电对计算机系统的损害不容忽视 ,例如1993年8月12日 ,湖南某市银行的计算机网络受雷击侵袭而毁坏 ,直接经济损失达75万元之多 ,银行业务被迫停止7天 ,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一、雷电对计算机系统的损害雷电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损害计算机系统。1 由于计算机系统所在建筑物缺乏必要的防雷措施 ,计算机系统受到直击雷的袭击 ,损坏设备和人身。2 机房所在建筑物受雷击 ,避雷针引下线中通过很大的脉冲电流 ,在附近区域感应很强的电磁场 ,或计算机房附近有落雷 ,强大的感应电磁波损害计算机。3 由于雷电的作用 ,在计算机供电的…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乌拉根铅锌矿床形成机制,对矿区不同类型岩石中的铅锌矿石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稀土元素数据表明不同类型的铅锌矿石的物质来源不同;铅同位素~(206 )Pb/~(204 )Pb,~(207)Pb/~(204)Pb,~(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8.326~8.641 3,15.402~15.645 4,38.029~38.750 7,说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造山带的上地壳;δ~(34)S为-26.09×10~(-3)~+14.6×10~(-3),硫同位素主要是来自经由细菌产生的硫化物和热解产生的有机硫;δ~(13)C_(V·PDB)(10~(-3))为4.2~-7.7,δ~(18 )O_(V·SMOW)(10~(-3))为20.9~31.9,显示成矿作用期间有外来流体活动特点;流体盐度为3.55%~13.07%,流体包裹体数据表明乌拉根铅锌矿的流体特征为低温中高盐度的热卤水。结合地质特征,认为乌拉根铅锌矿是一个早期以海底沉积成因为主,晚期以MVT成因为主的复合叠加性矿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土地利用和碳密度数据,对郑州市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进行评估。【方法】运用Arc GIS和In VEST模型,计算得出郑州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储量以及碳密度空间分布。【结果】郑州市林地碳密度最高,达到89.362 t/hm2;耕地次之,为75.436 t/hm2。郑州市生态系统整体碳储量为5 385.502×102t,其中耕地碳储量达到3 494.409×102t,占总碳储量的64.88%。【结论】在郑州市生态系统中,耕地面积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耕地碳储量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有绝对优势,是生态系统中碳储量蓄积的主力。郑州市碳密度低值区主要分布于西北、东北边缘地区,其次零星分布于西部山区和郑州市主城区;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区及西南片区;中值区主要分布于郑州市大部分耕地地区及北偏东部郑州市主城区。由此可见,郑州市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整体较好,在碳中和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产的多氯联苯(PCBs)组分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国变压器油和Aroelor 1254中PCBs同系物组成为基础,计算中国PCBs产品同系物组成,结果显示中国PCBs产品主要以低氯代PCBs为主,CB-18含量最高为15.66%;三氯联苯含量最高,占56.48%,高氯代PCBs比例比国产变压器油略有增加,但远低于Aroelor 1254.中国PCBs产品高氯代组分比例低于全球PCBs产品.中国PCBs产品中7种指示性PCBs占总PCBs的百分比为15.3%;三种类二(噁)(口英)PCBs,CB-77、CB-105和CB-118,占总PCBs的2.6%,其百分含量TEQ值为9×10~3%,稍高于Aroclor 1242的7×10~3%,但远低于Aroelor 1254的3.4×10~3%.中国大气中PCBs同族体分布与中国PCBs产品基本一致,中国表层土壤中PCBs中高氯代组分明显高于中国PCBs产品.  相似文献   

7.
基于第5次、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县域GDP数据,运用地理集中度指数、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指数以及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及其空间耦合关联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人口、经济二者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趋同性、一致性,且表现出较强的正向关联效应,在空间布局上总体呈"东高西低"分布态势;(2)2000-2010年湖南省县域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呈两极分化发展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明显优于西部区域,且这种空间非均衡性愈趋明显;(3)全局Moran指数表明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分布呈显著正向空间自相关,且集聚趋势有所强化;局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进一步揭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是导致人口分布与再分布的主要驱动力,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联的东西部空间分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乌鲁木齐市2006~2015年空气污染物数据、气象数据和城市发展数据,构建了乌鲁木齐市PM_(10)浓度影响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对PM_(10)浓度影响指标因子做了综合评价分析,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PM_(10)浓度及其影响指标因子、影响指标层做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发现:(1)PM_(10)浓度的影响指标因子依据其变化趋势可以分为两类;(2)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对乌鲁木齐市PM_(10)的浓度影响最大(wi=0.418 1),其次是PM_(10)污染物来源(wi=0.387 9),空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对PM_(10)的浓度影响最小(wi=0.194 1);(3)从发展水平看,城市化与产业结构PM_(10)污染物来源空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4)在28个影响指标因子中,与PM_(10)浓度呈中度关联的指标因子有生活垃圾处理量、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地区工业总产值,其余25个指标因子与PM_(10)浓度都呈强度关联;(5)三个指标层与PM_(10)浓度的灰色关联度都为强度关联;(6)空气各污染物与气象要素对PM_(10)浓度的固有影响属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明显改变,PM_(10)污染物来源、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对PM_(10)浓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程度减弱。  相似文献   

9.
利用ARC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和栅格计算功能,对黑龙江省30个气温站1960~2015年间的冻土平均厚度和气温数据进行相关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1)黑龙江多年冻土出现退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冻土厚度和分布面积缩小以及部分多年冻土消失.(2)1960~2015年间气温升高是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3)55年来黑龙江冻土退化与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0~2012年MODIS数据集中空间分辨率为1000m,时间分辨率为1个月的NDVI数据集对黑龙江省生长季里整体植被及不同植被类型的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年际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同时,结合降水及气温等气象数据分析了各气候因子与不同类型植被多年来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生长季整体植被覆盖度较高,空间差异较大,引起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植被类型不同,林地植被NDVI较高,耕地次之,草地最低.(2)黑龙江省13年间NDVI变化趋势为:全省总体平均NDVI无明显变化,但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其中耕地、草地植被NDVI 2000~2012年呈显著上升趋势;林地总体无明显变化,林地内部及周边地区林地转耕地草地的区域NDVI下降明显.(3)从像元尺度看,降水和温度对植被NDVI在不同地区影响差异较大,研究区大部分植被NDVI与气温和降水均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其中降水相关性强于气温.  相似文献   

11.
人口空间化研究是地理研究的关键问题,随着3S技术的发展及数据可视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如何获取高精度的人口空间分布数据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以人口基数大及人口增长迅速的河南省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DMSP/OLS稳定夜间灯光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等为数据源,基于统计人口密度数据,将研究区划分为3部分。结合逐步回归分析理论,建立人口空间化模型,并在县级、乡镇级下对人口空间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生成1 km×1 km人口密度格网图。结果表明:(1)对河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区空间化,由精度验证结果可知模型效果较好;(2)在平均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市,误差相对较小,说明该模型在人口稠密区空间化精度较高;(3)河南省人口空间化分布总体上呈从四周到城市中心递增的特点,人口分布圈层结构明显,主要向城市中心聚集,呈现由"圈"到"点"的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12.
在物质处于局域热力学平衡(LTE)的条件下,采用R.M.More提出的改进型平均原子模型和类氢离子的光吸收系数,计算了中低Z元素等离子体的平均电离度及辐射不透明度.将计算结果与SESAME数据库数据和实验数据比较,符合得较好.为便于在辐射磁流体力学计算中的应用,在0.5×106K≤Te≤200×106K的温度范围、10-5(g/cm3)≤ρ≤1(g/cm3)的密度范围对计算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得到了平均电离度和辐射不透明度随温度和密度变化的拟合函数.通过对辐射不透明度采用分温度段拟合,发现拟合值更接近于计算值.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选取两个拟规划为居住用地的分别以苯并(a)芘、苯为主要污染物的场地为例,利用场地调查数据,考虑我国居住用地建筑物设计特点,修正室内蒸汽暴露模型,比较了修正前后场地健康风险水平,并根据模型修正前后的致癌风险控制值,讨论了修复目标值的选择.结果表明:模型修正前后,场地A苯并(a)芘室内蒸汽入侵暴露途径的致癌风险由3.8×10~(-5)减小到3.44×10~(-19),场地B苯室内蒸汽入侵暴露途径致癌风险由7.94×10~(-5)减小到5.34×10~(-23);模型修正后,场地A苯并(a)芘致癌风险控制值为0.087 mg/kg,仍远小于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场地B苯的致癌风险控制值为9.26 mg/kg,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吻合度较好,因此,对存在其他主要致癌途径的具有挥发特性的污染物,室内蒸汽入侵模型修正对风险控制值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2019年银川都市圈贺兰山东路、贺兰山马莲口、石嘴山沙湖旅游区、吴忠教育园区、宁煤烯烃的NO、NO2、NOX、O3质量浓度资料,对不同功能区臭氧(O3)污染及超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3年,贺兰山东路、贺兰山马莲口、沙湖旅游区O3质量浓度“先升后降”,吴忠教育园区O3质量浓度升高,而宁煤烯烃O3质量浓度“先降后升”。(2)各站点平均O3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6—7月,其中贺兰山东路O3质量浓度值最大,为215.4μg/m3,教育园区O3质量浓度值最小,为160.9μg/m3。(3)各站点O3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一天中O3质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16:00—17:00,最低值出现在08:00前后。(4)O3质量浓度超标主要集中在5—8...  相似文献   

15.
以河南省安阳市2010-2015年的市区空气质量数据,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能源消费与空气主要污染物SO_2、NO_2、PM2.5、PM10的关系。结果表明,焦炭、煤气、汽油、柴油和原煤的消费与SO_2、NO_2、PM2.5、PM10浓度平均关联度达到0.98以上,对城市空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较大;而电力、煤油、洗精煤、热力和液化石油气的消费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多氯联苯(PCBs)网格化的使用清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中国多氯联苯(PCBs)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利用中国人口数据作为替代数据,编制了中国PCBs精度为1/6°纬度×1/4°经度网格的使用清单,使用Map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了中国PCBs使用清单分配图。中国PCBs从东到西的使用比例是东部∶中部∶西部=45.2∶35.7∶19.1。中国PCBs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在96~130°E,20~50°N区域内使用量最多。  相似文献   

17.
姚豫奇 《河南科技》2022,(16):105-108
本研究基于驻马店市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同期几种气象要素、气象条件要素逐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及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驻马店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驻马店市空气质量以二级为主,一级次之,整体空气质量较好;空气质量有明显的季、月变化特征,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夏季,最差的是冬季,PM2.5、NO2和PM10质量浓度变化呈“U”型分布特征,冬季质量浓度最大,夏季质量浓度最小,O3质量浓度变化与其他三种污染物相反,呈倒“U”型分布,夏季最大,冬季最小;O3质量浓度与降水量和风速呈负相关,与气温呈正相关,PM2.5质量浓度和空气质量AQI与降水量、气温、风速均呈负相关;O3和PM2.5浓度与边界层高度、通风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群中小尺度资源环境研究领域对空间型社会经济数据的需求,对天山北坡城市群10个主要县市的第二、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进行空间化模拟.采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2002年和2012年DMSP/OLS(defense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program/operational line scan system)夜间灯光数据与天山北坡城市群统计型数据的关系,建立天山北坡城市群1 km的GDP密度图,GDP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在分产业水平上拥有较高精度.结果表明:1)两期夜间灯光指数与第二、三产业值具有明显相关性,第二产业相关系数为0.75、0.83;第三产业相关系数为0.86、0.87;2)从GDP空间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克拉玛依一线;各县市GDP密度由城市核心区向周围区域辐射递减,城郊和农村地区的GDP密度显著低于建成区的GDP密度;3)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模拟的GDP空间分布结果十分可信,尤其是第二产业2002年和2012年的GDP模拟结果与统计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58%、0.01%.通过对比两期的GDP空间化模拟结果发现: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山北坡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对后期更加准确地预测此区域经济走势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利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K法)、滑动T检验(MTT法)、小波分析以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等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内34个气象观测站近60年(1953~2016)的气象观测数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气候变化趋势以增温为主,年均气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暖化趋势.珠江三角洲内不同地区年均气温的增温变化率: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增温幅度:年均最低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气温.其中年均最低温度的升高对珠三角地区的增温起到了极其显著的影响.珠三角地区近60年来气温变化过程中发生了4~5次的气温突变,年际均温以5~10年的短周期振荡为主,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气温开始显著变暖.珠三角地区地域性年均气温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西南到东部地区逐渐增温的特征,会由于不同具体区域以0.131~0.146℃/10a的气温变化率进行变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逐6h 1°×1°再分析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4月13日和2011年4月2日三门峡市出现的两次寒潮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前一次过程高空形势为横槽转竖型,后一次过程为低槽东移型,均为暴发寒潮天气的典型形势,且两次过程的高空冷中心强度一致。2两次过程的冷空气均在贝加尔湖附近聚集南下,且两次冷空气强度势力相当,不同之处在于前一次过程是冷空气的不断补充,导致最低气温不断下降,而后一次过程冷空气移速较快。3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两次过程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4在春季当欧洲数值产品连续五天预报850h Pa降温幅度≥8℃时即考虑温度低谷期三门峡地区将有强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