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洋兰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易经》中已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说法。孔子在过隐谷时,见幽兰独茂,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璧贤者不逢时?鄙夫为伦也。”以兰花的幽香来比喻人之高雅。最早的兰谱是宋王进叔的《王氏兰谱》,之后是赵是庚的《金漳兰谱》,外国要到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才开始栽种兰花。中国人栽培和观赏兰花,比西洋要早至少二千多年,从宋代起已非常流行。日本在明代才开始栽培国兰。但是,日本从明治维新之后开始了洋兰的栽培,比我国早了一百多年。我国有原生兰 170余属,1240余种,其中洋兰有一千种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我想,洋兰爱好者也会多起来,外国原生的洋兰的引进也会多起来。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易经》中已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说法。孔子在过隐谷时,见幽兰独茂,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贤者不逢时?鄙夫为伦也。”以兰花的幽香来比喻人之高雅。  相似文献   

3.
连载一洋兰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易经》中已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说法。孔子在过隐谷时,见幽兰独茂,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贤者不逢时?鄙夫为伦也。”以兰花的幽香来比喻人之高雅。  相似文献   

4.
连载一洋兰     
在中国,兰花的栽培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在《易经》中已有“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说法。孔子在过隐谷时,见幽兰独茂,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贤者不逢时?鄙夫为伦也。”以兰花的幽香来比喻人之高雅。  相似文献   

5.
6月22日,英国《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植物授粉的研究文章“传粉:一种兰花的自发授精策略”,文中报告了刘可为等人发现的一种兰花自花传粉的新途径,它是一种适应生态环境的繁衍策略。长期以来,人们对植物自花传粉机制的认识是,传粉通常经由风、昆虫、重力等外部传递媒介来实  相似文献   

6.
"锋"考     
在中国传统农具中,“锋”是什么样的农具,长期以来学术界说法不一,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文章首先介绍了有关专家学者关于“锋”的各种观点,然后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对“锋”作了系统考究,形成了对“锋”的比较全面的认识。认为:历史上确曾有过名称为“锋”的农具;“锋”应该是尖刃的、不用畜力曳拉的、主要用于中耕的镢类或铲类多用途手工农具;《王祯农书》记载的“锋”可能是古“锋”的一种形式;近代云南大理地区仍在使用的一种尖刃锄,则可能是古“锋”另一种形式的孑遗。  相似文献   

7.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催生了多种多样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其中,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兰花产业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各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各地兰展也应运而生、闻声而动,大有燎原之势。据统计,目前在《兰花世界》上公布的大大小小的春季兰展1-3月份共有17个, 其中四川就有14个。兰展年年在办,该怎样办才是最合理、够完美的呢?我们来听听来自兰友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论语·为政》有: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关于“思无邪”的解释颇有争议,因而影响了对孔子引用这句话意图的解释。文中从语言的角度考证,认为这是读《诗经》的原则,并不是对《诗经》内容的概括。  相似文献   

9.
刘蔚 《厦门科技》2007,(1):40-43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温泉资源的国家.利用温泉治病已有悠久的历史.史料中关于温泉的记载也相当多。我国汉代著名科学家张衡所著的《温泉赋》中就说:“有疾病兮,温泉治焉。”《水经注》中亦载:“大融山兮出温汤,疗治百病。”温泉自古就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0.
松村之意不在兰谁都知道,松村先生最喜欢兰花,大概是因为兰花的高洁、质朴、芬芳和这位政治家的品德、性格颇为相称吧!我多次去过松村家,它坐落在东京郊区的一所典型的日本庭院。院内杂木丛生,四季长青,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有一所简朴的兰室,培育着数不清有多少盆的中国兰。据说数量、品种之多为日本之冠。松村来中国访问时,每到之处必问有无兰花,如有必看必买。有人说:“松村先生一见到兰,眼睛生辉,心旷神怡”,我也确有同感。难怪有一次,古井喜实随同松村访华提前回国把松村托带的兰花忘在北京,到广州出境前留下一张名片说,实属“罪该万死”。我国《易经》一书载称,“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兰谱》、《金兰谱》中也有详述。1963年4月,松村多次给廖公打电话,要中方派一个兰花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廖公听后判断:“醉翁之意不在酒,莫非老先生有什么话要对我们讲?要快去!听听有何‘同心之言’。”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刊登在《兰花宝典》兰花专业杂志第一期封面的一幅照片,吸引着兰界朋友的眼球。这是一幅四季兰蝶花图片,为一箭三花之正格三星蝶,全株花朵朝天绽放,捧瓣以完全蝶化与舌一致且色块大而鲜艳呈火红色,底板为嫩鹅黄色,瓣沿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而惨死。经查阅各辞典上所举证据,前一说法实为无稽之谈。至于越沉西施于水之事,却在《墨子·亲士第一》中得到证实,更在《东周列国志》中得到合情合理的演绎。  相似文献   

13.
沈立新 《杭州科技》2000,21(3):43-44
一、概况桂花 (Osmanthusfragrans(Thunb.)Lour.)是我国特有的常绿阔叶经济树种 ,原产于我国西南山区 ,栽培历史已达2500多年。浙江是桂花的自然分布区之一 ,杭州、宁波、金华、台州、温州等地都有野生木犀的分布。唐代李德裕曾在《平泉山居草木记》有“剡溪之红桂、钟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等关于桂花的分布及分类的报道。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也载有“木犀花 ,江、浙多有之。一种色黄深 ,而花大者 ,香烈。一种色浅而花小者 ,香短。清晓溯风 ,香来鼻观 ,其天芬仙馥也。湖南…  相似文献   

14.
兜兰属植物     
兰花在争奇斗妍的群芳国中,要问谁的花香最为幽雅迷人,毫无疑问是兰花。兰花叶态优美,素洁雅致。野生兰花虽然生长在山间深谷之中,但却“不以无人而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深得人们的喜爱。兰花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兰科植物,共有2万多种。封三版的兰花在分类上隶属兰科中的兜兰属,全部是珍稀濒危种。它们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至太平洋岛屿,共有65种,我国产18种。这一属的全部野生种都是《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物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6日-7日,由中国兰花学会主办,双流县兰花协会和《兰花世界》、兰花世界网承办的“2006兰花产业与媒体关系论坛”在双流县棠湖宾馆隆重举行。大会邀请到了中国兰花学会和中国兰花协会的主要领导,邀请到了包括韩国《兰世界》杂志和国内的《中国兰花》杂志、《国兰宝典》杂志、《兰蕙》杂志、《兰友》杂志、中国兰花网、云南兰花网等多家杂志与网络媒体,以及韩国和国内四川、云南、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湖北、上海、北京、重庆、台湾等省市地区在内的兰花协会负责人和兰花产业代表50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6.
"六跪" 辨     
《荀予·劝学》中“蟹六跪而二螯”一句,学界一般认为其中的“六”’字乃“八”字之误。但根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 目》等药物学文献,说明古代确有一种被称为“蛫”或“鼠负”的蟹类动物,“蟹六跪”在荀予时代抑或是实有其事。  相似文献   

17.
兰友们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养好自己的兰花,如何提高自己兰花的发芽率,使自己的兰花多发苗,发好苗.于是许多兰友为提高发芽率,而采用单株种养繁殖兰花,而对于中国兰花的单株繁殖,笔者认为应注意下列几点:……  相似文献   

18.
陈让卿所撰《种烟法》,是我国30年代一部关于烟草种植的重要专著。《种烟法》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烟草栽培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在《种烟法》中,陈让卿用科学观点对我国传统的晾晒烟的种植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在我国烟草发展史上,较早地论述了烤烟的种植及调制问题。本文着重探讨《种烟法》的写作背景和目的,剖析《种烟法》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孝”是儒家伦理中的重要范畴。笔者认为:《论语》中孔子言“孝”,其文化内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善事父母”外,还应包括一种为政之道和成己之方,一种超越家族关系的社会伦理规范。同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孝”的社会功效,认为孔子言“孝”,致力于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与社会责任感。最后,论述了孔子言“孝”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20.
咸宁“五七”干校拥有全国各地数不清的干校都没法具备的特色。那里的六千“学员”,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作家、专家、学者,属“国宝”级的人物,而他们遭遇的虐待,也特别地残酷。李城外编写《向阳情结——文化名人与咸宁》、《向阳湖文化人采风》等集子,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值得称道的贡献而不能被认为是一种亵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