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用以满足人类需要的历史,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人们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受不同的财富观念的支配,人们按既定的文化生活方式来决定自己的经济活动。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视超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在财富观上,更重视的是如何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分配财富而不是如何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间,或者说是对人们生财取利的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上,我们更注重精神财富,主张“以义制利”、“见利思义”、“富而好礼”,孜孜以求的是人们道德的充实、人格的伟大和情操的完美,并把经济政治化、经济道德化,给本来作为手段、作为财富形式的金钱本身披上道德的外衣。因此,受传统财富观的熏陶,中华民族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受到抑制,但却涌现出不少道德的楷模。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要“致富思源”,这个“源”不仅是财富的源泉,而且包括那些对民族发展与富强产生积极作用和巨大推动力量的价值观、理念和思想。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财富的源泉、动力和形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地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用以满足人类需要的历史,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人们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受不同的财富观念的支配,人们按既定的文化生活方式来决定自己的经济活动。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视超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者说我们在财富观上。更重视的是如何在社会各个阶级之间分配财富而不是如何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之间,或者说是对人们生财取利的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上,我们更注重精神财富,主张“以义制利”、“见利思义”、“富而好礼”,孜孜以求的是人们道德的充实、人格的伟大和情探的完美,并把经济政治化、经济道德化,给本来作为手段、作为财富形式的金钱本身披上道德的外衣。因此,受传统财富观的熏陶,中华民族在物质财富的创造上受到抑制,但却涌现出不少道德的楷模。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同志说:我们要“致富思源”,这个“源”不仅是财富的源泉,而且包括那些对民族发展与富强产生积极作用和巨大推动力量的价值观、理念和思想。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财富的源泉、动力和形式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我们要与时俱进,构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财富观。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思想源头活水的先秦儒家,通过对义利关系的分析奠定了儒家伦理财富现的基础,主张“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认为“义”是体现人的尊严的终极价值;强调“少私寡欲”和“相互不争”来达到社会安稳、人伦有序,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协调的重视超过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社会的价值原则上,主张把贵贱原则凌驾于贫富原则之上,阻止富裕的商人凭借他们的商业财富来改变原来的贵贱等级.因此,先秦儒家的财富观是一种伦理型财富观.在近代,它受到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而发生变迁,先进的中国人从追求富强之“技”、解决生活世界之“用”上升为对意义世界评判标准之“体”的追寻,使得中国社会原来重和谐的中心价值,转为重财富与权利追求的“目的获求”价值,但却未能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以及被大多数中国人认可的财富理念.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和苟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通过对义利关系的阐述提出了他们的伦理型财富观,从个人的角度提出重义轻利,取之有义;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义以生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表达了他们对于个体生存的重视和个人价值的理性思考和推崇,以及寻求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的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通过对义利关系的阐述提出了他们的伦理型财富观,从个人的角度提出重义轻利,取之有义;从统治阶级的角度提出义以生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表达了他们对于个体生存的重视和个人价值的理性思考和推崇,以及寻求社会和谐的人文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6.
义利说 ,是先秦儒家“第一义” ,其义利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义、利何者为第一性 ;义利之辨证关系 ;如何运用义利观治国理财。先秦儒家义利思想的形成是以人性论为哲学基础的。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先秦儒家义利思想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重商主义的货币财富观到重农主义的使用价值财富观,再到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要素财富观,最后发展到马克思的商品财富观,这种发展演变表明人类对于财富的理解不断地发生着转变,表明财富不仅仅是有形的看得见的金银、货币,更应该包括那些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联系,那是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资本,并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世界各国被纳入同一个市场,每一个人的经济生活都成为这个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在物质经济极大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财富的理解与追求财富的动力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财富被颠倒地、抽象地认为是衡量一切价值的标准的物质财富。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重新地正确理解财富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走向新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梁亮 《科技资讯》2008,(29):226-226
先秦儒家学说强调“德治教育”的原则,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儒家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德治教育思想体系,把教育作为实施“德治”的中介手段,从而形成了“德治教育体系”。“德治”是西周政治思想中的核心,也是儒家德治教育思想的基础。先秦儒家德治教育主要以四种途径展开,面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儒家的教育内容也不尽相同。最后,文章阐发了对儒家德治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教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丰富的经济思想,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财富观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及"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等思想,在重视物质利益追求的同时,更重视精神利益的实现。这种以实现人的自身对于社会和国家价值的高度伦理性经济思想无处不彰显了先秦儒家对于个体修养、个人价值的重视和寻求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其中义利观是一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儒家经典中,就是所谓的“义利之辨”。朱熹视之为“儒者第一义”(《朱文公文集·与延平李先生书》)。 有人认为,先秦儒家义利观就是重义轻利。更有甚者,有人不究全部内涵和精神实质,仅仅抓住重义轻利的抽象概念,并赋予一种狭隘的理解,便笼统否定,大加挞伐。有鉴于此,本文本着求实的精神,对先秦儒家义利观作一历史的考察和辩证的分析,以还其本来面目。 “义”的原意为礼仪的仪,后来假借为适宜、合宜,即人生活动,人际关系中的应当和准则。先秦儒家所说的“义”,一般是指道德上的应当、应该。“义者,宜也”(《中庸》)。义在与私利相对时,意谓国家、天下之大利,也称作“公义”。“利”的本意为锋利,后引申为利益、好处、财利。先秦儒家所说的“利”,一般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物质利益和功利,有时是专指个人的私利。所谓义利观,就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关系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综观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关于义利观的经典论述,我们不难看到,先秦儒家的义利观有着丰富的内容。把这些内容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其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11.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道德观念存在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变化,这种影响有消极和积极的两个方面;另一方面,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反过来又会制约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道德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统儒家文化的解体,中国存五四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危机和生存意义危机,五四知识分子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新文化建设方案以解决这种危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是五四新文化建设的方案之一,它是梁启超在汲取东西方优秀精神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与创造,是一种人生意义的美学建构。它把传统儒家文化解体之后所导致的道德、知识和审美三个分离的领域重新融合在一起,使梁启超的人格理想建均得以实现,新文化建构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3.
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其对人的全面认识基础之上。他继承先秦儒家思想,将人的社会性中的道德特征规定为人的本质,道德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是符合封建伦理的道德;主要阐述中民之性的人性论是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道德教育是实现人的本质,成就理想人格的桥梁。  相似文献   

14.
公平对个体道德养成的激励--公平理论的道德践行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主体一向以无私性为人们所称许,然而,在个人正当利益日益受到尊重的今天,主体的道德奉献客观上应该得到公平的回报,各主体之间道德回报与道德奉献的相对平衡将使道德主体产生公平感,并形成激励力量,激励其进一步的道德践行。为激励个体的道德养成,又不失道德的本性,社会应建立公平的道德回报机制,并通过树立榜样引导个体选择社会比较的适当参照系。  相似文献   

15.
邵雍的哲学思想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架构。其世界观和认识论具有道家哲学形式,其人性论和伦理学却以儒家观点为内核。邵雍极端重视艺术的社会道德功效,这秉承了儒家美学传统。但他又醉心于“吟咏性情而不累于性情。”这又带有深深的道家美学思想的烙印。他的美学思想既有重道崇实的一面,又有怡情悦性的一面。他深邃而复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25年的改革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另一方面又产生了种种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市场化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发生了巨大变化。究其原因是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我们陷入了片面的经济决定论,以为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实,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并不必然会带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必然需要有相应的道德价值指导。一个社会如果以损失道德价值为代价而获得经济的发展、财富的积累,那么一切社会问题也会随之蔓延开来,特别是当人们藐视财富与道德的辩证关系时,就会自食道德缺失的恶果。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曾有许多精壁的论述。他提倡自然的天,初步确立了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伦理道德观,而且他有许多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论述和实践。他的弟子及后裔在此方面也作过许多发挥,日后儒家更发展为“民胞物与”等天人合一的主张。大量事实说明,我国古代已有完整的生态伦理观,这正是今天我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宝贵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荀子》为依据,从荀子“天人相分”的思维模式出发,考察荀子天人关系视域中有关人的思想,阐发他关于天对人的存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对天应有的基本态度及“明于天人之分”思想,认为在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探究中,人是他探究的重心,而在“明于天人之分”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他探究天人关系的落脚点;并由此揭示荀子天人关系思想的意义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儒家三论“,即“人性论“、“修养论“、“人伦论“,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它彰显儒家人格魅力,展示儒家人性光辉,体现儒家应遵循的社会、家庭、伦理、道德秩序,具有积极的精神动力作用。并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