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巴西的第二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震撼,少有的、对比强烈的、截然相反的两种震撼。首先是它的美,美得让人震撼……里约的美,不是一般的美,一处的美,修饰出来的美,而是天造的美,处处的美,融合于天地的美。你看那山水,像上帝随意扔出来的,自然的让人叫绝,和谐的令人称道,美的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2.
一、情、理触动 “美读”震撼心灵 语文教学处处皆有情,美文、佳作处处有经典。有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也有人物内心的真情流露与文章的气势贯通,情、理的触动都能激起作者与读者之间强烈的共鸣。因此,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文本中丰富的语言内涵,而且更应该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文本中的遣词造句,乃至布局谋篇等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语言运用上的继承和创新,形成语言不断优化之趋势,用“美读”来感染学生,结合“美学”理念,传递“美感”,震撼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这是一个及时的信号《科技智囊》3月号的封面标题带有强烈的震撼力,感受震撼之余不禁让人叩问,这所谓的强烈信号到底是什么?似乎在卷首语中已经开宗明义地道出了答案,强烈的信号是对两位获得500万元奖金的科学家同江泽民主席站在一起的诠释。曾几何时,我们感慨“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我们为很多科技成果被束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欧美作家首先认识到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生态思潮开始涌动,生态文学的作品越来越多。美国著名生态文学作家爱德华·阿比的《孤独的沙漠》强烈体现了生态文学中的审丑意识。美是文学作品研究的永恒的主题,生态文学作品也不例外。首先应是审美的。生态文学作品要描写自然之美、环境之美,更要呵护人类所在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份美。然而生态文学中的审丑意识,更要揭露丑,审视丑,给人以震撼,《孤独的沙漠》中揭露了人性之丑,政策之丑,也描述了自然之丑,这一切丑的揭露和描述都是为了让人们更有心地去维护生态之美。  相似文献   

5.
与男性相比,女性爱美、求美的欲望更强烈。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通过《简·爱》,以其独特的视角对上述心理、行为进行了深入思考,当然也形象地表现了作家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即人之美是美在心灵、美在纯朴、美在自然和美在气质等。  相似文献   

6.
<正> 数学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它曾使多少人如痴如醉.数学美对人们产生的强烈感染力,可以驱使人们对数学热切追求.然而,数学美与艺术美一样,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轻易体会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要把数学美的特征:简单性、统一性、对称性和谐性充分体现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获得乐.这是促使学生产生最佳动机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代数教学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充分体现数学美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桃花扇》通过李香君和侯方域二人爱情故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兴亡感慨。这是一部爱情的悲剧,因主人公不屈的抗争给人以美的引导;这也是一部政治的悲剧,由于正义的毁灭给人以美的震撼;这更是一部人生的悲剧,不息的追求,最终却要面对失败的结局,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无限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正>何谓"美",它是通过艺术的美化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同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的东西总能让人赏心悦目,爱美,求美,也是儿童的基本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欣赏美,享受美,于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渗透美,促使儿童对小学的英语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儿童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岁末,日本媒体一则报道在其国内和国际政学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报道指出,美军自2000年来,向日本至少12所大学及机构的研究人员提供了超过两亿日元的科研经费,涉及材料、激光等诸多领域。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强化的背景下,这一信息显得格外敏感,让人不得不对美日在军事技术合作上的发展动向产生强烈关切。美日军事技术合作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0.
中学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聆听音乐、音乐想象和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让学生在音乐音响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进而在音乐的天地里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教得生动、学得主动;练得灵动、评得感动。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育德长知,这样的美术课才是一节好的课,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我认为美术课的目的就是以美育心、以心赏美,最终达到以美育人。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语言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只有真正领会了英语语言的美,才能激发出审美的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掌握英语的愿望。本文从音、形及修辞这几个方面阐述了英语语言之美,让原本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英语语言展现出美的一面,把机械的英语学习变成一种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从语言学层面来看,科技英语文章标题及其翻译主要有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宾结构、陈述句式、疑问句式等五种结构。无论哪种结构,设定标题的准则都应当是:以高度概括的方式向读者传递文章信息;方便读者查找、分类及选择。高质量的科技英语文章标题及其翻译应蕴涵朴素美、典雅美、新颖美、生动美、庄重美、震撼美以及神秘美等美学效果中的一种或几种。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台湾著名的散文大家,张晓风是一位"以动写静,化美为媚的能手",其散文语言不仅富有古典美、色彩美、音乐美,而且充满强烈鲜明的动感,形成一种扑面而来、让人印象至深的动态美。她特别讲究动词的运用,其动词不仅用得精、巧,并且动量足、气势丰沛。此外,她大量运用拟喻,并配合通感、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示的不仅是自然景观的静态的外在之形,更令自然之物充满张扬饱满的生命精神,散发出独特的动感魅力。  相似文献   

15.
明天 《青年科学》2009,(9):30-31
硝烟散尽,震撼犹在。中俄两军在“和平使命-2009”联合反恐军演实兵演练中所体现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战法留给人们的震撼,远比演兵场上的炮声、火光、硝烟更为强烈且持久。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产品力的问题,不由就想到了Apple的产品力和影响力。我的一个朋友就收集了历年来几乎所有的Apple产品,iPad平板电脑、iPhone智能手机、MacBook笔记本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这种对Apple的热爱远不只她一个人吧。看看满大街持有iphone手机的人们,好像时尚品一样让人目不暇接;看看Apple专卖店攒动的人群,时时让人感到一种震撼的力量;时不长就推出的Apple新产品,更让人有一种牵挂的情怀。时尚也好、偏好也罢,爱恨交加也算,总之就是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7.
少年皆英俊读史最令人震撼的是少年才俊,而中年庸碌。仿佛冥冥注定,让一个人从阳光般亮点到平淡无奇。很多人感觉到自身的堕落、毁灭。然而如夜色的降临,非人力可及。  相似文献   

18.
黄翀 《海峡科学》2005,(3):46-47
<呼啸山庄>以其强烈的爱恨情仇震撼着世人,引起世界文坛的广泛关注.本文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经历和性格分析小说的内容以及人物的塑造,寻找二者之间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9.
一、中学生的美育观分析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方式。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追求美的客观条件,同时,也从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满足中学生追求美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第一,追求美,却不善于识别美。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对于区别美与丑的标准往住是模糊的,因此,对于什么是美则容易产生错觉。青春期的中学生有着特别强烈的好奇心理,他们常把“新”、“特”、“奇”视为美,这种现象当前比较…  相似文献   

20.
石评梅的散文,篇篇冷艳,字字情真,细腻哀伤里缠绕着浓烈奔放的情感,凄冷寂寞中融合着美艳绮丽的浪漫,爱与愁的结合,冰与火的交融,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她的散文语言具有古典美、清妙美、音乐美、诗意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