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于《词论》的作者,词学界普遍认为是李清照所作。近来邓子勉先生又依据元人一则材料,提出了《词论》为李格非所撰的观点。笔者以为邓先生的推断多有不严密之处,继而认为在没有确凿材料发现之前,《词论》为李清照所作之说应更为可信。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与周邦彦的关系以及《词论》不提周邦彦的原因,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但这些研究的学术价值是相当有限的,因为李清照的《词论》是一篇本色主义宣言书而非系统的词学著作,这使她可以因为随便一个小小的理由就不提周邦彦。  相似文献   

3.
“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中心论点。比之于诗论、文论来说,李清照的词论也可以说“别是一家”。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词论》中所使用的某些概念,如铺叙、典重、故实、情致、富贵态等,不能把它们混同于一般诗论、文论中的同名概念。这一点,未能引起学界的充分注意,因此在研究李清照《词论》的时候,产生了某些歧异。有人还提出:李清照的创作实践是否与她的理论相一致?这个问题虽然源于宋代,但是近年来提得更为突出。因此,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词体发展史上,李清照的词有着极高的地位,历来被誉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究其原因,在于李清照的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更在于她的词抒写了一个独具个性的自我形象。本文拟从李清照对自然的态度,李清照对爱情的体验,以及李清照的理想追求三个方面,剖析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特点,揭示李清照词中自我形象的实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徐灿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是开拓词风的关键人物,是清朝女性中将丰厚的意蕴与词的特有体式美结合起来的第一人,也是李清照之后三百余年间成功地改造女性词作偏于轻软浅切词风的词人。她在词作《拙政园诗馀》中,成功地塑造了伤春悲秋的思妇、杨花飘零的羁旅者、归隐山林的隐者等词人形象,借此来表现自己深曲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论词》专门为词正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观点,这在词学史上意义重大。她将词与诗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加以区别,认为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具有区别于诗的自身特点,而不只是对诗的延承。李清照对词提出了五点要求即高雅、协律、铺叙、典重、故实,在保持词原有特性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意义,并就词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她的看法。"别是一家"虽有一定局限性,但其在词学上的重要意义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作家的代表,她的词如今备受推崇,但在宋元时期,李清照词的传播与接受却经历了从本事时代到停滞后退的发展过程.从词选家、评论家和作家三方面分宋、元两个时期对这一现象进行论述,以此观照李清照词在宋元时期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诗文俱佳,而尤以词名,历代词家都对她极为推崇。如沈谦《填词杂说》中称“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此前李太白,故称词家三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称“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太晟来,而铸语多生造,妇人有所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历来为世人传诵,而她的诗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并与词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而这种差异是由于诗庄词媚观念、宋代理学和李清照个人的主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最杰出、最具个性的女词人。她早期的词作不乏描写甜蜜爱情、赞美美好自然之作,但以抒发闺怨闲愁、相思离别为主;后期的词作则更多地表达故乡之思、家国之痛。总之,"愁"是李清照《漱玉词》中表达的主要情绪。从个人、婚姻、社会三个层面对李清照词中"愁"之成因作一探寻,发现这些愁绪都是由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五种需要的一种或几种缺失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词的修辞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作为婉约词的大家,毫无疑问也是一个修辞专家。她在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目的性与适体性,都是后世文学创作的良好典范。研究李清照的修辞特色,无疑是有助于充分认识其词的艺术魅力的。  相似文献   

12.
据记载,李清照的作品是很丰富的。《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宋人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称,李易安有《文集》十二卷;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称,《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多数作品散轶了。除词以外,李清照的诗文存留至今的,诗仅有十九首和断句十五则(其中《端午帖子》三首与《春帖子》二首,是歌功颂德的应时诗,应属糟粕);文仅有八篇(其中《投  相似文献   

13.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烩炙人口的佳句。词人用“黄花”来比喻思妇憔悴的面容和神情,显得清新脱俗,十分传神。然而,在李清照的词中,用得最多的颜色词不是“黄”,也不是“绿”,而是“红”。在《李清照词赏析》(李汉超主编)收集的52首词中,直接用了“红”字的就有十一首,还不包括未用“红”字却包含此意的。可见词人格外偏爱红色。那么,“红”究竟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怀,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习惯上,人们都喜欢用“红”来象征喜庆,象征顺利,无论是新婚大喜还是新春佳节,人们都以披红  相似文献   

14.
前人将词分为豪放与婉约两大派。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士祯曾指出:"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正宗,豪放唯幼安为首。"(《花草蒙拾》)。他认为婉约派以李清照为宗,虽有失偏颇,但很有一定的道理。李清照确实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她的词以靖康之变前后划分为两个时期,前后期作品风格迥然不同。由于个人生活和国事的变迁,她的词较同时期的其他婉约词人在内容上更为丰富,感情也更为深挚。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南宋李清照算得上一位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词婉约幽怨,独具特色。《白雨斋词话》卷六:“两宋词各有独至处,流派虽分,本原则一,惟方外之葛长庚,闺中之李易安,别于周、秦、姜、史、苏、辛外,独树一帜,而亦无害其为佳,可谓难矣。”李清照的创作生涯横跨承平的北宋与动荡的南宋初年。她的词和她的生活境遇,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南渡前的作品表现其少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在女才子丛出的有宋一代,易安应是灼灼夺目,独领风骚的最艳丽的一枝。王灼《碧鸡漫志》云:“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王士被《花草蒙拾》云:“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口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此二者皆推崇清照在词坛上的突出表现与成就。而清照也是以词名为后人所知。殊不知,其文,其诗也同样传名。朱或《萍洲可谈》中说:“本朝妇女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诗之典籍,无愧于古之作者。”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李氏……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料想也曾使…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后人誉为词中皇后。李清照词是从其切身的生活感受出发,进行艰苦的艺术构思,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融合是李清照词用以抒发情感的主要方式,由此可以感悟作者的心与志。  相似文献   

19.
秦少游词素有词家“当行”、“本色”之称。李清照《词论》认为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大概就是指他们词中的“柔情曼声,摹写殆至”而言。张炎《词源》对秦词的意境、风格、语言都作了全面肯定。张耒有诗赞秦词:“秦子我所爱,词若秋风清,萧萧吹毛发,肃肃爽我情。”可见其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就其蒙太奇手法略窥一斑。  相似文献   

20.
读李清照早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纯纯的少女情怀和闺中朦胧的情思;读李清照婚后的词,会读到一种甜甜的幸福以及别离丈夫后,思念丈夫的离愁别绪;读李清照晚年的词,会读到一种社会动荡、流离患难之苦、国破家亡之恨;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是中国文学史上才气不输男儿、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她的词不但是她生活的写照更是南宋王朝的缩影,从妩媚秀丽、格调清新到凄清哀婉、苍凉悲楚。她的凄美、她的愁苦、她的才情、她的高洁傲岸、她的坚毅刚健、婉约清新全部都从她的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她的词中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愁",本文主要从李清照的经历和词中分析她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