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细胞保护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至目前为止,在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中,HSP70的具体功能尚不明确.以再生能力极强的日本三角涡虫为实验材料,从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了在再生过程中显著调高的Djhsp70-4基因进行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受到外界刺激后,Djhsp70-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通过整体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到Djhsp70-4基因在整体涡虫身体两侧及再生芽基处有较强的杂交信号.利用RNA干扰技术敲低Djhsp70-4基因的表达量后,整体及再生组涡虫出现头部溶解现象.综上所述,Djhsp70-4基因可能在日本三角涡虫的稳态维持以及再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东亚三角涡虫cDNA文库中挑选出克隆M455,经BLASTP确定隶属于14-3-3ε基因家族,具有14-3-3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命名为Dj14-3-3ε基因.该基因含有完整的最大开放阅读框(ORF),编码蛋白约10.7 kDa.构建pET28b-Dj14-3-3ε原核表达载体,通过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表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在大肠杆菌中正常表达.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抑制Dj-β-catenin-1基因对涡虫再生的影响,构建了L4440-Dj-β-catenin-1干扰载体.将含有重组质粒L4440-Dj-β-catenin-1的HT115细菌经IPTG诱导后直接喂食涡虫.结果表明,Dj-β-catenin-1基因经RNA干扰后涡虫不能正常再生,面向后端伤口再生出一个头部而不是尾.此外,Dj-β-catenin-1基因的沉默还能使涡虫正常的尾转变成头.上述工作为进一步研究Dj-β-catenin-1基因在日本三角涡虫再生中的作用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日本三角涡虫染色体和分子分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日本三角涡虫是国际上研究涡虫再生和发育的模式动物,三角涡虫传统的分类学基础是以其生殖解剖学特征为依据.通过核型分析和RT-PCR技术,从核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三角涡虫的分类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和分子分类特征可以有效地辅助三角涡虫的分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水体中二甲基甲酰胺(DMF)对东亚三角涡虫的毒性作用.方法 急性毒性实验检测DMF对涡虫形态、死亡率的影响;抗氧化酶活力测定实验检测DMF对涡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彗星实验检测DMF对涡虫DNA的损伤.结果 随着DMF浓度的增加和...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innexin基因沉默后对涡虫表型的影响,构建了涡虫innexin基因的干扰表达重组质粒L4440-innexin.将重组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HT115感受态细胞,通过IPTG诱导表达后喂养涡虫.结果表明,涡虫表型发生明显变化,干扰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7.
利用体外转录的方法合成DjRock2基因的RNA探针,检测RNA探针效率后,对成体及再生过程中的涡虫进行原位杂交试验;将DjRock2基因插入到L4440载体中,构建L4440-DjRock2干扰载体,合成dsRNA并微注射涡虫,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干扰后再生过程中DjRock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结果表明:DjRock2基因在成熟涡虫中枢神经系统中特异性表达,再生过程中伤口处胚基位置有阳性信号;干扰成体涡虫在再生第3天,头部、中部、尾部都有胚基的形成,但是第5天开始伤口处细胞凋亡,成体干细胞没有完成正常的分化,头部、中部、尾部再生都受到抑制,不能正常完成再生,甚至死亡。RT-PCR技术检测到RNA干扰后DjRock2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Western blot检测到干扰后DjRock2蛋白的表达下调。所构建的L4440-DjRock2干扰载体干扰效率高,表型变化明显,从基因和蛋白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Rock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活性电泳技术,分析了涡虫切割后再生过程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涡虫去头后再生(第1 d至第7 d)过程中乳酸脱氢酶的表达存在差异,同一种酶在再生不同时期表达量不同,不同种酶在同一时期的表达量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离子液体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对日本三角涡虫的急性毒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离子液体曝露对日本三角涡虫摄食与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涡虫72h的LC50为313mg·L-1.在摄食实验中,离子液体处理组的摄食涡虫数均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质量浓度20mg·L-1时,摄食涡虫数在3次喂食后的不同时间点大多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再生实验中,前96h各处理组的再生涡虫数均较对照组少,且质量浓度20mg·L-1的3个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由此可见,离子液体对涡虫的摄食和再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该影响具有剂量——效应关系.此外,本文也对离子液体影响涡虫摄食、再生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华北陆栖涡虫初报——土笄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笄蛭又名土蛊,是一种陆栖涡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Playhelminthes,涡虫纲Turbellaia,三肠目Tricladida。本目共分三个亚目,其中海栖亚目Maricola与内陆无关。湖栖亚目Paludi-cola,我国刘增智1989把已知的七种及其分布均基本澄清,如典型的东亚三角头涡虫Dugesi-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东亚飞蝗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s)表达与代谢能力的相关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东亚飞蝗沧州和天津种群9个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个GSTs基因在东亚飞蝗不同发育阶段具有表达差异,基因LmGST1、LmGST3、LmGST5、LmGST7和LmGST8随着蝗虫的生长发育表达量增高,这些基因可能影响虫体对有毒化学物质的敏感性.沧州种群GSTs的表达水平高于天津种群,据此推测沧州种群个体对有机磷农药的代谢解毒能力强,对杀虫剂的敏感性低.  相似文献   

12.
利用空气干燥法对采自海南岛黎母峰主峰、鹦哥嘴黑榄桥、尖峰岭天池3个采集地淡水三角涡虫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三个采集地三角涡虫种群体细胞染色体基数均为8,其中,黎母峰主峰三角涡虫种群体细胞染色体以二倍体为主,占比82.24%,核型公式为2n=2x=16=16m;鹦哥嘴黑榄桥三角涡虫种群体细胞染色体以三倍体为主,占比94.17%,核型公式为2n=2x=16=16m;尖峰岭天池三角涡虫种群体细胞染色体为二倍体和三倍体的混合倍体,多数为二倍体,占比55.2%,少数为三倍体占比33.6%,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6m和2n=2x=24=24m.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林木植物中果胶甲酯酶PME的功能,本研究中,我们从毛白杨中克隆出拟南芥PME34的同源基因PtoPME34-1,阐述了该基因在毛白杨中的生物学功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毛白杨PtoPME34-1基因与毛果杨PtrPME34-1序列相似性为100%,与拟南芥AtPME34序列相似性为93%.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PtoPME34-1基因在所有组织都有表达,在基部茎、木质部的表达量较高,在老叶表达量最低.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PtoPME34-1-GFP融合蛋白定位在烟草叶片细胞壁.毛白杨PtoPME34-1基因过表达显著提高植株的抗旱性.毛白杨PtoPME34-1和PtoPME34-2基因的双突变体植株中果胶甲酯化程度升高,且植物抗旱性也显著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证实PtoPME34-1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抗旱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目前世界上已记录了淡水涡虫380多种。我国淡水涡虫的种类和分布缺乏全面调查研究。杜增瑞(1934) 曾调查过北京的涡虫;杜增瑞、朴相根(1959) 论述了三角涡虫(Dugesia=Euplanaria gonocephala)在中国和朝鲜的分布;黄浙、杜增瑞(1956) 报道了昆明的涡虫;奥川一之助(1940) 调查过我国东北三省的涡虫。根据文献记载,我国淡水涡虫已发现4种,即西藏多眼涡虫(Polycelis tibetica Hyman 1934) 、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 Ichi-kawa et Kawakatsu 1964) 、宫地涡虫(Phagocata miyadii Okugawa 1939) 和上野涡虫(Phagocata uenoi Okugawa 1939) 。西藏多眼涡虫头呈弓形,眼数十个到百余个,呈八字形排列。日本三角涡虫头为三角形,眼2个。宫地涡虫头截形,眼2个。上野涡虫头截形,眼8~15个。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索应用基因敲除技术研究三角褐指藻基因功能的研究体系,本文以三角褐指藻甘油激酶基因作为靶基因,构建了同源重组基因敲除载体,利用微弹轰击法将该载体成功转化至三角褐指藻中,经100μg/mL Zeocin筛选和PCR验证获得了34个阳性转基因藻株;并进一步对三角褐指藻甘油激酶基因敲除转基因藻株的甘油激酶表达量和生长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胞外甘油兼养不影响转基因藻细胞生长,甘油激酶不表达或表达量降低.本文通过构建敲除载体,完成了遗传转化,筛选获得阳性转基因藻,并进一步研究了转基因藻的性状,最终建立了应用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技术靶向研究三角褐指藻基因功能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以日本三角涡虫cDNA为模板扩增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产物进行测序和拼接。经与NCBI核酸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产物的cDNA长度为1168 bp,开放阅读框ORF长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具有actin蛋白家族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8.
棕榈酰蛋白硫酯酶1(palmitoyl protein thioesterase 1,PPT1)能够催化棕榈酰蛋白的去棕榈酰化修饰,通过调节蛋白的棕榈酰化修饰参与多种细胞生物学进程.从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白细胞cDNA文库的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中获取PPT1基因片段,经RT-PCR扩增获得七鳃鳗PPT1蛋白的全序列cDNA.基因全长为972bp,编码323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36.6kDa,等电点为5.91,并含有1个信号肽.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日本七鳃鳗PPT1与其他物种PPT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到PPT1基因在七鳃鳗的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白细胞、心脏、肠、鳃中表达量较高,在肝脏中表达量最低.本研究为探讨七鳃鳗PPT1功能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Pb^2+对日本三角涡虫急性毒理作用及其6种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急性毒理实验,观察了Pb2+对日本三角涡虫(Dugesia japonica)的损伤状况,并探讨了Pb2+对涡虫体内LDH、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等3种代谢酶和SOD、CAT和GSH-PX等3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Pb2+对涡虫的24h、36h、48h急性毒理作用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85.1μmolL-1、402.8μmolL -1、279.2μmolL-1;结果还显示Pb2+浓度越高涡虫的致死时间越短,在相同时间内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涡虫死亡率也随之升高,并且随着Pb2+处理时间的延长涡虫死亡率与培养液中Pb2+浓度的正相关性逐渐提高.另外,Pb2+胁迫对涡虫体内6种酶的活力均有明显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三角涡虫是一种对Pb2+污染非常敏感的低等动物,在水体Pb2+污染检测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三角涡虫是扁形动物门涡虫纲的代表动物,其独特的结构和极强的再生能力在研究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中受到重视。但作为实验材料其个体较小,要取得足够量的组织存在困难,是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涡虫在受伤或被截断后,可以依赖体内的副胚层干细胞完整再生,因此,利用人工切割和饲养的方法可以培养大量的单克隆涡虫品系。研究目的在于建立涡虫单克隆群体的养殖体系标准,为后续的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