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6年文坛有两部"文革"作品面世,那就是莫言的《生死疲劳》和余华的《兄弟》。两部作品在创作上也有某种共性,两位作者皆有先锋创作的历史,由此,笔者认为莫言和余华对待"文革"的态度是由颠覆开始转向了一种大历史的包容。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记忆》于2013年12月16日落成,该创作不局限于对公共艺术概念的诠释,或者更应该用公共艺术计划来评判,因为该作品打破了以往艺术品的概念,更加强调了作品本身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创作之初,通过宣讲、走访、推广的方式征集创作素材,这种征集的过程强调了作品的"社会性"和"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 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 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 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4.
贺敬之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优秀诗人.解放以后至一九五九年期间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收集在他的《放歌集》中.此外还陆续发表了《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等.在"四人帮"被粉碎以后,诗人又重新拿起由于"四人帮"迫害而搁置了十多年的笔,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歌颂了伟大的时代,洋溢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激情和革命理想,其庄严重大主题和深刻的思想意义,由于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更为强烈地感染、教育、鼓舞着亿万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歌曲《大自然的声音》选自《圣.塞西莉亚日颂》里的一首颂歌,此曲不仅具有很高的创作价值,作为"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的指定曲目,更具有极高的演唱价值,笔者通过对其曲式、声乐旋律、钢琴伴奏手法的分析,进而管窥出作品的创作特征,使我们能够更好的在音乐教学中和实践演唱中诠释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6.
斯美塔那是"世界性"的作曲家,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间,他的作品是他的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交响曲创作上,斯美塔那在旋律写作、标题音乐、配器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我的祖国》交响诗套曲是斯美塔那非常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这部作品从曲式结构、配器手法、乐曲规模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莫言在创作中非常重视对"身体"的描述,本文以其代表作《蛙》为例,探讨莫言创作中的身体美学。在《蛙》中,有关于"身体"的信号、权力对身体的"规训"以及权力对"身体"的异化,使莫言的作品更加深刻,触动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在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泰戈尔的戏剧作品是极其珍贵的文学遗产。在长达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泰戈尔先后创作了《修遭士》(1884)、《国王和王后》C1889)、《齐德拉》(1892)、《邮局》(19l2)、《红夹竹桃》(1926)等40余部戏剧作品。这些戏剧作品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同一神话传说"白蛇传"的"神话重述",李碧华的《青蛇》与李锐的《人间》在依据原神话题材的基础上做了突破性的尝试。重述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重述作品也必然带有重述者对现实生活的当下思考。《青蛇》与《人间》对"白蛇传"的演绎是不同的,但两部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也正是这一困惑决定了人物的前途命运以及文本的内蕴走向。  相似文献   

10.
唐结玲 《科技信息》2007,(24):112-114
本文认为老舍的《月牙儿》在其小说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老舍前期小说创作与后期创作的转折点。笔者以此为基点对《月牙儿》、《骆驼祥子》进行了比较,从作品的社会性、文学意蕴、人物的设置等方面重新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探讨,论证了《月牙儿》是老舍在创作发生转折时,具有先兆性、带头性的作品,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中反映朝韩之间间谍类题材的作品比较丰富,本文以金宰洪导演《丰山犬》为文本,回顾了韩国间谍电影创作的转化原因,详细分析了《丰山犬》电影中对间谍"丰山犬"人物的塑造手法。通过对剧中"丰山犬"人物形象的分析,透视韩国间谍电影创作的新型叙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哈罗德.品特是当代剧坛上最有影响力的英国荒诞派剧作家之一。本文选取品特的早期主要作品———《一间屋》、《生日晚会》、《看房人》和《归家》,对比、分析了作品中深邃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在这些荒诞作品中所蕴含的现实主义成分及折射出的积极的社会影响力。在这些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一方面,品特借鉴荒诞派的戏剧创作手法,创设出一个“亦真亦幻”的舞台世界;另一方面,以当代英国社会为创作背景,反映了剧作家对现实社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刘辉  张婵 《科技信息》2013,(10):207-207
海老井英次认为芥川的作品中"小道具"具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地狱变》中"良秀的女儿","小猴"的比喻意义,考察芥川设定小道具的目的及其创作手法,分析芥川如何通过《地狱变》这部作品,表达出艺术至上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陈忠实小说创作研究多集中于《白鹿原》一书。本文试图全面、简要勾勒1979年到《白鹿原》成书前陈忠实的小说创作。基于陈忠实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共产党员的特定身份,他这一时期的创作主题可为改革开放后乡村政治与农村改革的写真,作品中突出刻画了四类乡村工作者群像。1985年后陈忠实开始反思改革开放带来的"离土"与"道德价值观异变"这两大乡村变迁,渴望构建新型道德价值观体系,《白鹿原》的写作主题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5.
侯昕燕 《科技信息》2011,(23):I0176-I0176
铁凝以孜孜不倦的创作姿态和丰厚的写作成果为当代文学的风景画廊添上了绚烂的一笔,无论早期的作品《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还是90年代的《玫瑰门》、《无雨之城》、"三垛"以及后来的《大浴女》、《永远有多远》、《孕妇和牛》等,我们看出她执着于对女性心灵和灵魂的书写的决心,因此她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女性文关怀。她像一只黄鹂,不倦的为女性唱着一曲曲或清新或哀惋的歌。  相似文献   

16.
创作观是指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写作态度。思想观念与作品形成时的时代风气、文化氛围相关,作者从这里提取艺术真实;写作态度则与作者的身世经历、写作理念有涉,其中体现着作者的创作心理。这两部小说的作者均在各自的创作观指导下进行写作,既做出了精彩的发挥,又风姿各异,达到了使生活的意蕴得以深化、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典型的效果,这种人物形象,正符合爱.摩.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里所界定的"圆形人物"的定义。创作观的上述层面分别对应于"真善美"的三个层次,这又可用《二十四诗品》中的"道不自器,与之圆方"来指涉。本文即通过对以上因素的综合辨析,来阐释创作观的异同如何导致《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两部名著的差异,并据此探讨影响研究中的"媒介学"研究方法与平行研究中的"主题学"、"题材学"和"文类学"研究方法如何在这两部名著的比较中关联起来,以及这种关联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1999,(2)
科学和艺术能否结合?缪印堂带着这个问题经过近20年的探索,积极开拓漫画创作的新途径,为发展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知识服务。他创作的科普作品达数千幅之多,有的曾在全国第七届美展获得"银牌",有的还在国际上获得了"优秀奖"和"创作奖"。他在中国科普所任研究员期间写出了《科学漫画创作概论》,将10余年中对科学漫画的认识和体验作了系统的归纳。近年来他致力于科学漫画的传播工作,寻找更多更好的传播途径,以充分发挥漫画艺术的社会功能。他组织了《破除迷信》、《爱我家园》等大型专题漫画展,其中作品为全国多家报刊及电视台转载或播放。  相似文献   

18.
《别姬》是王祖皆和张卓娅两位作曲家创作的一首历史题材声乐作品。文章对《别姬》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题材艺术歌曲进行了分析,在旋律表达上有"大气磅礴、抒婉自如、凄清哀怨"之感,由此热情歌颂了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英雄形象;在唱腔上,具有浓郁的传统戏剧韵味。以此为依据,着重探讨了这首作品的演唱研究。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天主教作家莫里亚克在《黛莱丝·德克罗》和《给麻风病人的吻》两部小说的初稿中采用了"忏悔"的叙事方式,但定稿中却改换人称,删除了忏悔的情节,而后期的两部作品《蝮蛇结》和《昔日一少年》又重现了"忏悔"的叙事方式。这一叙事方式由出现、消失到重现的过程体现了作家创作生涯中信仰与写作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在毕飞宇"最忌讳假"的创作阶段,作品《青衣》再现标高.主人公莜燕秋在想象与现实中挣扎,时光的流逝、现实的不容与她自身诗性的、异化的追求,造就了她一段生动的独角戏.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