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使用中存在的路基回弹模量衰减问题,应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弹性多层体系理论研究了设计年限内路基回弹模量衰减对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的影响.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当路基回弹模量衰减超过20%时,所设计的沥青路面厚度已小于使用要求的限度.研究成果可供考虑路基回弹模量衰减的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使用中存在的沥青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衰减问题,应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和弹性多层体系理论研究了使用年限内沥青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衰减对公路沥青路面路表回弹弯沉值的影响.实例计算表明:当沥青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以3种常见形式衰减时,路表回弹弯沉值分别增加了45.93%,59.79%和51.08%,导致所设计公路沥青路面厚度难以满足使用要求.研究结果可供考虑沥青路面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衰减的公路沥青路面厚度设计时借鉴.  相似文献   

3.
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改造工程中,路面结构设计和计算目前尚没有成熟的方法和规范。基于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结合益阳市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的实践,提出了将旧混凝土路面破碎后承载能力实测值作为设计参数来计算和确定水稳层厚度的方法。针对一般条件下的二级公路计算得到了不同累计标准轴载、不同碎石化层顶面回弹模量下的最小水稳层厚度。  相似文献   

4.
孙昌盛 《科技信息》2013,(19):363-363,398
<正>裂缝是沥青路面多年来常见的一种病害,结合我省湟贵二期公路改造建设中的实际情况,对一些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1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公路沥青路面开裂是主要病害之一,无论是高原地区,还是平原地区,是热带还是寒冷地区,各自的裂缝严重程度不同而已。沥青路面开裂的原因和裂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就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而论,裂缝可分为两大类,即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  相似文献   

5.
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提出了冷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建议了冷再生沥青路面上表面层的最小厚度,冷再生沥青路面材料的分类,冷再生沥青路面的表面层、再生层和基层的结构组合;阐明了冷再生沥青路面再生层的厚度可以采用改建路面设计的方法计算确定,给出了常用冷再生沥青路面材料厚度设计图.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计算路面性能的影响权重,建立沥青路面养护决策体系.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条普通公路数据样本进行计算,并通过G202、G305等计算实例阐明计算过程.结果得到了各评价检测指标对路面性能的影响权重,并对公路数据样本做出定量评价.计算得到各路段样本与路面状况等级之间的关联度,根据最大关联度原则可评判路面状况等级.结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和人为判断相一致,说明该评价方法可行.建立的沥青路面养护决策体系可以对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季冻地区交通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提出适宜在季冻地区干线公路使用的半刚性沥青路面3层面层结构、半刚性沥青路面2层面层结构和组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利用我国路面设计程序PADS和BISAR路面计算程序对结构方案进行计算分析。计算数据表明,所提出的设计结构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闫庆奎 《甘肃科技》2006,22(9):180-181
作者根据北方气候寒冷,冬季沥青路面修补面临的困难,在沥青路面修补时应用冷补技术,结合本地区的公路养护进行了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运煤重载黄土地区路基应力水平,采用BISAR软件对运煤重载黄土地区23个典型的不同交通等级沥青路面结构进行路基应力水平分析,计算荷载分别采用0.7 MPa、1.0 MPa和1.3 MPa三种,得到路基内的应力水平及主应力覆盖范围.结果表明:高速、一级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路基的最大主应力范围为10~130kPa,最小主应力范围为0~50 kPa,二级公路最大主应力范围为10~100 kPa,最小主应力范围为0~40 kPa.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运煤重载黄土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路基动态回弹模量应力加载序列.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预计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的沥青路面会增多,但因高海拔地区沥青路面铺筑工艺和普通地区稍有不同,高海拔地区对公路沥青路面路用性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通过高海拔地区玛曲至青海玛沁公路沥青路面铺筑工艺的实践经验,浅谈其铺筑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破解沥青再生技术在现实应用中的障碍,以扬州地区公路沥青路面再生利用为例,对近3年扬州地区公路废旧沥青产生的数量、废旧道路沥青再生利用率以及沥青再生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在技术、科研、资金、社会大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在相关文献研究以及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障碍从制度完善、科研投入、技术革新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施工温度和摊铺厚度数据记录的人为因素干扰,研制了用于沥青摊铺厚度、施工温度测量和同步定位的便携式测温测厚仪。为实现沥青摊铺质量可视化实时管理,构建了公路施工三维可视化模型,提出了监测信息三维网络可视化集成模型,并基于该便携式装置开发了网络环境下公路路面沥青摊铺厚度温度可视化实时管理系统。应用该系统对天津某高速公路沥青摊铺进行监控,除极少数测点的摊铺厚度和初压温度之外,摊铺温度和终压温度合格率均达到100%。工程应用表明,路面沥青摊铺厚度和施工温度得到良好控制,该系统有助于提高沥青路面摊铺质量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陈峙峰 《河南科学》2004,22(5):669-672
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结构的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提出了以控制弯沉差和补强层疲劳断裂为基本方法,并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为验算方法来确定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补强层厚度的多指标设计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该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对使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北京地区路面管理系统中的路面性能数据,结合当地管理经验,辅之以专业理论分析,建立了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模型,并用分级对照的方法对主要影响因素作定量分析,利用上述成果,进一步分析了路面结构组合对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可供路面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施工资源优化对于保证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过程建立了面向对象的Petri网仿真模型,利用Petri网关联矩阵分析法研究了基于资源生产周期的资源瓶颈识别方法。根据施工特点给出了瓶颈消除的4种方法:简单调整方法、考虑生产能力储备系数的调整策略、以主要设备为核心的调整策略、改变施工方法的调整策略,可形成了基于Petri网的资源瓶颈识别和消除方法。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寒区沥青路面的合理设计温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寒区沥青路面设计温度的不合理性以及美国公路战略研究计划(SHRP)规定的局限性,结合辽宁省各地区的路面实测温度及其历年的气象资料,综合考虑了影响路面温度的内部主要因素(导热系数、热传递方式)和外部主要因素(气温、太阳总辐射、风速),对寒区沥青路面设计温度进行数值仿真,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气温和路面温度的回归关系,给出了沥青路面的高温设计温度和低温设计温度的计算公式。经验证,沥青路面的高温设计温度和低温设计温度计算公式符合统计规律,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7.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板沥青加铺层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方便快捷地确定计算路面结构厚度所需的重要参数,根据弹性半空间理论,研究了承载板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板的竖向弯沉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平均触地压力及承载板直径之间的关系,依据试验路现场测试结果,得出了弯沉和破裂板顶面当量回弹模量之间的回归公式,在此基础上,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板上沥青加铺层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当量回弹模量、道路等级、面层、补强层类型及累计轴载作用次数计算设计弯沉值,由设计弯沉值即可推算出沥青加铺层所需的厚度.  相似文献   

18.
路面结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公路路面的早期损坏,进行了超载车辆的轴重及其轮胎接地面积和压力的调查.基于实际轴载的作用图式,分别应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和弹性薄板理论有限元法分析了重荷载作用下,该公路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按照起决定作用的各结构层材料抗拉强度确定两种路面结构类型的极限承载能力,初步建立了分析路面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根本原因是过大轴载对路面结构的一次性加载破坏,而不是轴载重复作用的疲劳破坏,按现行规范设计确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明显高于沥青路面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长大纵坡的沥青路面受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常见的典型病害类型是车辙和水损害.为研究我国华南地区长大纵坡沥青路面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以广乐高速为案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广乐高速工可阶段三种典型路面结构进行了压应变和最大剪应力分析,最终得出3层高模量沥青路面结构有利于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和抗剪切能力.同时,针对重载下坡沥青路面,提出采用OGFC作为磨耗层可有效减少坑槽等水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