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一体是中国民俗学的特殊性格。多元指多民族、多区域,一体指一国,由此,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旨趣和目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清理中国各民族、各区域的民俗文化财富;二是对各民族、各区域的民俗文化作深入调查,对国内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民俗文化做比较,发现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基于我国民俗学多元一体的特征,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推进学术流派建设战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集体声讨。一直以来,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林林总总,但一般来说,学界对此有“学术不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三个概念,并且认为抄袭、剽窃、伪造是其主要类型。为反学术不端,学界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更是在众多期刊编辑部中广泛应用。而期刊编辑,作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第一道屏障”,除了需要练就“火眼金睛”外,还要坚持匿名审稿制度,合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及时和作者沟通等。此外,建立科学的防范体系也是反学术不端的一大保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上半叶,一些学者克服重重困难进入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瑶族地区的调查和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他们撰写了一些实地调查报告并搜集相关文物。这些前驱者的努力和成果激励着学术同仁和普通民众,学术研究得以拓展和深化,国际学界由此有了“瑶学”的一席之地。研究这份宝贵的学术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11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一百多位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探讨了中国各民族科学技术与文明,并对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科学发展观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家忠教授的两部新作《人性·社会·心灵——社会潜意识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和《传承·超越·沟通——民族潜意识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都是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课题,是研究社会潜意识、民族潜意识问题的学术专著。社会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心理现象,从广义上说,不易被直接觉察到的社会心理因素都可称之为社会潜意识。《社会潜意识研究》一书深入探讨了人性演化、社会潜能、社会欲望、社会心态、社会异常心理、民族潜意识、区域文化心理、社会思潮、社会不良亚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管理、社会经济等重大社会心理文化现象和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6.
 学术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学术评价体制的关键.目前,以论文影响因子等评价学者的量化评价方法备受重视却争议不断.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在内的75 家机构和150 多名科学家联名发表的《关于研究评价的旧金山宣言》可谓是对"影响因子"最沉重的一击,引发学界热议[1].  相似文献   

7.
第6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3月25-27日在香港理工大学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和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共同主办。来自中国、芬兰、英国、新西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时代的语言接触、语言规划和语言发展”的大会主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思想与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议包括5个大会主旨报告和21场分会报告。  相似文献   

8.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2):F002-F002
鉴于学术规范对学术繁荣、人才培养及化建设的重要性,兹谨向广大读、作及学界同仁发出如下倡议:  相似文献   

9.
谢剑先生《试论中国大陆的民族识别工作及其问题》一文值得商榷。“何谓民族”之争是中外学术界的普遍现象;范文澜、费孝通等的有关论点与毛泽东思想息息相通,并非所谓马列主义的“异端”。中国民族识别的指导思想不是“斯大林的标准”而是毛泽东民族观。这项工作的过程并不那么“草率”或“独断”,而是相当谨慎且民主的。谢先生所议诸问题并非民族识别所引发。认真分析却能证明民族识别的成功。中国民族识别在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科学内涵的全新观念指导下,通过民族学界与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理顺了千百年间未理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民族识别的成功经验是中国民族学界的共同财富。  相似文献   

10.
歌谣是一个民族最古老的记忆,是反映一个民旋社会历史演变的活化石,要探寻一个民族的历史足迹和社会生活,歌谣是最好的标本。白族民间文学源远流长,但白族歌谣研究却一直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到现在为止,收集整理多,理论研究少;社会学研究多,立体研究少。有鉴于此,大理学院与日本亚洲民族文化学会于2006年8月20日至24日在云南省大理州共同举办“中日白族歌谣文化学术研讨会”,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国内外学界同仁的研究目光,共同关注以歌谣为代表的白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学术不端已引起国家有关高层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规范学术创作的著作权法之研究,学术道德底线是由六个分界点构成的学术研究连线。学界对学术道德底线的认识存在误区,应将学术道德底线、道德标兵、道德楷模相区别,不能人为拔高学术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近几十年来西方学界在中国研究中对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论述及价值视点的流变的考察,将这一学术脉络置于西方自身的理论传统之下讨论,以观察中国研究对西方学统的依附关系以及其基于不同学术传统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编辑。中国编辑离不开中国精神;以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中国精神。曾经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中国编辑。使中国编辑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以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文化精神正在削弱中国精神的影响力。也使中国编辑学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编辑腐败现象更为严重。为此。正直的中国编辑不得不呼唤中国精神,《中国编辑》的产生正是中国编辑学术呼唤中国精神的结果。在《中国编辑》的影响下。我们将会有更多以中国精神武装自己的真正优秀的中国编辑。他们将联络学者,支持学者,进而弘扬中国学术,并为国家振兴和人类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自19世纪80年代起,日本中国学界就开始撰写中国文学史。前野直彬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战后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的中国文学史教材之一。它全面地贯彻了文学史的写作模式,并引入了文学思想史的思考维度,提出了一些极具价值的学术观点。异国的学术传统与研究理念,使日本中国学界形成了新颖独特的视角和丰硕扎实的研究成果,值得国内学界参考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刘守华先生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一直坚持学术研究的民族立场,致力于民间文学研究,他相继完成的5部故事学著作都具有开拓性意义,从而奠定了他在当代中国故事学领域的先行者地位;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学术个性———整合与原创,这既是刘先生学术品格的基本维度,也是他在中国故事学领域倡导并积极实践的意义独特的学术理念。这对于当代学术界重申学术创新、强化学术品格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魏敦友 《晋中学院学报》2009,26(5):73-76,87
现代中国法学是现代中国学术体系之型构的一部分,在根本上它是对中国人之现代生活秩序的探讨与表达,因此探讨现代中国法学的逻辑发展必须从现代中国学术体系之生成的背景中去探讨。从知识谱系角度来讲,现代中国学术体系是从四部之学向分科之学转型的一个结果,它是在西方分科学术体系的强大影响之下逐步形成的,因此包括现代中国法学在内的现代中国学术必然会深深地打上西方学术的烙印。但这并不意味着现代中国学术体系走不出西方学术的背影,恰恰相反,现代中国学术之所以为现代的中国的学术,它必须走出西方,回归自己,因为只有回归自我,现代中国学术体系才可以说真正建构起来。现代中国法学正是在极其艰难的知识压力下,不断通过自主性之吁求,在探讨中国人之现代生活的过程之中而逐步成长的。现代中国法学可以看成是现代中国学术体系之型构的一个标本。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自由意识,学术最繁荣的时代。学术下移,新兴士人阶层成为民族主流文化精神的担当者;争相养士,士人相对摆脱了对统治者严重的依附关系,在人格上获得了更多的独立性。自觉的现实担当和独立的人格精神使得诸子百家皆出于救时之弊的理念著书立说,奔走游说,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诸子之文。诸子之文各具特色,但共同的文化心态必然会使其叙事思维带上某些共通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质疑时下盛行的一类学术评价制度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当前学术失范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学术人的自身道德,另一个是学术工作机制,与亿万中下层民众相比,学术人总是接受了更多的教育,生存状况总是要稍好一些,而且民族在他们身上寄伥着立德、立言的希望,学术人理应具备高于普通民众的道德操守,我们暂且不论学术人是否有责任攀登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样的至上境界,但学术人总应当有起码的自尊、自爱、自律,不作伪、不剽窃、不损人利己等,可以在当前迷信权力=迷信金钱的世风下坚守道德底线,踞的是,当前要作到这一点,也已经相当困难,情况之所以如此艰险,学术工作制度乃重要原因之一,邓小平当年曾经说过;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学术是一个不断地在继承与创新中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发展过程。虽然中国传统或当代学术均有自己的话语体系,足以影响国际学术界,然而只有在当代学术、传统学术和国际学术的三维空间中,学术界的思路才会更加清晰。在当代学术史研究中,应当重视网络学术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洛阳古代墓葬在我国古代墓葬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洛阳古代墓葬资源丰富而独特,在全国墓葬中皇家墓葬堪称最多,是中国古代墓葬的“首善之区”;洛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适合墓葬的“风水宝地”;洛阳出土墓志,尤其是唐代墓志,学术价值高,可以补史、证史;洛阳出土文物精品多,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洛阳地灵人杰,有众多的名人墓葬。洛阳墓葬资源的综合实力在全国属于上乘,有独特的、持久的文化吸引力和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