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知道,我国许多古建筑并无现代避雷设施,却历经千百年而不被雷击,其机制尚未为学术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把这个问题逐步弄清楚,在理论上和指导当前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价值。为此,丁士章带领学生于1986年5月到本省五台山,对几处古建筑进行了初步考测,认为我国古建筑可能是通过绝缘的方法来达到避雷目的的,提出了“绝缘避雷”机制的假设。1987年8月丁士章,韩旭到应县,首次对木塔的建筑结构,周围地形地貌作了考测,对木塔的塔基塔身材料,进行了绝缘性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古建筑“避雷措施”的分析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古建筑中常见的所谓避雷措施,诸如“避雷室”、“正吻”及“雷公柱”等,并结合现代有关雷电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古建筑中的避雷措施仅是防御性的、被动的,因此其避雷效果是很有限的。同时还以应县木塔为例,指出建筑物所处的地质环境是其免遭雷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阴阳二气论,试对我国古代避雷思想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同古代建筑很少受到雷击,其主要原因在于采用了绝缘的方法和类似避雷针装置。不同建筑物。不同时期采取的侧重面不同。结合对山西大同古代建筑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对山西大同古代建筑避雷的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许多古建筑并无现代避雷设施,却历经数百年而不被雷击.其避雷机制是什么,至今尚未被学术界深入研究.把这个问题逐步弄清楚,在理论上或在指导当前实践上,特别在修复或承建古典塔形建筑的避雷问题等方面,都将有重要的学术和经济价值.为此,作者自1986年起开始研究这一课题,并自1987年8月起,对山西省应县木塔的避雷机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西藏文物古建筑(寺庙)现状、特点,分析了古建筑存在的火险隐患,对西藏古建筑防火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郭婷婷  马晴晴 《科技信息》2007,(31):123-123,7
本文通过对旧城改造必要性认识入手,提出旧城改造中应注重古建筑的保护。着重介绍了旧城改造中古建筑保护的几种措施,并通过实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简述我国对于古建筑保护所作的工作,以此论证在旧城改造中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参数化设计与三维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建筑的数字化研究是古建筑保护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要结构和构件的分析,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参数化描述,应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管理,用VB编程生成宫殿建筑三维模型的脚本文件,在AutoCAD中运行后生成古建筑模型.  相似文献   

9.
古建筑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国发生多起古建筑火灾,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本文通过分析古建筑的特点以及古建筑火灾的特点,探讨了古建筑火灾扑救的战斗原则,为消防部队进行古建筑火灾扑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建筑信息构成及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古建筑与现代信息概念相结合,以古建筑分项信息作为古建筑信息构成的要素,对各构成要素进行初步的量化分析和等量代换,得出古建筑信息总量控制模式,提出主历史信息和后续历史信息概念,根据两者的差异性对古建筑信息总量控制公式进行二次分析,初步阐释该公式对于古建筑价值评定、保护修缮和工作评估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安装于坡屋顶住宅屋脊上台式太阳能热水器的避雷防雷措施 ,并通过现场实际测量 ,证明该避雷防雷措施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旅游资源科技含量的内涵,以应县木塔、悬空寺、五台山铜殿为例,探讨了山西省古建筑中的科技含量,分析了公民科学素养的现状,探索了旅游资源科技含量挖掘与游客科学素养提升的关系,并提出了山西省旅游资源科技含量挖掘与游客科学素养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对山西传统戏场音质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为我国古建筑的声学研究提供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4.
庄一凰 《科技资讯》2012,(9):246-246
本文由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古建筑物火灾引发对古建筑防火措施的思考,通过分析引起古建筑火灾的各种因素,提出预防古建筑火灾的各项措施,以减少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  相似文献   

15.
古建筑修缮是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原始材料、尺寸及工艺进行维修的项目。由于影响古建筑修缮的要素繁杂多变,因此,对修缮技术与施工管理有着特殊要求。本文通过分析古建筑修缮原则,针对修缮工艺及施工管理要点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提高古建筑修缮质量,促进古建筑修缮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优锦 《科技资讯》2010,(15):140-140
本文介绍了雷电对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站的主要危害,并对国内一些常用的避雷防雷措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在水电站防雷设计施工时存在的一些容易忽视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系统工作原理与雷电危害,提出了对户外的太阳电池阵列采用避雷针防直击雷以及对户内的控制器和逆变器采用避雷器与避雷带防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的避雷方法,采取了多级、综合雷电防护措施,使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达到有效和安全运行的目的。避雷装置在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严灵灵 《科技信息》2012,(32):434-434
中国的古建筑,动物是极其常见的一种装饰。无论宫殿还是民居,也无论在墙壁、屋顶、斗拱甚至窗棂地面等处,常常可以见到各类小兽。它们或站或立,或灵动或威严,既为建筑增添了美感,同时也成为我国古建筑的一大特色。本文将分别就中国古建筑中的动物从其外在形象,象征意义,内涵特征等方面作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古建筑大部分因各种原因存在倾斜等破坏,古建筑的纠倾是保护的重中之重. 本文以广西贵港市石达开纪念碑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勘察,并利用手算和计算机数值相结合的手段,对纪念碑的倾斜原因进行了分析,手算和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分析表明,台风是引起纪念碑倾斜的主要因素.另外,给出了初步的纠倾方案,为纪念碑的纠倾工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植被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五台山的植被类型、组成、分布与气候、土壤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植被的利用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