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是古代世界青铜合金技术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其中工作开展得较早的,日本学者有近重真澄、道野鹤松等人,我国学者有梁津等人;其中批量分析数较大的,我国学者先后有梁树权、李敏生等;李敏生等于1982年、1984年两次,曾先后分析了殷墟妇好墓和小屯村西殷代葬出生的138件青铜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分析过的我国古代青铜器数应以千计。这些分析都  相似文献   

2.
我国基础性研究经费结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基础性研究经费结构分析及其对策研究龚建桥,邹珊刚,杨佐仪“基础性研究”这一概念,是国家科委在1989年2月13日至15日的“全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会议”上正式明确提出来的。[1]、[2]、[3]、[4]、[5]本文将基础性研究定义为:不论...  相似文献   

3.
关于休谟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休谟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陈晓平在文[1]中我们讨论了主观主义概率论对于休谟问题的"解决"。本文将给出笔者关于休谟问题的解决方案。文[1]的结尾处曾谈到,主观主义概率论对休漠问题的"解决"虽然不很成功,但却颇具启发性;可以说,笔者的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  相似文献   

4.
古青铜热处理模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界对我国古代青铜镜是否存在热处理工艺,是一直有着不同看法的。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模拟试验。其主要收获是:使用淬火、回火的方式获得了与古镜基本一致的组织,从而证实了我国古镜进行过热处理;同时更正了某些学者以为锡青铜高温回火组织类于其高温退火组织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冶金技术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在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考察金属文物取得许多新资料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讨论我国古代冶金的两个特点。其一是:国际上一般认为冶铜发展从红铜到青铜,根据我国早期铜器的科学检验,作者认为从原始青铜到红铜到青铜是我国冶铜发展的重要特点。其二是:国外从块炼铁到生铁的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漫长的岁月。根据我国早期铁器的金相鉴定,作者论证了块炼铁和生铁同时发展是我国冶铁发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古代的村落规划思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该文认为,中国古代村落与古代城市一样,也存在着着规划思想,具体表现在:(1)原始聚落中已有明显的功能分区;(2)村落形态和空间布局普遍受到宗族礼制、宗教信仰、风水观念、防御意识、诗画境界等人文理论的支配;(3)各地村落的均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文章最后对古代村落与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作了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古麇地出土青铜器合金技术与金相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相显微镜、XRF等方法分析了郧县五峰乡乔家院墓群出土部分青铜器样品。此批青铜器合金配比中,容器的含锡量比兵器低;而工具、兵器的含铅量要低于容器。对强度、硬度要求较高的样品(如剑等),合金配制中几乎不加铅,而加入较高的锡;对需要进行锻打成形的样品则严格采用低铅用量,适度控制锡含量。同时,对含锡量中等的青铜削刀(Sn 12.83%),古代工匠将热处理、冷加工等加工工艺与合金配比结合起来,制成了性能更为优良的工具。另外,XRF分析指出,12件铸造成型的青铜容器均具有非常高的铅含量。分析表明,古麇地出土青铜器的合金技术较高,此时对合金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也谈腐殖酸与“黑漆古”镜表面呈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有学者认为,战国汉唐青铜镜表面并未镀锡,其“黑漆古”表层是高锡青铜基体在腐殖酸作用下自然形成的。该文依据有关试验和文献资料,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1)现有腐殖酸处理试样从颜色、光泽到表面成分和表层结构,与古镜“黑漆古”都是不同的;(2)“腐殖酸富集说”解释不了“水银沁”镜、“花背”镜等的表面现象,以及一般铜镜的加工工艺;(3)它没有一条文献记载可以为据。笔者依旧认为:“黑漆古”是古镜镀锡表层自然腐蚀的结果,这是既有实物资料,也有文献记载为凭的。  相似文献   

9.
名称、命题与知识表达──读克里普克:《命名与必然性》张潮生美国逻辑学家、哲学家克里普克(S.Kripke)在其代表作《命名与必然性》[1]中阐述了历史的、因果的命名理论,提出了一些有创造性的观点和引人深思的问题。该理论不但曾在国外哲学界、逻辑学界中引...  相似文献   

10.
《考工记》的技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先秦重要技术著作《考工记》中的技术思想从六个方面作了探讨:(1)分工与协作思想;(2)模数设计思想;(3)合理选材、用材思想;(4)质量管理思想;(5)工效学设计思想;(6)遵“礼”定制意识。本文认为《考工记》的技术思想研究是中国古代技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通过文献考证,确认中国上古以北斗定时节的斗柄指向,有北斗七星和北斗九星两个标准,均作为初昏斗柄下指为冬至、上指为夏至的依据。北斗九星的斗柄指向,由第5、7、8、9诸星的连线、通过招摇、天锋,指向大火星,创建于4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由第6、7两星连线的延长线,指向摄提和角、亢方向,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2.
论汉代车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的轮轴工艺,是中国古代车制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课题之一。汉代的轮轴工艺已经稳定成型,它的民涵着金工,木工,漆工,革工等工艺内容。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机械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天文学史上的地中概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地中概念是中国古代宇宙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地是平的,而且其大小是有限的,由此导致了地中概念的产生,有关地中位置的说法很多,其中对天这有较大影响的是盖天说“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的主张以及浑天说的洛邑地中说和阳城地中说。地中概念在帮助浑天说战胜盖天说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简仪的地盘和圆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论证了元郭敬简仪,其下有“地盘”标24个方位,外有圆室,并讨论了圆室的两种可能形式和圆室对观测是否有妨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该文研究了80年代宇宙学的理论进展,提出了80年代是宇宙学理论研究的转折时期。在80年代,宇宙学的理论研究从以天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的结合为主过渡到以天体物理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结合为主、从经典研究过渡到量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秦九韶《数学九章》“治历演纪”题算例,证明了所谓“通其率”算法在中算史上是确实存在的。指出历家相传有一种解一次同余式的一般性算法程序,秦氏称之为大衍术,并将之规范为大衍求一术,而历家推演历元的“方程术”与大衍术在算理上是一致的。并给出了“方程术”演算程序的一种推测。  相似文献   

17.
初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的“嫁枣”“嫁李”法流传应用至今,至少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此法由于文字记载完整、操作要点具体、促花保果效果明显,广为历代农者所重视,赤为历代农业古籍所转录、引证和总结,普及应用遍及中华大地,沿用至今屡见不鲜。文章依据丰富的历史典籍,详细地论证了“嫁枣”法的源流、历代传承关系、技术演进的脉络,并绘出“嫁枣”法的古籍历代传承关系图,使今人对此项古老而实用的果树栽培技术的历史考  相似文献   

18.
费米学派是由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在1926-1938年间创并领导的一个著名学派。该文从这个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探索春形成,发展至解体的全部历史过程,了它的主要科学贡献,并初步探讨了这个学派的成功原因。其中对于它在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及其主要成果的发现过程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A STUDY ON THE CREATION OF THE CHINESE TERM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0,19(1):55-71
  相似文献   

20.
西汉千章铜漏是一件有明确纪年、保存完好、容量很大的泄水型沉箭式漏壶。作者通过试验和文献考察,证明这种单漏是记述某段时刻的记时器,不能用于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