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2000年,全球刮起一股石油涨价风,每桶10美元的油价半年之内涨到了35美元,德国汽油价格由每公升1.62马克攀升至2马克。祸不单行,德、法等国政府又不合时宜地推出增加燃油税政策.无疑令消费雪上加霜。9月初,法国工人首先发起抗议活动,一时间,出租车、卡车堵塞了巴黎交通干道。紧接着,英国掀起第二次抗议浪潮,  相似文献   

2.
英国的十二万邮政员工7月中旬举行了一次全国性的罢工,抗议政府拒绝给邮政员工增加12%的工资。罢工时间共持续了两星期之久。这是七十年来英国邮政工人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大罢工,也是1890年以来,英国政府公务人员的第一次全工会范围的罢工,它打破了所谓公务员依法不得采取罢工行动的禁令。这一行动是对保守党政府限制工资政策的有力打击。 7月16日是邮政员工工会举行正式罢工的日子。那一天,全国的两千多分信站都关了门,十万个邮筒都没有人去收信。仅在伦敦一地,这一天就堆积了一千五百万件包裹和信件。在各大城市,成千上万的罢工邮政工人举行了游行示威。伦敦的两万五千邮政工人从一清早就在温波尔街集合,有的人是从十几哩以外  相似文献   

3.
赵萌 《世界知识》2022,(10):56-57
<正>5月1日,欧洲多国爆发抗议示威活动。“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大游行。三年后,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将这一天作为劳动者的节日正式固定下来。法国内政部披露,今年共有11.65万人参加了在巴黎、里尔、南特、图卢兹、马赛等地举行的抗议示威活动。抗议者呼吁加薪,并要求马克龙政府放弃旨在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改革计划,在巴黎有抗议者打砸商店并纵火,警方逮捕了54人。  相似文献   

4.
9月1日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理论性和报道性杂志“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中文版创刊号发行。冰岛政府照会英国,对英国渔船侵入本日生效的新的领水范围提出最强烈的抗议。 9月2日朱德副主席在越南驻华大使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讲话,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在台湾地区的挑衅行为,并指出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粉碎帝国主义的挑衅。 9月3日苏联照会美国,抗议美国把气球放入苏联领空。 9月4日我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我国领海宽度为十二浬,这项规定适用于我国的一切领土。中、苏、朝、越四国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自8月28日至今在平壤举行,通过蒙古人民共和国入会。杜勒斯在艾森豪威尔授权下发表声明,公然威胁要扩大美国在台湾海峡地区的侵略范围,对我国进行战争挑衅。  相似文献   

5.
大事记     
11日印度同意第七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印举行。阿富汗游击队袭击苏联驻喀布尔使馆。英国各大报因工人罢工而停刊。12日我国和孟加拉国签订贸易议定书。美苏6月底开始的日内瓦削减战略武器会谈体会。欧洲共同体再次呼吁美国撤销对苏联天然气管道的禁运。葡萄牙议会通过新宪法。墨西哥决定不向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出售石油。  相似文献   

6.
当地时间2011年4月11日,伊朗德黑兰街头,一个小女孩随着母亲前往沙特使馆前参加抗议活动,声援巴林的反政府示威。3月13日,海湾国家巴林示威群众与警察发生流血冲突。次日,超过1000名沙特士兵出兵巴林,协助巴林王室维护局面。4月15日起,巴林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动乱态势开始升级。论影响力,巴林远不及埃及,但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巴林的动乱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7.
今年1月底,在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举行了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和阿曼海湾6国石油部长会议。为了确保今后石油运输的安全,六国一致同意改变原来经由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输油的路线,今后将逐步经红海——曼得海峡或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输  相似文献   

8.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它是在十九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先进的工人阶级奋起反抗资本家延长工作时间和残酷剥削工人的斗争中产生的。一八三四年三月一日,英国纺织工人掀起了建立八小时工作制的“总罢工”。一八六六年八月,美国工人在巴尔的摩举行全美工人大会,发表宣言,要求在美国各州都实行八小时的标准劳动日。这一倡议得到国际工人协会的支持。一八六六年九月三日,国际工人协会在日内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一八八六年  相似文献   

9.
1日 1786年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在维也纳首演。1851年在伦敦海德公园举行的“世界大博览会”开幕。1886年美国芝加哥等地工人举行大规模罢工和游行,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此日后来被定为国际劳动节。1926年英国矿工举行大罢工,一直持续到当年  相似文献   

10.
人民的反英浪潮今年4月,位于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群岛,连续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要求独立的斗争浪潮。 4月初,马尔代夫人民在首都马尔举行了一次声势空前浩大的反英示威游行。示威群众愤怒地捣毁了英国皇家空军基地呼卢尔机场。4月14日,马尔代夫人民又举行一次示威游行,抗议英国驻马尔代夫的外交人员进行非法活动和英国军舰对马尔代夫渔船进行武力挑衅。示威群众把英国驻马尔代夫代表包围起来,高呼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口号,要求英国代表离开马尔代夫。  相似文献   

11.
“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光辉节日的诞生和发展,是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的名字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节日的诞生和恩格斯“五一”,是在斗争中诞生的节日。为了它,无产阶级曾经付出了血的代价。一八八六年五月一日,美国一万多个企业的三十五万工人总罢工,参加了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示威游行。美国工人阶级团结一致的斗争,使二十万工人缩短了工作日,给资产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在芝加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最为激烈。五月三日,在麦考密克农业机器制造厂的罢工工人组织的盛大集会上,资产阶级蓄意破坏罢工斗争,纠集民团和打手,打死了六名手无寸铁的工人。五月四日,工人们在事件发生的草市广场举行抗议大会。当场,破坏分子投掷了炸弹,警察向工人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多人,几百名工人被捕。后来,甚至将七名工人领袖判处死刑。一位被判死刑的工  相似文献   

12.
鸣涧 《世界知识》2011,(21):52-53
今年以来,全球目睹了此起彼伏的抗议乐成,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年初,突尼斯、埃及、海湾地区爆发了排山倒海的抗议活动,余波尚未平息;年中,英国、以色列、德国、希腊也发生丁骚乱和抗议。近一个月来,这样的疾呼与喧嚣又有了新焦点,“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在当今的美国渐成气候,西时月余而方兴未艾,国际媒体不禁感慨,纽约也快变成示威之都了。  相似文献   

13.
数字     
英国石油公司3月2日证实,已就2010年4月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的集体诉讼与原告方达成和解协议。原告方代表超过1075人的权益,包括因为漏油事件而失业的渔民、参与油污清理致病的工人以及声称因为漏油事件而受到伤害的其他个人。英国石油公司预计将赔偿大约7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去年12月2日,几千名白发苍苍的老人迎着刺骨的寒风在巴黎街头举行示威,抗议法国政府对他们的虐待,要求增加年金。这是一些退休的工人和职员。名义上他们是依靠国家颁发的年金生活,但是年金每天只有二三百法  相似文献   

15.
<正>6月25日至26日,由美国和巴林合办的"和平促繁荣"经济研讨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举行。此次研讨会自宣布召开以来,有关与会方、议题等的猜测、质疑乃至抵制就从未停止过。除沙特、约旦、埃及、阿联酋、摩洛哥等国派官员出席研讨会外,多数阿拉伯国家并没有参加此次会议。作为  相似文献   

16.
<正>本轮加沙冲突爆发至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态度变化显著。其间,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在加沙问题上的分歧也不断暴露,尤其是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刻意和美国保持距离。与此同时,美西方国家内部也因加沙冲突产生尖锐对抗,一些政界人士对以色列的批评明显增多,民众不时举行大规模抗议示威,表达对巴勒斯坦民众的支持和同情,抗议本国政府对加沙人道主义灾难的漠视。  相似文献   

17.
1日格陵兰实行内部自治。 3日英国举行战后第十一次大选,保守党获胜。撒切尔夫人于五日宣布组成新政府。 6日奥地利大选揭晓,社会党再次获胜。美国各地七万名群众示威,抗议政府的核动力政策和使用不安全的核电站。 7日我国第一艘“中日友好之船”去日本访问。民主柬埔寨政府会议六日至七日举行,决定发展民族团结阵线,继续进行人民战争,打击越寇。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结束对美国八天的访问。联合国第五届贸易和发展会议在马尼拉开幕。 8日不结盟国家协调局决定邀请民主柬埔寨政府出席不结盟国家外长会议。 9日马来西亚总理侯赛因结束对我国为时八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东石油是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追溯一下英美在这个地区的石油争夺战,便可明白美英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消长与其矛盾尖锐的情况。自从1901年英国垄断资本根据特阿西协定首先侵入伊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近二十年中,英国一直是这个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的垄断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本在政府支持下,和英国在中东展开了斗争,结果美国获得了一些租借地,取得了一些石油公司的股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本加紧侵入中东,不到几年功夫,美国在人力物力的优势下挤垮了英国在中东横行了半个世纪的霸权。今天,控制中东丰富石油资源的已经是美国而不是英国。英国“金融时报”发出过这样的哀鸣:“近三十年来英美争夺中东势力范围的斗争的每一个回合。都使英国所占的中东石油资源的份额减少一些。”英法侵埃失败后,美国击败对手的优势更加强了。新的力量对此使美国有了把英法从中东徹底排挤出去的可能。所谓“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大事日志     
6月15日苏联照会日本,谴责美国利用在日本的军事基地侵略苏联,指出日本政府现行的方针会给日本招致严重的灾难。6月16日美日反动派被迫宣布艾森豪威尔无限期延期访问日本。6月17日我福建前线司令部发表告台、澎、金、马军民同胞书,宣布我军炮轰金门,举行反美武装示威。6月18日阿尔巴尼亚列希主席自12日至今访问越南。日本三百六十万工人举行罢工或工作场所大会,要求岸信介下台和废除日美军事同盟条约。6月19日日本共产党、日本社会党、日本工会总评议会分别发表声明,不承认岸信介集团所宣布的日美军事同盟条约“自然成立”。东京四十万人举行抗议大示威。  相似文献   

20.
恶性循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政府向美国借了三十七亿四千万美元的重债(1945年12月),来医治战争的创伤。这笔借款所附带的条件有损于英国的主权,也就加深了英美的矛盾。十一年来,英美两国在经济方面,尤其是在中东石油方面所进行的斗争一直是十分尖锐的。可是英国始终处在劣势地位。1951年英国被迫放弃了伊朗的阿巴丹炼油厂,今年又出卖了特立尼达石油主权,这些就是英国忍痛让步的显著的例子。但是英国究竟不甘示弱,1954年它提出了“要贸易,不要援助”的口号,就是它要摆脱美国经济约束的意愿的表现。今年它不顾本国经济的难关重重,而调兵遣将,伙同法国和以色列向埃及狂妄侵略,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同美国争夺中东的石油利益。这一场军事冒险竟瞒着美国而发动这一点也正说明英美矛盾深刻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