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理论家,他有着丰富而独到的文学思想。就丰富性而言,他有着汉代一般文论家不具有的理论的体系性;就独到性而言,他的文论思想,不仅在汉代文论中是一种深刻而卓越的见识,即使对后代中国文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意识的发展,如“诗骚”传统的建立、文学创作论等,都有不可限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顾新苗 《科技信息》2008,(2):134-135
对古代文论今天有观照和转换两种阐释。"观照"是以古释古,强调还原历史上显性的文论范畴或隐性的文论系统;"转换"则着重要求以古释今或释今参古,即用古代的文论,包括概念与范畴、思想与精神等来主导或辅佐今天的文学理论。从文学和文论载体、批评对象、文学批评观念、批评主体思想特质等因素来看,古代文论具有浓郁的自足性和自适性,这也是古代文论观照较易、转换较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论是具有风格化特色的文论。其风格化特色的涵义是:(一)文论方式体现出艺术风格的特点;(二)风格专论达到较高境界。这使中国古代文论在思维方式、内在构成及文风等方面具有了重要特色与价值。其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哲学、宗教、政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开始关于心理过程、心理特性、心理状态的科学研究之前很久,无论中国和外国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被称之为“前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在我国,古代的哲学著作和文论著作,更是这种“前科学”的心理学知识的宝库。我国的心理学史研究,对许多重要的哲学古籍中的心理学思想,虽然还在筚路蓝缕地发掘、整理,但已取得斐然可观的成果,可是对丰富多采的古代文论显然关注不够。本文试图就刘勰《文心雕龙》一书,作一些心理学思想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古代有一些壮族学者,他们的哲学及社会思想,自有其特色,其思维的发展也体现出一定的规律。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的作品大都没有留传下来,这就给我们增加了研究的困难。这里只就现有的一些资料,提出几个。  相似文献   

6.
流行文坛多年的文论"失语"说,在看待文论遗产和文论传统等方面,均存在诸多理论误区。其致命伤,乃是重"话语",轻"生活",忽视古今文论各自的现实基础。我国独创性文论话语的匮乏,实乃根源于社会转型的社会失序,和由此而来的知识分子意义迷失,以及论者现实切己感和历史洞察力的薄弱。我国当代文论建构的当务之急,是走出"话语崇拜",从思想降到现实,从语言降到生活;以历史洞察力和理论勇气,提出真实时代问题和学术问题;凭借其独特理论个性,构建面向未来的新现实主义和新人道主义文论。继承古代文论遗产,也应以此原则决定轻重缓急和取舍。学院派人士,尤应警惕回避矛盾的惰性和玩弄"话语"的"名士"气。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古典文论史上与反讽相似的修辞概念和哲学表述形态的分析研究,认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反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它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形态,而且是与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哲学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观点会为人们理解中国传统小说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文学批评史研究的辉煌成果,迫使新世纪的古代文论研究必须向体系建构的方向发展。古代文论的存在形态具有零散性特征,但零散的理论形态中又存在着潜在的理论体系。如何将古代文论的“潜体系”建构出来而成为“显体系”,从而开拓出新的研究空间,是新世纪古代文论研究的迫切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提出了一对新的哲学概念:"世界"和"大地",其对艺术作品之构成的追问及"大地""世界"概念对艺术作品之审美要求与《文心雕龙·隐秀》中的"隐秀"思想相契合,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体现出人类对艺术审美的共通追求。由此比较尝试探寻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中西文论的对话之路。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误读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现代阐释学背景,伽达默尔以"艺术真理"代替传统文论中的认知真理,强调读者经验的历史性和"偏见"的合法性;二是尼采和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消解了传统对终极意义的追求,成为文学误读理论的哲学基础;三是语言哲学及形式美学的语言本体观念,索绪尔关于语言差异性的观念是误读思想产生的语言学基础,美国新批评传统为误读理论提供了方法论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卢佑诚先生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主要特色,在于长期坚守着古代文论研究的第三种范式。所谓第三种范式,既不同于从前的以古代文学来完全统领古代文论的研究,也有别于后来的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研究,它由两个基本原则的相互融合而构成:一是传统的问题阐释;二是现代的价值判断。第三种范式不仅纠正了传统范式的封闭性,而且克服了新兴范式的浮躁性,是建设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必经的长期历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梳理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的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后-70年代 、80-90年代、新世纪以来,厘清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文论研究在每个时期的特点及前后之间的联系。指出随着时代变化,研究话语由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向多民族文论发展,研究的方法与视角也由单一的文学理论向文化学、诗学、比较文学推进,并且整合社会学、宗教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使少数民族古代文论成为一门跨学科、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的研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古文论研究领域存在着若干需要清理的问题,例如因“失语症”的恐惧而引发的“现代转型”问题、现代阐释者究竟能否揭示古文论话语本真含义问题、我们研究古代文论对今天究竟有什么意义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来对古文论问题进行有效的阐释,等等,本文即就这些问题发表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失语症"与"巴列塔"是对当下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两个阶段的形象概括,并由此生发了中国古代文论在现代转型中所面临的严峻学理困境.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生存空间进行梳理,在文化焦虑的压抑下秉承中国古代文论的人文意蕴旨归,促使中国古代文论的精深理路成为一种"在场"的、"在路上的"言说是我们当前的紧迫重任.中国古代文论有必要在自身的论阈中彰显"人文"的矛盾张力,以"合和"范式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呈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15.
全面、系统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和把握我国古代音乐的关键在于抓住其本质——我国古代音乐是五行思想的产物,古人按照五行思想、遵循五行的规律创造、规范音乐,赋予了古代音乐"五行性"的本质。如果抓不住我国古代音乐的"五行性"这一本质,我们对古代音乐的认识将会永远只停滞在表面,关于古代音乐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只有抓住其"五行性"的本质,我们才能深刻认识我国古代音乐。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意向性与制度性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地探讨语言的民主性与独裁性,并认为语言存在着民主性与独裁性这两个特性,而就语言普遍性的观察而言,这样的讨论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中西比较的层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进行考察。文章认为,中国古代文论在理论体系上,不像西方文论那样侧重再现而是侧重表现;在理论形态上,不像西方文论那样注重分析性和系统性而是注重直观性和经验性;在理论发展上,不像西方文论那样走彻底反叛的路子而是采取圆融折中的方法。文章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的比较凸现出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理论品貌。  相似文献   

18.
在中西文论"会通"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中国文论失语的现象,面对西方哲学和文论思想的冲击,表面上失去的是"话语权",实际上失去的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思维方式。就中西文论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文心雕龙》与《诗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两部著作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以期为中西文论的"会通"道路提出一些警醒。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多样,语言生动,手法灵活,言简意赅,非常讲究自身的艺术性。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之所以会产生这样异彩纷呈的批评形式,原因是多重的。本文试就中国古人思维方式的联系性、泛象征性和直觉性入手,探究其形成原因和对我国古代文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及由词组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一种可能的事了.因为语言是直接与思维联系的.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所以我们作语言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确切地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原来的思想,而不要因为作了语言分析,反而和作者原来的思想有了分歧.这一点在分析古代诗词时尤其要特别注意.因为古代诗词在语法结构上和一般散文不一样.诗词和散文在语法结构上的不同大致说来又概括为三点:其一,词序是汉语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现代汉语的语序一般说: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定语、状语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