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佛教的传入,对六朝的各种艺术样式,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小说更不例外.佛教徒借助小说这一形式,将佛教思想更好地普及到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释氏辅教之书"作为首批直接在佛教影响下产生并为之服务的文学,虽然在内容和题材上略显单调,但它的四大叙事类型如观音灵验、魂游地府警戒世人、复仇主题、因果轮回等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却是相当明显的.作为小说史上的一个特定类型,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从叙事类型的角度来研究这批早期小说的情节模式、叙事艺术等小说特质,则有利于考察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的著作,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志人小说秉承了史传文学实录的精神,作者在叙写这些人物的命运或佚闻趣事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向我们传达出了诸行无常、诸受皆苦、因果业报等佛教义理。而志异小说多与佛教相关,这些作品或隐或现地向我们传达出了一些基本的佛教义理,给我们不少人生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异僧”类小说是《太平广记》佛教类目统属下的一类小说,主要表现异僧奇异的神通和操守。以巫咒术为主的神通和犯戒行为的操守都与佛教精神相悖逆,异僧小说却大肆渲染。这是因为前者在信仰层面上张扬了佛教,有助干佛教影响的扩展;后者则在义学层面上以文学形式宣讲了佛教哲学本质,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4.
佛教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唐五代时期的寺院讲经变文,就是这一时期的成果,也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产物。佛经的翻译,佛曲梵呗的模拟制作,唐代寺院礼佛唱导的方式,正是讲经变文这一俗文学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它是宋元话本小说的源头,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产生亦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5.
人与鬼怪的关系是志怪小说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纵观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六朝志怪小说和以《聊斋志异》、《阅微草常笔记》为主的清代笔记小说,即见一种由对立走向友善的人怪关系。这与佛教的影响分不开。同时,在由对立走向友善的过程中,也可窥见封建社会由“尚力”到“崇德”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试论"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的“乡土小说”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经济形态之别和基本主题与题材转换,社会关系之别和基本场景与情节转换,价值体系之别和主要人物与主导风格转换这三方面论述“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转换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考析隋唐佛教小说的范围及内容,论述此期佛教小说形成的原因,分析这些小说的主要特色及对后代小说的影响,补充了前人对隋唐小说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忧患意识、性爱意识、女性意识是“五四”时期和新时期婚恋小说表现的主要心理内容。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和作家认识的不同,二者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刚刚起步的“五四”时期的婚恋小说,自然是成功的喜悦中伴随着失误的苦痛;而沿着“五四”时期留下的轨迹,向着纵深方向发展的新时期的婚恋小说,在超越历史的同时,也有偏差与迷失。  相似文献   

9.
以嵇康、阮籍为核心的而形成的“七贤”固为实有历史人物,“竹林”亦非假托佛教名词,“竹林七贤”标目决非东晋中叶谢安首创,亦非纯属意念虚构的中华传统与天竺佛家异型文化的合成品。产生并流传于历史的这一标目的意蕴,与佛教寺院文化无直接联系。作出“竹林”为“假托佛教名词”的推测,固然大胆而启人心智,却缺乏经得起推敲的小心缜密的求证来支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汉语史研究的深入,北朝语言研究也受到了学者的重视。为了做好今后的研究工作,首要的任务是对北朝的语料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北朝汉语研究中可以利用的语料包括地理、科技、政治哲学、小说类;史书类;文人诗文类;道教文献类;佛教文献类等。它们的性质不同,价值也不同,在北朝汉语的断代研究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1.
以比较文学三个基本特征“跨越性”、“文学性”和“比较性”为出发点,强调在佛学与文学的比较研究中需要坚持“文学性”,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研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比较文学三个基本特征“跨越性”、“文学性”和“比较性”为出发点,强调在佛学与文学的比较研究中需要坚持“文学性”,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研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三昧:佛教审美感悟的主要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对中国古代学创作和审美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问题。而在感应外物的心理知觉上与学审美究竟有何内在联系及区别,则又大多语焉不详,或详而无纲、油水分离。笔从佛教教义中拈出“三昧”两个字,深入探寻佛教审美感悟的主要方式,分析它与庄子“心斋”及俗人梦幻的同异,这对中国古代学审美理论的梳理和建构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旅游文学语言作者从佛家理念中吸取空理,破除我执,寄兴山水,到大自然中去寻求不生不灭、坦然寂静的境界。佛家心与境谐、借形悟道的思维方式给了作者一种启示,作者以一颗澄静、自由的心灵去感悟自然,在对山水的吟咏中表达出对佛理的体悟,使其旅游山水文学语言空灵静远而富有佛趣;同时,心灵对自然环境的体会焕发为对生命和宇宙的感悟,使心灵体合宇宙,从而达到"物我浑一"的境界,这种境界能使心灵得到安顿,灵魂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5.
宋代所设放生池之多,相关文章之多,空前绝后。放生本是佛教活动,而这些文章洗净佛教痕迹,将放生转化为王权服务、显示儒家仁爱和保护生态资源。其中有尊君的政治意义,有理学家"万物一体"的伦理意义,以及保护资源、环境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作为晚明世情小说的典范之作,其中包括大量写梦、论梦之笔。这些梦几乎千篇一律都是鬼神托梦,融合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和道教的鬼神之说,带有浓厚的民间迷信色彩。详细分析这些梦现象的特点与功能,既为我们生动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与世俗人情,又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作者西周生的生活理念以及小说本身“醒世”的创作主旨。  相似文献   

17.
大足宝顶石刻铭文中有不少宋代诗歌,其中大多数是不见于传世文献的佚诗;多数为佛教类,也有世俗之作。宝顶的宋诗可以给《全宋诗》正编的修订和续编的编纂提供资料。有的存诗也提供了当时宋诗传播和接受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校勘、文献、文学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大理祥云的水目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大理历史上是佛教胜地。学界时大理佛教的传播有诸多说法,本文从水 目山的部分古碑刻记载进行考释,提出了佛教于中唐传入大理,早先传入的是汉地密宗等论点。  相似文献   

19.
从叙述模式、佛经理论、佛经文学(伏魔经文)、佛家释梦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佛经对《伍子胥变文》的一系列影响。在叙述模式上《伍子胥变文》化用佛经故事,佛理"业感缘起"论是阐释《伍子胥变文》的内在线索,佛家"释梦"观在《伍子胥变文》上也有体现,历史故事是表,佛理是里。佛理是《伍子胥变文》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