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4,(13):75-75
中日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最扣人心弦、又值得深思的外部关系。站在中国的角度观察,中日关系近来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中日战机在东海上空的多次“异常接近”。  相似文献   

2.
对日本,还要“区分论”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8.15”纪念日到来之前,中日两国有责任感的“知日派”和“知中派”学者在本刊编辑部面对面,从现实中的中日关系出发,梳理了两国关系几十年的发展状况,并探究中日关系今后的发展走向。本刊与日本爱知大学《中国21》杂志同时发表几位学者的精彩发言。在“8.15”纪念日到来之前,中日两国有责任感的“知日派”和“知中派”学者在本刊编辑部面对面,从现实中的中日关系出发,梳理了两国关系几十年的发展状况,并探究中日关系今后的发展走向。本刊与日本爱知大学《中国21》杂志同时发表几位学者的精彩发言。  相似文献   

3.
中日关系“经热政冷”的局面已经延续多年了。2006年9月26日,安倍晋三出任日本新首相,在10月8日的第一次出国访问中就来到了中国,传达了日本试图改善中日关系的积极信息。但是,中国与日本之间在历史问题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分歧尚未解决,在欧盟对华武器禁售、日澳军事关系等方面又出障碍。中日关系仍然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4.
回溯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已故周恩来总理在1972年作了很好的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蒙受深重灾难。1972平的中日邦交正常化完成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任务,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但近年来,由于日本大国意识膨胀,政治右倾化,其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致使中日关系出现复杂局面。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目前中日关系处于非常敏感的关键时期,中国主张从切实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出发,加强沟通、协调,冷静、理智地处理…  相似文献   

5.
刘江永先生的新著《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一书最大的特点是对中日关系准确把脉,回答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中日关系内容丰富,千头万绪,作者巧妙地抓住“政冷经热”这一重要命题,把中日关系的各种问题简明扼要地提示出来,并做出具体分析:冷到前几年中日两国首脑互访受阻,两国民  相似文献   

6.
中日关系:势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说的“势”,是态势之“势”、大势之“势”。中日关系近来的状况,本质上是两国战略攀升中利益外延而导致的自然碰撞,有现实战略和利益的冲突,也有心理因素导致的泡沫成分。从更深层看,它反映了中日综合力量对比的变化——因为同处上升阶段但也有个速度快慢的问题,折射出中日关系“势”的变化。冷战后中日关系“势变”的起点是1992年,那既是中国邓小平南巡讲话、经济恢复高增长的一年,也是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的起始年。从那时起,中日GD P之比,从大约1∶10拉近到将近1∶3。按CIA预测,中国到2017年将超越日本。对“贸易立国”的日本来说…  相似文献   

7.
自去年10月底上任以来,在历史认识、台湾地位、“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上公然蔑视中国等邻国人民的感情,挑战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和战略底线,在短期内以多项“壮举”打破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历届日本外相不曾或不敢的“大不韪”记录。  相似文献   

8.
大多数学生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虽然缺乏认识,但对日本侵略过中国、在中国“做了坏事”大致还是知道的;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对中日关系的现状感到担忧,并希望中日关系得到改善;很多学生热切希望为改善中日关系做些事情,但不知道该具体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9.
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5周年。从去年底和今年初开始,中日关系的话题就一直为各方所关注。《人民日报》评论部马立诚撰文认为,在对日关系方面应“抛弃旧观念,启动新思维”,中国“要有战胜国和大国的气度,对日本不必过于苛刻”,在学界和民间掀起了轩然大波。著名学者时殷弘撰文指出,“中日两国多数人民之间近年迅速增长着的互厌和敌意不受制止地发展下去,对中国的中长期未来相当危险”,中国应“本着真正创新性的国策思维和很大的战略决心,主动地以看似重大的代价来谋求中日接近”。本刊发表的新加坡学者卓南生《究竟谁需要新思维》一文在读者中也反响强烈。可以说,中日关系牵动了太多国人的神经,作为近邻的中日将如何相处,这是一个学界和普通百姓都在关心的问题。本期“封面话题”即以“中日关系能否超越历史”为题,摆出几位专家的观点。本次讨论会由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共同举办。专家发言全文近期将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发表。  相似文献   

10.
吴限 《世界知识》2023,(13):24-25
<正>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 5周年,中日关系又迎来新的历史节点。回望历史,由时间不断累积和反复验证所构筑的友好基础,或可称为一种“历史的温存”,成为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的保障。这种“历史的温存”既和煦着两国爱好和平人士践行中日世代友好的理念,也曾让一度跌至冰点的两国关系实现了“破冰”“融冰”而重归正轨。然而,变局之下,中日之间这难得的“历史温存”正在被奉行现实主义政治的日本肆意消耗而日益冷淡,未来的中日关系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20日~22日,“近百年中日关系与21世纪之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连民族学院隆重召开, 此次研讨会由“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主办,由大连民族学院日本研究所和外语系承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以及大陆各地和台湾的专家学者共110人,收到学术论文80余份。  相似文献   

12.
中日邦交正常化25年以来,两国关系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经济的角度,对中日关系的本质和全局,特别是对两种不同的“中日关系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不良征兆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同时又是“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去年底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访华后,日本媒体说中日关系将走向深度合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双方达成重要共识.野田表示,要以2012年日中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为契机深化日中战略互惠关系.中国领导人表示,要抓住机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进政治互信.然而近几个多月来中日关系似乎并没有朝着两国领导人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发达国家,又是中国的近邻,中日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非常重要.目前中日关系的障碍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问题上.中日两国只有以史为鉴,立足现实,同时面向未来,才能实现中日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在,经常有人说,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政冷经热”,其实,两国关系的“温差”也表现在其他方面。大致可以说当前中日关系存在着五方面的“温差”。第一个温差:“政冷经热”最突出。所谓“政冷”,是指政治层面的交往“冷淡”,主要表现在首脑互访中断,高层往来减少。至于两国经济关系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甚至摩擦,但是两国经济关系总的来说不可谓不“热”。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日贸易总额达到1335.8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16.9亿美元,增长31.1%,日本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中日贸易增长最快的几年,曾出现过在一年…  相似文献   

16.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以“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为题,举办了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第一次研讨会,与会学者提出如下观点:一、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是由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引发的。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是日本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并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战略的本国内政问题,又是日本是否服从国际判决、履行国际条约和遵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原则的国家诚信问题,更是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和尊严,关乎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影响东亚稳定与和平的国际关系问题。二、当前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呈逐渐恶…  相似文献   

17.
“现实问题”更紧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日本的“历史问题”伤害的主要是中国人民感情的话,那么,日本的“现实问题”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实实在在的威胁。可以预见,日本的“现实问题”将超过“历史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朱锋 《世界知识》2014,(20):32-33
中日关系已经成为中国人必须直面的“世纪难题”。如果我们胸中只是一味带着仇恨.是无法真正化解和战胜这一“难题”的。我们必须向前看,展示我们的智慧和能力。当前,中日关系陷入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前所未有的低潮。两国在钓鱼岛领土争议、东海防空识别区、靖国神社参拜、日本未来军事与防务政策走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尖锐争议,正在决定性地改变两国关系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30周年暨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知识出版社、北京周报社及中国日本商会共同举办。论坛旨在探讨改革开放30年来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20.
10月上旬,第五届亚欧峰会在越南举行。众人关注的中日首脑在“第三国”会谈的情景终未出现。“解铃还须系铃人。”小泉新内阁是否会解开自己系上的中日关系死结?中日政治关系能否迎来一个“柳暗花明”的新转机?对此尚须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