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儿童肥胖研究项目属预防医学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儿童肥胖现状、影响因素、儿童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英国《每日电讯报》有过这样的一篇新闻:英国沃克里大学研究人员发现,肥胖也会"传染",如果你和肥胖的人一直在一起的话,自己变胖的可能性就会变大。主要是因为和肥胖的人比较,大家会认为自己所增加的一点点体重没有问题。研究人员说,女性常拿自己的身高体重指数与同龄女性的身高体重指数进行比较;男性也同样会这么做。要是自己的朋友比较肥胖的话,他们就觉得没关系。"大部分的关于肥胖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提到肥胖时总和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联系在一起.其实,我们对肥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肥胖有时是对我们健康有益的.比如在心脏病患者中,肥胖或超重的患者比那些偏瘦的患者活得更长.一种观点认为,体内脂肪包含抗炎症因子和多余的能量,能够支持体内对疾病的防御.而研究也发现人类健康和体重之间的关系是U型,而非线性.也就是说,与过轻的体重或极度肥胖相比,超重或轻度肥胖的死亡风险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正>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体重超标的癌症患者在后期治疗中的存活时间比体重正常者要长。研究者对这一发现感到很"惊奇",他们原本预计较瘦的病人会恢复得更好。但在研究中发现,具有较低人体重量指数(BMI)的癌症患者平均比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少活两个半月。研究人员此前预计,肥胖的癌症患者在结肠癌4期时的治疗可能不会有太好的效果,因为以往的研究表明,肥胖人群患结肠癌的风险更高。以往的研究还  相似文献   

5.
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瘦子开始投身胖子阵营,而能够摆脱"胖纸"称号步入瘦子圈的却鲜有人在。也许是经济发展的副作用,肥胖成为了越来越凸显的社会问题,美国的肥胖人口比例高达三分之一。除了众所周知的健康隐疾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一个肥胖的弊端——胖子驾驶员在车祸中更容易死亡。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9,(7):44-44
最新研究发现,孤独对人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不亚于吸烟和肥胖。  相似文献   

7.
以失败而告终减肥我们都很清楚,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肥胖很快就会超过吸烟,成为导致过早死的最大单一性因素,而且还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医疗费用升高。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统计,随着美国已有1/3的成年人患上了肥胖症,还有1/3的成年人超重。《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肥胖每年都会导致  相似文献   

8.
<正>常吃快餐食品会造成妈妈和宝宝肥胖。研究表明,过多吃高脂、高热量食品是导致肥胖的元凶。特别是快餐常含过量的反式脂肪酸,摄入后长时间不易分解代谢排出体外,不仅可致母体过度肥胖,也让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的风险大增,进而还可能造成流产、早产、死胎等。我们习惯将汉堡包、薯条、炸鸡、方便面、饼干、  相似文献   

9.
正南京医科大学课题组近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中有一种蛋白,能像"刹车"一样减轻慢性炎症对机体的损伤,该发现对治疗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有启发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据该校基础医学院陈琪教授介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脂肪肝、心血管病等,高糖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肥胖,肥胖会诱发慢性炎症,目前尚无针对炎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肥胖与代谢异常有关,它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主要原因.然而,这些数据并未能阻挡肥胖人群壮大的脚步. 此前,发表在《衰老神经生物学》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还会显著减少大脑血流量,而且腰围每增加1厘米导致的脑血流减少相当于人年长1岁后的情况.这意味着肥胖者可能脑子"老"得更快.  相似文献   

11.
肥胖意味着肥胖症,肥胖意味着脂肪肝,肥胖意味着高血脂,肥胖意味着糖尿病……总之,肥胖与诸多疾病密不可分。专家提醒大家在健康饮食的基础上,也别忽视运动,否则会有赘肉"偷偷"长出,不仅让你体形飙升,还容易被疾病偷袭。专家建议,不要过早运动,早晨气温对于呼吸道来说刺激极大,选择下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研究人员发现,使用药物同时针对尼古丁(又名烟碱)和冷暴露信号传导通路,可以降低小鼠体重并改善小鼠的代谢健康。化合物冰素和二甲基苯基哌嗪会刺激食欲抑制通路和产热促进通路,从而调节全身能量平衡以促进肥胖小鼠减重。肥胖是代谢疾病(例如糖尿病)的风险因素,对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吸烟和冷暴露是人体能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生物学领域热点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归纳出90年代生物学5大热点研究领域,它们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癌抑制性基因研究、艾滋病研究、肥胖基因研究、早老性痴呆研究,概述了5大领域的研究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我国每100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肥胖人中的糖尿病患者为非肥胖者4倍。而且,糖尿病的发生率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中,约有70%~80%的人在患糖尿病之前就已经肥胖了。而肥胖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致病凶手,据了解,我国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很多患者在生前都患有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5,(22):71
8月底,美国健康基金会发表一份报告说,美国有64.5%的成人不是超重就是肥胖。报告一出,立刻就有专家提出异议,认为美国卫生部门、医学专家以及媒体夸大了肥胖问题。他们认为,肥胖并不是此前所说的很多疾病的致病原因,而且减肥也未必能避免这些疾病。  相似文献   

16.
正儿童肥胖不是所谓的营养过剩,也不是因为身体健康。肥胖会造成脂肪在脑组织堆积过多,形成肥胖脑,让大脑沟回粘合在一起,皱褶减少,大脑皮层变得光滑,神经网络发育差,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影响孩子的反应能力,孩子行动会迟钝,肢体行动困难;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也会有着影响。并且肥胖儿会因为食用过多的脂肪和热能,会造成性早熟和高血压的可能。儿童肥胖不单单对于现在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会有影响,对于  相似文献   

17.
正脂肪组织包括储能的白色脂肪和擅长产热的棕色脂肪,对维持机体的物质和能量平衡发挥着极其重要且精准的调控作用。然而,当人们挣扎着走出温饱线,从面带菜色到体态丰腴,不愁吃穿、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其中之一便是肥胖。越来越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当今人们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导致肥胖发生率逐年攀升,导致慢性代谢病的大规模爆发,严重威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1,(21):14-14
蔗糖聚酯:一种人造脂肪,被广泛用于炸薯条和甜品中。长时间食用可能干扰人体对重要营养素(番茄红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吸收。还会导致肥胖和腹泻。焦糖色素:存在于可乐、咖啡等饮料以及调味酱、蛋糕。如果它是直接由糖加热获得,危害并不大。但如果制造过程中添加了氨,就会产生致癌物质。糖精:属于人工甜味剂,存在于饮料、果冻等食品中。研究发现,糖精能使老鼠患膀胱癌,2008年的一份研究也指出,糖精替代糖容易导致肥胖。  相似文献   

19.
儿童肥胖已成为威胁中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日,一篇名为《中国小学生预防肥胖症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一项随机分组临床试验》的研究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和确保儿童在校期间每日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每月进行BMI(身体质量指数)检测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记录、反馈,一套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20.
儿童肥胖已成为威胁中国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日,一篇名为《中国小学生预防肥胖症综合干预措施的效果:一项随机分组临床试验》的研究提示,通过健康教育和确保儿童在校期间每日进行1小时的体育锻炼,每月进行BMI(身体质量指数)检测并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记录、反馈,一套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干预儿童肥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