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媒体力量日益强大的今天,电视暴力的影响在各领域广泛探讨。采用国外较为先进的编码技术,依据现有的电视暴力研究编制了第一个中文版的电视暴力编码表,并从中央台和地方台抽取376 h的电视节目样本进行电视暴力编码,分析国内电视暴力的现状。结果发现少儿节目中的暴力次数和强度较高。据此作者通过反暴力视频对儿童的攻击倾向进行干预研究,发现短期的反暴力视频可很快降低儿童的攻击性,但要保持此效果还须更长期的干预。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其电视.电影节目中充斥着色情和暴力。这些节目对于未成年的儿童是十分有害的。为了避免电视.电影中色情和暴力节目给未成年人带来伤害.美国政府规定了有关电影分级制度.即根据不同的色情和暴力节目内容制定不同的级别以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人观看。这种分级方法后来延伸到了电视播放中。  相似文献   

3.
新千年以来,随着电视媒介少儿频道的专业化发展,儿童对电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电视对儿童的影响也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文章以社会教育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了电视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式、儿童节目宗旨和社会教育理念的统一性,以及儿童电视节目的社会教育性规律,并提出儿童节目的发展应坚持"儿童本位"思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社会教育思想融入儿童节目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进行了国际性的儿童与大众传播媒介表现暴力的内容的调查。这项研究强调电视在世界儿童生活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对好斗  相似文献   

5.
人们一直认为关于大众传播媒介暴力问题的辩论复杂得令人不知所措。前加拿大电台、电视与电讯委员会主席凯斯·斯巴塞说,"当提出三四十种不同的观点之后,人们总在寻找一只万能的魔杖。" 自从198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6.
内容媒体暴力观是在媒体暴力对儿童产生何种影响的争议中产生的。《童年消逝》一书中所体现的悲观主义媒体暴力观在帕金翰的《童年之死》一书中看来有以下几点不足:没有从正面探讨儿童与媒体暴力的关系;证据的刻板化;掩盖了儿童犯罪的背后真相。帕金翰所持的理性主义媒体暴力观从多个角度对媒体暴力进行理解,认为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是非直线性的。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媒体暴力观的解读和比较分析得到了三点教育启示:媒体暴力不是导致少年犯罪的唯一因素;管制责任的履行既在家长又在儿童;教育是减少媒体暴力的负面影响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索绪尔将语言看成一个“符号系统”(a system of signs),认为语言是建立在规约基础上的一套“机制”(institution)。语言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所要解决的应是“社会事实”(social facts)与所体现的“社会意义”(social meaning)之间如何结合的问题。布迪厄从结构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符号暴力”(Symbolic Violence)的概念,并认为符号暴力是通过对符号/语言的掌控,在一定范围内确立的一套普遍适用的强制性规范。本文从结构主义出发就“符号暴力”在当代社会规约与政治规约中的体现,及两者之间的分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黄东 《世界博览》2013,(9):64-66
如何让儿童面对"触摸屏时代"每一种新电子产品刚问世时,几乎都被批评是对孩子的祸害:电视损害视力,电子游戏让孩子变得暴力——这样的倾向显然是不理性的。  相似文献   

9.
对电视卡通的特质、儿童人物认同理论、儿童对电视卡通人物的认同原因等相关理论进行了讨论分析,研究发现,男童对于符号楷模的认同比率似乎高于女童;每个时期儿童认同的对象会随着视野的拓展或心智的成熟而逐渐转变;父母的教育程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对认同对象的选择;社会经济地位越低者,越趋向认同五光十色媒体人物;观看电视卡通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频繁者,电视内容对儿童的影响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0.
将研究一个面向少儿益智系统,该系统将多种益智娱乐开发包构建在城堡中,少儿通过多通道交互方式可以在城堡中随意漫游、体验、学习和娱乐。另外,通过该系统开发包,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师及儿童自己都可以开发少儿益智游戏和学习素材供少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孙幼军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跨越了40多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童话作品,塑造了许多为儿童读者喜爱的艺术形象,体现在其中的儿童观也经历了从创作前期的教训主义的儿童观到向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的过渡、确立这样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对孙幼军儿童观发展演变的考察,对审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儿童观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农村儿童在接触报刊、书籍及计算机网络等媒介方面少于城市儿童,业余文化生活也相对简单,因此对电视的需求和依赖要大于城市儿童。而电视制作人更多考虑的是城市儿童的取向,农村儿童电视节目的创作几乎还是空白。文章拟在对浙江农村儿童电视节目进行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引用传播学、儿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些原理、方法,试图在这一空白地带做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儿童诗歌是指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习惯的诗歌。儿童诗歌以其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鲜明和谐的节奏韵律和语言形式,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美感,在引领儿童体验健康高尚的感情、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提高儿童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水平方面,能够起到其他文学作品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监护权的撤销、监护权的变更都将影响未成年子女的个人权益。非婚生子女的监护权问题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监护权的撤销、变更应综合地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譬如物质生活与精神状况。目前,我国婚姻家庭立法对监护权撤销、非婚生子女监护等规定还远未完善,难以应对当前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的社会形势。因此,宜借鉴国外成功的立法经验,以积极的态度去完善子女监护的立法,最终确立监护领域的"子女最大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5.
在培养儿童全方位地观照、描绘对象时,学会运用和判断标准,作出正确的选择;基本明白中、西绘画的不同方式及特点;在学习中开发儿童的智力,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苦涩的"转型期",才能真正实施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东莞作家曾小春的儿童文学主要讲述乡村孩子的故事。作家在将其童年经历融入作品时,显现出富有特色的眼光。这既是一种地道的儿童眼光,却又聚合了成人回望童年、故乡时的眷恋眼神。独特的眼光使他既能很好地坚持"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又能把儿童世界与成人社会的真相关联起来。乡村儿童面临的困境和成长,是曾小春作品的惯常性主题。作者在日常化细节中简约而细心地刻画出儿童们抗争困境过程中精神上的体验、感悟、思想以及这一切向性格灌注而构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非婚生子女强制认领制度应当以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与身份安定为原则.强制认领主要包括直接强制与间接强制.婚姻法解释三第二条第二款填补了我国亲子关系强制认领制度的空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条文规定略显粗糙,于具体适用仍存在诸多困难,如主体范围不明,适用推定缺乏明确标准以及未对子女进行成年与未成年的区分等.基于“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原则”与“身份安定原则”,适用解释三第二条第二款应把握以下三方面:限制提起认领之诉的主体;应当有基础的证据;对子女进行成年与未成年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地区儿童虐待包括对儿童进行的身体虐待、性虐待、精神虐待及忽视。针对儿童虐待案件,台湾地区在立法层面以《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护法》及《家庭暴力防治法》为主,制定了一系列对不法行为的规制与惩处措施;地区干预层面,也已建立起相当完善的地区干预防治体系,包括司法干预及行政救援。其中司法干预以民事保护令与刑事程序为主,行政救援则以“内政部”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之案件行政化处理工作为重点。以地区亲权视野,对台湾地区儿童虐待的法律渊源及防治体系进行分析,旨在探寻我国内地儿童权利保护完善之策。  相似文献   

19.
鲁迅创作中的"戳伊杀"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文学中,鲁迅是着意表现扭曲了的孩童形象的先锋.在表现孩童的近20部小说文本中,有2/3篇目中出现的都是扭曲的孩童,已经成为一种原型式的存在.扭曲的孩童意象频频出现在鲁迅的小说文本中,除了愤恨于文化传统观念对孩童的毒害、借以树起社会批判的大纛之外,无疑还隐含了来自其内心深处的某种难以言说的创痛,对于深刻地理解鲁迅的整个创作思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