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土壤水分和AM真菌对沙打旺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AM真菌对优良牧草和固沙植物沙打旺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设置70%,50%和30%等3个土壤相对含水量,比较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接种沙打旺根际土著AM真菌(优势菌种为透光球囊霉G.diaphanum,摩西球囊霉和瑞氏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ehmii)和未接种沙打旺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和植株干质量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显著下降,土著AM真菌定殖率随土壤含水量降低而显著提高.不同水分条件下,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菌根定殖率、土壤易提取球囊霉素、总球囊霉素、蛋白酶和脲酶活性.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和50%时,接种AM真菌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碱解N、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植株干质量,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和有效P含量,接种土著AM真菌的土壤总球囊霉素、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接种摩西球囊霉的根际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时,接种土著AM真菌显著提高了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植株干质量.土壤水分和AM真菌交互作用对植株干质量、菌根定殖率、土壤pH值、养分、易提取球囊霉素、土壤酶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接种AM真菌能够促进沙打旺植株生长,改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著AM真菌菌根效应优于摩西球囊霉.  相似文献   

2.
葛藤(Puerraria lobata)根际AM真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至12月每月中旬分别从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采集根际土样,对陕西武功县葛藤根际AM真菌进行了系统的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AM真菌的分布和定殖与时间变化密切相关,菌根真菌的最高定殖率伴随有最大的孢子密度,最高值都出现在2004年11月.土壤pH值与泡囊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泡囊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碱解氮与孢子密度、总定殖率、泡囊、菌丝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检测和评估土壤生态状况和植物形成菌根能力等方面,AM真菌孢子密度和不同结构定殖程度是十分有用的指标,尤其是泡囊定殖率可作为葛藤优化盐碱地状况的重要指标.土样中AM真菌多为球囊霉属(Glomus)种类,也有少数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道地药材白芷根际AM真菌的生态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10月在河北省安国市的4个样地,从0~10、10~20、20~30和30~40 cm 4个土层采集白芷根际土样,系统研究白芷根际AM真菌空间分布和土壤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白芷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白芷具有Paris型菌根.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生态条件密切相关.AM真菌不同结构定殖率在齐村最高,孢子密度在郭北庄最高,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AM真菌定殖率有显著影响,在10~20 cm或20~30 cm土层出现最大孢子密度;AM真菌定殖率在0~10 cm或20~30 cm土层有最大值.总定殖率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N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AM真菌泡囊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菌根定殖率与孢子密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土样中AM真菌有球囊霉属(Glomus)、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从毛乌素沙地4个自然生境下沙柳(Salix psammophila)根际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 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沙柳根际AM真茵种类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分离的4属12种AM真菌中,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和缩球囊霉(Glomus constrictum)是优势种.AM真菌分布和定殖与样地生态条件和采样深度密切相关,易误巨孢囊霉(Gigaspora decipiens)只出现在米脂样地,网状球囊霉(Glomus reticulatum)等只出现在东胜样地,双网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ireticulatum)和黄色盾巨孢囊霉(Scutellospora armeniaca)只出现在榆林样地,卷曲球囊霉(Glomus convolutum)只出现在伊金霍洛旗中科院研究站样地.AM真菌孢子密度和总定殖率最大值都出现在东胜样地,孢子密度和菌丝、菌丝套定殖率的最大值都出现在0~20 cm土层.AM真菌孢子密度与土壤温度和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泡囊定殖率与土壤温度和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丛枝定殖率与速效P呈极显著正相关;总定殖率与速效P呈正相关.可见,沙柳根际AM真菌分布和定殖具有明显的空间并质性,且与土壤速效P等土壤因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不同宿主植物对丹参根围土著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盆栽实验在灭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Zea mays)、葱(Allium fistulosum)、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等4种宿主植物对丹参(Salviamiltiorrhiza)根围土著AM真菌生长和繁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供试植物都能与A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但不同宿主植物形成的菌根特性和程度有明显差异.以三叶草为宿主植物对AM真菌生长最为有利,其根内菌丝SDH活性、孢子数均高于其他3种植物.  相似文献   

6.
从河北省安新县芦苇群落间隔空地,2005年5月、7月和10月在0—10,10—20,20—30,30—40和40—50cm5个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芦苇侵入间隔空地前后对AM真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的3属8种AM真菌在芦苇群落样地均有分布,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有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泡囊定殖率、丛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在北刘庄最高,菌丝定殖率在南刘庄最高.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有显著影响,AM真菌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0—30cm浅土层中.孢子密度与泡囊定殖率、菌丝定值率和总定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丛枝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菌丝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总定殖率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速效氮(N)呈极显著正相关,丛枝定殖率与土壤速效氮(N)呈极显著负相关;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克隆植物芦苇的生长对土壤AM真菌的活动和分布有很大影响,芦苇入侵前后样地中AM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7.
毛乌素沙地豆科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分布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毛乌素沙地柠条锦鸡儿(CaraganaKorshinskii)、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和塔落岩黄耆(Hedysarum fruticosum)等植物根际0—10, 10—20, 20—30, 30—40和40—50cm 5个土层分别采集了土壤样品.研究了3种豆科植物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和分布.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和分布与宿主植物密切相关.在分离的2属11种丛枝菌根真菌中,近明球囊霉(Glomus claroideum)仅分布在沙打旺根际,透光球囊霉(G. diaphanum)仅出现在塔落岩黄耆根际,而皱壁无梗囊霉(Acaulospora rugosa)仅出现在柠条锦鸡儿根际.在沙打旺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高,而在柠条锦鸡儿和塔落岩黄耆根际,丛枝菌根真菌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低.土壤采样深度对孢子密度和定殖率有显著影响,最高定殖率和最大孢子密度均出现在10—20cm土层.孢子密度与泡囊、菌丝和总定殖率呈正相关.在评估荒漠生态系统和豆科不同植物形成菌根的能力时,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孢子密度、菌根定殖程度是十分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青格勒图元上都的典型沙化梁地为研究样地,2013年8月于梁地阳面的底、坡和顶样地,分5个土层(0~10、10~20、20~30、30~40、40~50cm)采集沙蒿根围土壤样品及根样,探讨沙蒿根围AM(arbuscular mycorrhizal)真菌在不同坡位上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分析风蚀水蚀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的定殖率和孢子密度与样地和采样深度密切相关,梁底显著高于梁坡和梁顶,随着土层加深,孢子密度显著降低.AM真菌总定殖率平均为82.8%,土壤孢子密度平均为2.86/g.不同样地,随坡位变化,由梁底到梁顶土壤养分含量逐渐降低,梁底土壤有机碳、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明显优于梁坡和梁顶;在不同样地间,随土层加深土壤养分含量也逐渐降低;梁底球囊霉素含量明显高于梁坡和梁顶,且随土层加深,球囊霉素含量显著降低.沙蒿根围总球囊霉素在土壤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570mg/g,在土壤有机碳中的质量分数为21.12%.相关性分析表明,孢子密度及AM真菌总定殖率与土壤湿度、有机碳、有效磷、碱解氮、球囊霉素、磷酸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丛枝菌根真菌的增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目前国内丛枝菌根真菌的主要增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以三叶草作宿主植物,采用单孢和多孢两种接种方法,分别将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和网状球囊霉,在土培、沙培、水培的条件下进行增殖.收获后分别测定它们的侵染株率、侵入点的密度和侵染率.研究结果表明,三叶草是理想的宿主植物,其在液培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侵染能力最高,沙培法法次之,土培法最低,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对三叶草侵染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0.
巨孢球囊霉的富集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三叶草为寄主植物,不同比例的土沙混合物(1∶1;3∶2;3∶1)为培养基质分别接种2种巨孢球囊霉真菌孢子,富集培养100 d后取样调查.结果表明,玉米和三叶草都能与珠状巨孢球囊霉和玫瑰红巨孢球囊霉共生形成丛枝菌根,锥虫蓝染色菌根显微结构清晰;菌根侵染率三叶草高于玉米;不同寄主植物和培养基质对AM真菌富集培养产孢的影响有明显差异.以三叶草为寄主,土沙比为1∶1时,玫瑰红巨孢球囊霉产孢率最高,达211个/100 g基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AM真菌促进丹参生长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以非灭菌土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施P量与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生长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摩西球囊霉对不同施P水平下丹参生长有显著影响,能够提高丹参根系菌根侵染率,但高施P量...  相似文献   

12.
在盆栽条件下对玉米接种5种不同AM真菌:地表球囊霉、光壁无梗囊霉、单孢球囊霉、根内球囊霉以及土著AM真菌,研究不同AM真菌对玉米的促生效应.结果显示不同AM真菌均能够成功侵染玉米根系,但对玉米生长的促生作用存在差异,除了单孢球囊霉外的4种AM菌剂均对玉米地上部分的生长产生显著的促进效应.对玉米地下生物量而言,只有土著AM真菌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所有AM真菌菌剂均没有显著增加玉米的根长.从综合效应而言,根内球囊霉促生效应最显著,单孢球囊霉对玉米没有显著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不同AM真菌对同一宿主植物促生效应不同,只有选择合适的AM真菌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河北峰峰矿区构树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河北峰峰矿区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对污染环境的生态适应性,2016年10月从峰峰矿区义井镇、界城镇与峰峰镇样地采集构树根围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系统研究AM真菌种质资源、生态分布以及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共分离鉴定AM真菌8属43种,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球囊霉属(Glomus)为广谱生态型属,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infrequens)、凹坑球囊霉(G.multiforum)为广谱生态型种.义井镇AM真菌香农-威纳指数、均匀度和种丰度最高,界城镇最低.峰峰矿区重金属镉和锌含量超标.相关性分析可知,孢子密度与总球囊霉素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碱解氮显著正相关,与镉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总球囊霉素与有机碳显著正相关,与镉含量显著负相关.峰峰矿区构树部分地区部分AM真菌孢子具有颜色深、表面网纹间隔致密等生态适应性特征,有利于AM真菌在污染土壤中分布和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以三叶草作宿主植物,采用单孢接种和多孢接种.接种摩西球囊霉、地表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和网状球囊霉,在土培、沙培和液培3种条件下进行增殖.收获后分别测定丛枝着生率、泡囊的数量和产孢量等重要的生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土培法、沙培法、液培法都可用来生产接种剂.但生产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所测定的各个指标在液培条件下都较高.沙培法次之,土培法最低.参试的5个菌种都对三叶草表现出亲和性.其中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各项指标都较高.适于生产菌剂;多孢接种较单孢接种具有显著的数量优势.单孢接种可用于菌种纯化.  相似文献   

15.
AM真菌与施N量对白术幼苗化学成分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非灭菌土壤为生长基质,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施N水平下接种丛枝根菌(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对白术幼苗化学成分和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对AM真菌的接种效果有显著影响,接种AM真菌提高了白术根系菌根侵染率、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保护酶活性,增加了根系全N含量和植株总干重.土壤施N量为0.15~0.3 g/kg时AM真菌接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基质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对桑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条件下桑树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后的生长情况,以筛选适合桑树育苗的基质和AM真菌种类,为桑树的生态和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Ga(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Gc(苏格兰球囊霉Glomus caledonium)、Gi(根内球囊霉 Glomus intraradices)、Gv(地表球囊霉 Glomus versiforme)、BGCH(透光球囊霉Glomus diaphanum BGC HEB07A)、BGCX(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 BGC XJ03C)6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设置P1(牛粪、菇渣、珍珠岩、黄心土体积比6.0:3.0:0.5:0.5)、P2(牛粪、菇渣、珍珠岩、黄心土体积比6:2:1:1)、P3(黄心土)3种基质配比,研究不同基质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桑树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Gc、BGCX和BGCH 3种AM真菌对桑树根系的侵染率最高,且基质P1中的侵染率显著高于P2和P3; 接种Gc和BGCH桑树种子的发芽率最高,且在基质P1中表现更好; 接种AM真菌桑树的株高、地径、根系表面积、根系总长度、根尖数量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未接种的桑树,以Gc、Gv和BGCH 3种效果最好,且在基质P1中表现更好; 接种AM真菌桑树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PSⅡ(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PSⅡ天线转化效率、实际原初光化学效率、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等参数值均显著高于未接菌种的桑树,总体上以Gc、Gv和BGCH 3种效果最好,且在基质P1中表现更好。【结论】AM真菌促进了桑树的生长,以Gc和BGCH 两种最优,且以基质P1最佳。  相似文献   

17.
以玉米、三叶草为寄主植物,不同比例的土沙混合物(1:1;3:2;3:1)为培养基质分别接种2种巨孢球囊霉真菌孢子。富集培养100d后取样调查。结果表明:玉米和三叶草都能与珠状巨孢球囊霉和玫瑰红巨孢球囊霉建立共生关系形成丛枝菌根,经锥虫蓝染色后菌根显微结构清晰。但三叶草菌根侵染率高于玉米的侵染率。不同的寄主植物和不同的培养基质对AM真菌富集培养产孢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异。以三叶草为寄主,土沙比为1:1时,玫瑰红巨孢球囊霉产孢数量最高,约211个孢子/100g基质。这在国内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8.
为充分利用AM真菌资源促进中药材生长,2010年7-12月,连续从河北省安国市药材种植基地采集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根围土壤样品,系统研究了AM真菌时空分布及其与土壤碳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银花能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AM真菌最大孢子密度为59.02 g-1,最高定殖率为97%;孢子密...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AM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佳水平条件,采用L16(45)多因子正交实验对影响网状球囊霉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因素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优组合为A4B2C2D3E3,即pH 8,水琼脂质量浓度10 g/L,培养周期10 d,后熟条件20 d,培养温度28℃为最佳组合.同时发现在优组合下孢子不仅萌发得早,萌发率高,菌丝生长也很旺盛.  相似文献   

20.
蓝莓(Vaccinium spp.)根系结构独特,仅具细根而无根毛,接种AM菌根真菌后形成的互利共生结构有利于其生长,但机理仍不清楚.以‘布里吉塔’高丛蓝莓为材料,接种蜜色无梗囊霉(Acaulospora Mellea)、聚丛球囊霉(Glomus Aggregatum)、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及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4种AM真菌,采用石蜡切片法、平板计数法结合PCR-DGGE电泳等方法研究AM真菌对蓝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灭菌对照及自然对照组相比,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蓝莓生物量生长及新发继生枝总长,其中聚丛球囊霉处理植株生物量为自然对照下的137%;切片结果显示,接种AM真菌的蓝莓根内均存在菌丝、泡囊等典型的菌根构造,AM真菌能与蓝莓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上述结构在对照组则较少;4种AM真菌均提高了蓝莓根际蔗糖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酶活,但仅聚丛球囊霉对脲酶的酶活性有影响;另外,AM真菌接种后显著增加土壤中真菌种类,同时减少细菌菌群数量.以上结果表明,AM真菌能够显著改善根际微生态环境,改变土壤酶活,并最终促进蓝莓的生物量生长;4种候选菌种中,聚丛球囊霉的作用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