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帷幕,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微笑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给我们认识和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建设和谐校园,提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班级管理是班级通过科学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充分发挥班级诸项因素的最佳功能,最终实现班级中人人都得到长足发展的一种教学管理活动。和谐班级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班级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凋、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班级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联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民主和谐的班级就是在和谐的基础上更加民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建平 《奇闻怪事》2009,(10):55-55,59
生态体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它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树立崭新的人生观和生存发展观。我们把环保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利用生态体验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养成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校园 丰富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惟钰 《科技信息》2009,(14):48-48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作为医药专科院校,我们应当重视专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重视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重视学校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发展型的教育,在中国当代的教育中是一种为时已久的,并经科学论证和实践证明的科学教育模式。对素质教育的实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刻的探讨是必要的,本文通过对素质教育及面临问题的详细论述,阐述一种在和谐社会中应该倡导的更丰富完善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和谐教育。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加突出的地位。高等师范教育重任在肩。但目前高等师范教育之现状,与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有诸多不和谐之处。转变思想观念,改革专业设置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师范教育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加突出的地位。高等师范教育重任在肩。但目前高等师范教育之现状,与知识经济时代精神有诸多不和谐之处。转变思想观念,改革专业设置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师范教育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探索实施素质教育,在内容确定方面存在着误区:一、高校素质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二、高校素质教育是文化知识教育;三、高校素质教育是通识教育;四、高校素质教育是"亡羊补牢"教育。高校素质教育应是以专业素质教育为基础,尽可能使大学生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个体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促进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内化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一种现代教育;2.它是使人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教育;3.它是促进个体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82年,钱梦龙老师提出了“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的教学思想,几年后,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全国迅速发展,并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已经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认同。主体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者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个体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促进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内化的教育。素质教育具有以下特征:1.它是一种现代教育;2.它是使人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教育;3.它是促进个体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通识教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发端于古希腊自由教育和中国孔子的“做人”、“成人”人本教育。作为源远流长的素质教育思想,它的很多东西仍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从对中国素质教育的历史考察和对国外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评析中,特别是在对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人类追求“类主体形态”、实现人和谐与协调发展所揭橥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3.
刘林 《科技信息》2010,(10):285-2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规定》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把加强素质教育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艺术教育的重视,艺术教育的培养方式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众多艺术教育工作者的悉心研究下,艺术教育的培养逐渐实现了人性化的自由、和谐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素质教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体育教育应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体育素质是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和人格品质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张玉枝 《科技信息》2007,(16):250-250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运转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的校园能够凝聚人心,和谐的校园可以团结力量,和谐的校园促进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高师教育也必须推行素质教育。高等师范院校在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力求做到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苏联教育学家赞诃夫认为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发展教育的和谐统一的教育,并认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以发展为目标,社会越是向高级发展越是需要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练红  袁宁汉  唐文 《科技资讯》2011,(23):214-215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舟共济、内和外睦、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和教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推行素质教育需要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造和谐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我国推行大学素质教育已十年有余,但效果并不尽人意。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真正的人,培养和谐发展、具有“类主体形态特征”的人,这是大学恒久不变的主题。因此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本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回归人本,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也在于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