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平坦固体表面润湿时喷墨液滴的产生过程.以确定出发生液滴的关键.在考虑了表面张力和壁粘连的基础上.利用两相流之流体体积方法(VOF)建立了一个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采模拟湿平坦的固体表面上液滴过程.结果表明:基于VOF模型能够模拟润湿固体表面上液滴产生的动态,能够反映动态液滴与润湿固体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和主要特征.这一模拟提高了对流体流动的认识.可以为一个特定的喷墨应用预测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以Navier-Stokes方程为基础,通过假设液-液界面的滑动速度比,导出了液-液分层层流流动速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及层厚度的计算公式。通过作用于液滴上力的平衡条件来建立液滴的运动方程,分别导出了液滴在连续相及相界面上相对于液体的运动模型。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交错并行的有限体积投影算法求解基于相场法的两相流控制方程组。该算法的实施主要依赖于压力泊松方程的显式推进设计,从而突破投影算法求解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的效率瓶颈。同时,提出了一种交错扫描策略来更新节点上的变量,以实现更紧凑的时空耦合。本算法与相场模型相结合,能够高效、准确地捕获相界面的动态拓扑变化。测试算例结果表明:网格量为131 072,采用8线程CPU并行时,新提出并行算法的效率达到串行标准投影算法的80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基于最新的两相格子Boltzmann模型(Lee模型)在数值方法上进行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模型在大密度比下的数值稳定性。基于改进后的模型首先研究了二维液滴冲击静止液膜,计算得到的溅射根部铺展半径与实验结论一致吻合,从而验证了改进后模型的正确性。进一步数值模拟了液滴冲击流动液膜的溅射过程,考虑了不同的液膜液滴速度比和液膜相对厚度对流动过程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冲击静止液膜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结论进行了对比,总结了溅射过程中溅射铺展半径和溅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论述了流动现象产生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5.
颗粒流体两相流模拟方法的讨论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立模型时对系统分解方法的不同,将颗粒流体两相流模型分为双介质模型和两相模型两类。通过分析颗粒流体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和两类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结合两类模型的模拟方法,即:用两相模型分析系统的不均匀结构、操作模式和流域转换,用双介质模型分析均匀系统流场和动态行为,对于非均匀颗粒流体系统结合两类模型,实现对颗粒流体两相流流动特性的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6.
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各种两相流离散相浓度的检测方法、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论述.分析和总结了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了电容法测量两相流相浓度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给出了电容式相浓度传感器的设计准则,阐明了该传感器用于相浓度测量的优越性及其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并指出了两相流相浓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板翅式换热器入口两相流分配不均匀性问题.结果表明:两相流在换热器入口截面上的分配不均匀主要体现在液相上,其中又以横向不均匀为主;气体雷诺数及干度对两相流的分配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整个横截面上的二维分布情况,气相与液相的分配不均匀度均随着气体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液相的不均匀度随着干度的增大而增大,气相的不均匀度随着千度的增大而减小;气体雷诺数的变化主要影响液相在横向上的分配特性,干度的变化主要影响液相在纵向上的分配特性.  相似文献   

8.
以风力机常用翼型NRELS809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平轴风力机的整体模型。根据海上风力机高湿度环境特点,采用空气和水蒸汽及空气和水的两相流模型模拟海上工况,对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得到叶片绕流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并对比了两相流和单相流的变化。结果表明:气流流过叶片后均存在速度亏损,并在1倍风轮半径后趋于稳定。风轮叶片在两相流工况下能得到较高的功率系数,对叶片的强度要求、材料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9.
10.
根据两流体同心环状流线性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对微重力气/液两相流地面模拟实验所应遵循的相似准则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个新的重力无关性准则,即Bond数和环形区流体相的毛细数之比的绝对值不大于1.此外,微重力气/液两相流模拟实验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流量比和气相表观Weber数应与所模拟的流动中对应数值相等.  相似文献   

11.
工业用电容式两相流相浓度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工业管道内气固两相流体的离散相浓度的在线测量问题,研制了一种非接触式电容传感器。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优化电容传感器测量探头的结构,配置高频抗杂散电容的信号检测转换电路,已制成原理样机。静态实验和初步动态实验表明,此传感器性能稳定,满足工业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两相流的角度出发,将泡沫压裂液的气相处理成气泡相并建立两相欧拉颗粒流模型来研究泡沫压裂液的流变性.研究发现:气泡尺寸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是泡沫压裂液呈剪切稀化的重要原因,泡沫压裂液的黏度及非牛顿流体性质主要由气泡相黏度产生;气泡间的摩擦和碰撞是泡沫压裂液黏度急剧上升的主要因素,摩擦产生的黏度在高气相体积分数时占主要地位;两相之间基本没有相间滑移速度存在,两相的湍流脉动动能随气相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管壁附近的湍流脉动动能最大;有效黏度的模拟值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但模拟值稍微偏大,这可能是因为实际泡沫压裂液中的气泡在剪切场中发生了破碎和变形.但是,该两相流模型不能用于气相体积分数大于65%以上的泡沫压裂液.  相似文献   

13.
在煤层气井开采过程中由于井底积液的影响,会在管道中形成气液两相流动。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含气率、进口压力、进口温度、压降等参数对气液两相流流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压力和进口温度对气液两相流流态影响较小;含气率对两相流流态的影响很大,决定了气液两相的流态,当含气率小于0.2时,气液两相流呈现泡状流,当含气率在0.2~0.3时气液两相流流态呈现段塞流,当含气率在0.5~0.6时,气液两相流流态呈现搅动流,当含气率超过0.8时,气液两相流流态呈现环状流;压降对流体的影响较为复杂,随着压降增加,流态会缓慢发生变化,管内两相流中的气体膨胀,改变了截面含气率以及气液两相的表观速度,使两相流流态发生了转变;当压降超过一定值时,流态会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外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14.
运用离散涡方法对流体的方柱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涡团与颗粒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流固两相绕流进行了计算,并探讨了不同初始位置处颗粒运动对尾流的形成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尾流中聚积的颗粒主要来源于方柱两侧,来流中夹杂的颗粒多与方柱两侧涡团作用并在方柱两侧聚积.模拟方法将对航天领域中非线性剥蚀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液体-固体粒子两相流理论及计算流体动力学SIMPLE方法,对液-固两相流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并以空心全在压力筒内产生破裂的现象为实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理论研究方法,数值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是正确可靠的,不仅为液-固两相流动的研究提供了了手段,还进一步研究三相流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T型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相场方法,在湿壁面条件下对T型微通道内不可压缩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研究.数值模拟中得到微通道内特有气泡——Taylor气泡形成的过程,发现其形成共经历了4个阶段,气泡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挤压力、表面张力、黏性力的作用,分析各阶段这3种力对气泡的作用,得到Taylor气泡形成机理.计算结果表明,挤压力和表面张力在气泡整个形成过程都起作用,表面张力在气泡脱离前达到最小值,黏性力仅在气泡形成前两阶段起作用并在阻塞阶段取得最大值.这些基本规律为有效控制微通道内气泡尺寸和微通道系统设计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离心泵输送气液两相介质时的内部流动规律,采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采用高速摄像机及普通相机对泵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拍摄分析。研究了叶轮、蜗壳以及吸水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分析了进口气相体积分率对泵内部流动与外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离心泵内气相分布随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增加,吸水管内的流型从塞状流变为分层流,叶轮内气泡从相对均匀分布到积聚成团最后堵塞流道。随着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增加、小流量工况(5、7 m~3/h)下,泵的流量不断减小,扬程急剧下降;在大流量工况(10、12、15 m~3/h)下,泵的流量先增大后减小,扬程缓慢减小。在半径为0.6倍叶轮半径附近,气相体积分率和气泡直径达到最大值。气泡直径随着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对气液两相流泵的优化设计及高效运行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无相变两相流系统的各种测量技术,并依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将两相流测定技术进行分类,进而进行系统的比较与讨论。文中对两相流系统中的局部测量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以迷宫流道灌水器内固体颗粒为研究对象,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两相流中固体颗粒直径、密度和浓度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迷宫流道人口固体颗粒直径、密度和浓度与流道中最大颗粒浓度呈正相关关系;固体颗粒直径对最大颗粒浓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固体颗粒密度、浓度;固体颗粒直径对流道内最大颗粒浓度有显著影响;固体颗粒...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复杂血管内部流动状况,采用液固两相流模型和脉动速度入口条件,对分叉弯曲复杂血管内部两相流动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其压力、速度、流线、壁面剪切应力、红细胞体积浓度分布等流动参数分析,发现在血管弯曲和分叉区域,血液流动复杂,容易产生低速回流区或二次回流,而且剪切应力较低,红细胞体积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