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下采矿必然会引起采空区围岩的崩塌,围岩向采空区的移动可能涉及到地表,造成地表的陷落.采用充填法,留矿柱法等措施能够减轻地表的沉降.本文借助Ansys进行网格划分后,将其导入Flac数值计算软件中.Flac软件能模拟开采、回填、再向下开挖、再回填等过程,与实际开采和充填一致.对金山店铁矿东区分别进行不充填、20%充填、50%充填的地下开采进行模拟,研究采矿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分析得出下盘稳定性好于上盘,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在量级上相当,充填越多越能减轻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2.
江西东乡枫林铜矿床上部为铁鸽矿体,下部为硫化铜矿体。1966年以来对上部的硫化铜主矿体基本采尽,而上部铁鸽矿体仍处于采空区而被废弃。下部铜硫矿体的采矿方法是采用尾砂充填,采空区上部未出现大面积沉陷和崩落。经实验测试,上部铁鸽矿体原矿品位WO3为0.425%,选矿回收率达36.47%,综合回收品位可达0.155%,已相当于国家储委规定钨的最低工业品位。随着选矿科学技术的发展,选矿回收率会有提高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高应力大阶段二步采场高效安全回采,采用ANSYS对二步采场分段开挖过程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各分段采场顶板和充填体的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场顶板处产生的最大拉应力(0.21~0.36MPa)大于矿体的抗拉强度值(0.17MPa);充填体距离采场顶板1m位置处有最大压力(0.90~2.00MPa),接近其抗压强度值(2.00MPa);随着开采分段向上推进,采场顶板的拉应力和充填体内的压应力均有降低趋势。针对数值模拟中二步采场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采用预护顶中深孔下向凿岩分段充填法回采二步矿房,预护顶采用预应力树脂锚杆+钢带(金属网)+喷浆联合支护方式,并根据数值模拟中获得的松动圈半径确定了支护参数。将支护方案应用到工程试验,试验采场安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充填体强度设计知识库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充填矿山的工程实践资料,并用分形维数来表征充填材料的级配特性,将矿体埋藏深度、矿体长度、矿体厚度、充填体暴露高度、充填体暴露面积及充填材料分形维数6个因素作为输入,充填体设计强度作为输出,建立了充填体强度设计的神经网络知识库模型.为了避免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以及收敛速度慢等缺陷,采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优化,提高了神经网络学习效率.通过对知识库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其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研究表明,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充填体设计强度必须随之增大;充填体侧向暴露面积越大,所要求的充填体强度越高.将该模型应用于三山岛金矿,设计了合理的充填体强度.  相似文献   

5.
程潮铁矿的矿体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而逐渐西移,导致选矿车间下保安矿柱所占矿量不断增多,故拟采用联合开采方法回收-430~-500m阶段矿体:充填法回收选矿车间下预留保安矿柱;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保安矿柱以外的其他矿体。为了研究联合开采时回采顺序对地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不同回采顺序下地表监测点的垂直位移,确定地表沉降最小且施工组织容易的回采顺序组合为最优方案,即充填法采用"中-左-右"以及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用"左-右-中"的回采顺序。模拟开采结果表明,在该回采顺序方案下,选矿车间区域的地表稳定性、充填采场及隔离矿柱的安全性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6.
作者运用边界单元法分析了湘西金矿充填料矿体二次回采采场围岩中的应力,确定了采场顶板中拉应力区和免压拱的位置,首次提出了利用免压拱控制采场顶板稳定性的观点;以此为基础设计和实施了回采前采用长锚索预控顶,回采时采用锚杆、金属网和喷浆护顶,回采后采用尾砂胶结充填采空区的联合控顶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控顶方案是非常有效的,可在同类极不稳固顶板的稳定性控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高应力破裂岩体地压显现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官庄铁矿进路开挖以后支护巷道破坏严重,其围岩变形为无收敛变形的情况.为掌握其地压活动规律,应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并考虑岩石本身的蠕变特性,模拟其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进路开挖过程,对进路开挖过程巷道围岩应力变化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进路开挖,进路会出现片帮、底鼓和顶板下沉等现象;在矿岩接触带出现高应力集中,导致两进路之间的间柱破坏严重,并随着进路开挖应力逐步向新开挖两进路之间的间柱转移;开挖顺序造成边界矿体出现高应力集中,导致边界矿体难采.采用锚网支护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确保开采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金属矿床开采环境较为复杂,采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法开采,利用已经掌握的关于空区几何形态、矿岩特性等已知条件,建立矿体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使用充填法开采矿体的稳定性.生产结果表明,应用数值模拟结果指导采矿方法和开采工艺设计是合理的,模拟结果为类似条件下矿山的开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用沙坝矿急倾斜破碎矿体属于难采矿体。由于矿体破碎,脉内凿岩巷道难以进行支护,作业环境安全性差。对急倾斜破碎矿体现场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后,在原预护顶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基础上加以改进,采用再造顶板下向分段交错充填法。该方法在分段上部再造1个钢筋混凝土顶板;且上下分段矿房矿柱交错布置,可对上部矿体起到部分支撑作用,有效防止了上部破碎矿体垮落,工人可在顶板护顶下进行安全高效作业;由于分段高度增加,凿岩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采场生产能力并未由于顶板再造工序的增加而降低,可满足矿山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0.
在地表不允许崩落的情况下,松散破碎矿体回采,不能采用崩落法和空场法,而胶结充填成本又太高.文章以大宝山矿2#主井②矿体为例提出采用胶结充填回采矿柱、干式充填回采矿房,连续采矿、分步实施的采矿方法,就采矿工艺、充填方法、安全保障措施进行探讨,与传统方法相比,在安全、效率、成本、回采率、最低可采品位等多项安全、技术经济指标上取得了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共轭梯度法是求解无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的几种计算公式,通过几个典型计算实例,对精确一维搜索下所述几种β_k的几种计算公式所决定的算法的收敛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的数值计算过程、收敛速度及全局收敛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2.
用密度梯度管法、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衍射分峰法,测定聚萘酯(PEN—2.6)的结晶度,并对3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对于给定的液压支架四连杆机构,建立了支架高度与后连杆水平夹角之间的关系式,分析了三角方程的特点,采用牛顿下山法解三角方程,迭代次数是0.618法的三分之二,使支架运动分析及力学分析大为方便。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对外圆磨床砂轮架结构进行了振动分析,比较了实模态和复模态的分析情况。结果发现,对于少自由度系统来说,两者相差不多。由于实模态分析比复模态简单得多,因此对于少自由度系统,用实模态分析已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微波非电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着重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经常采用的几种微波非电量测量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6.
围岩变形量测是地下工程监控的主要内容.得到的变形曲线不仅记录了地下工程开挖后渐趋稳定或失稳的过程,而且反映了其瞬时特性,论文通过对变形曲线的分析,提出了研究围岩变形形态的特征值法;在大量实测资料基础上,介绍了特征值法在围岩变形形态分类中的应用。图5,表2,参6。  相似文献   

17.
分析模态与实验模态综合技术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将实验模态分析引入模态综合中,由子结构参数识别结果,结合分析模态的计算,求得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处理大型结构的建模方法。文中针对下列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1)转角模态及剩余模态的测试; (2)剩余质量对综合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平面框架的实验分析和仿真计算,证实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与优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导出了混合方程递推公式的直接列写法。由于该方法的导出,使得计算机用暂态伴随模型法求解动态电路时,可以直接形成电路在不同时刻的混合方程。避免了重复、繁琐的矩阵运算,从而大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节省了机时和内存,使暂态伴随模型法有更加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把动坐标迭代法应用于下部钻具组合(BHA)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为BHA的非线性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而又有效的数值计算方法.给出了动坐标迭代法三维分析时有关变量的计算公式,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研究了不同井斜曲率和方位曲率对钻头侧向力的影响以及线性分析和非线性分析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20.
储层参数下限确定方法--以河南安棚油田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安棚油田是河南石油勘探局最新勘探开发的油田之一,根据最新钻井资料和老井复查地储层做出初步评价。根据所得的资料用Hobson法、产能法和浮力法确定出储层参数下降,并参考一定的储层划分标准将储层划分为三个等级,为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