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代的玉器在继承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础上,与青铜器艺术互为借鉴,互为影响。在造型上,商代玉器常常因物赋形,展示了艺术家们高超的技巧,并在像生造型中实现了摹形与传神的统一。其匀称的比例和形与色的统一,既体现了先民们对自然造化法则的领悟,又反映了他们的独创性。在纹饰上,商代玉器以线条为主,采用线面结合和浮雕、圆雕等手法,纹饰灵活多变,栩栩如生,显得更为细腻、精致。其风格则具有崇尚自然和神人合一的宗教色彩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陶瓷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类活动的产物,必然蕴涵了人类文化的理念和价值观,它有着独特的象征性;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陶瓷的造型、纹饰、色彩三个方面的象征性的分析,联系在整个陶瓷历史上有着中国文化特色的富有象征色彩的陶瓷作品,深入分析了富有时代魅力的中国陶瓷文化。  相似文献   

3.
蔡静 《科技信息》2007,(29):173-173,95
本文试图从汉语与英语发展的历史以及承载的文化对比中来看中英两种语言文字的差异,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得认识语言,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5.
筷子,古称箸,它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而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在隋朝的时候,中国的箸食制度通过日本遣隋使传入日本,可以说以箸进食,是中日两国共同的进食方法.但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日筷箸虽同出一源,却发展迥异.形成了各自的筷箸文化.文章通过两国筷箸历史的考证、筷箸的外形、材质及使用方法的比较来考察两国箸文化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对公元1966-1976年十年历史作“十年动乱”的“冠名”太过笼统。“十年动乱”可指“文化大革命”运动而不可指这十年的历史岁月,毕竟中国的方方面面在这十年间仍在曲折发展。用“社会主义探索遭受挫折的十年”作1966--1976年十年历史的称谓更符合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意识和寻根意识大碰撞,大融汇的愈演愈烈,历史文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举世关注的热点。历史文化作为逝去岁月的珍稀遗存,作为人类社会的宝贵积淀,作为国家民族的独特智慧;它的内源创新能力。继承教化功能,发展再生机制,社会濡染效应和资源经济价值是其它任何社会现象根本无法比拟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字从未湮灭、传统从未中断、文明从未易帜,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这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叶以前,湖北人口增长缓慢,人口主要分布在岗地和丘陵地带,江汉平原的垸田开发外于健康发展阶段,人口对环境的影响是积极的、合理的,表现为地域开发的不断扩大和农田生态系统的逐步建立;明中叶之后,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成为开发的重点,因开发时违背自然规律,人口与环境关系日见紧张与恶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能否取得成功。本文就此分析了目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不良现状,如认识不够、制度不全、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缺乏配套政策和强干的工作队伍等,提出了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相应措施:建立有效运行机制,城乡协调推进特色工程,实施产业工程,加大投入,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人才建设等。这样,地方文化事业才能繁荣发展,中国文化的先进性才能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0.
苏林忠 《开封大学学报》2006,20(3):29-32,65
北宋末年,一支犹太人部落辗转从古印度来到中国,他们留在了国都东京,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遵守祖制,信奉犹太教,后渐融合于中华民族。这个外来部族历经800余年,走过了进入———定居———繁荣———融合的历史过程,创造了犹太人与其他民族自然融合的奇迹。开封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这段历史的遗址和文物。这段历史对世界犹太人及犹太文化学者有着极大吸引力,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而且具有旅游资源的属性和价值,有着广阔的旅游市场前景。积极开发利用这个旅游资源将创造很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以考古发现为线索,结合文献研究和实物比对,利用现代大型仪器检测设备,分析了贵州出土玉器的时代特点和玉质材料。这些玉器的玉材种类非常丰富,并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两汉时期以前,贵州透闪石材质的玉器很少,之后和田玉玉器数量占据主体地位。根据孔雀石和贵州罗甸和田玉的地质与矿物学分析,探讨了贵州古代早期玉料来源“就近取材”的可能性。贵州罗甸和田玉化学成分中的Na2O和K2O质量分数较高,Al2O3与MnO质量分数较低,这与古代其他产地的和田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春申君黄歇《上秦王书》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上书"说秦善楚",主张以仁义兼并天下,并具有纵横家术的特点。《上秦王书》是春申君获取高位的基础和历史起点,也是他能在此后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起点。晚楚时期,春申君利用《上秦王书》及秦实行"远交近攻"战略的持续效应,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楚国的国力;他经营寿春和推动楚国迁都寿春;并推动了晚楚文化的东渐。春申君在晚楚时期的历史贡献,是其以《上秦王书》为起点的历史活动的归宿。  相似文献   

13.
会泽古城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会泽因铜矿开采、冶炼、运输而繁荣发展,到清代会泽经济发展到顶峰。会泽类型多样的会馆、宗祠、民居等古建筑就是这一时期留下来的。这些古建筑凸现了清代会泽商品经济的繁荣,展示了会泽会馆文化的独特性和地方文化的交融性,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古代的建筑设计思想和高超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小说的史学视界批评涉及作家、作品、读者、历史(史学)以及四者之间的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作为古代小说批评领域唯一的一种较为成熟和稳定的批评方法,史学视界批评的背后隐藏着相对稳定、清晰的思维模式,包括“以史学观小说”的统领式思维、“以小说攀史学”的比附式思维、“借史学观小说”的对照式思维、“借史学辨真伪”的考辨式思维等四种,与其背后隐含的三种核心功能相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线路和多样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5.
顾颉刚的疑古史观是我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变的桥梁。它反对封建意识,运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为中国现代史学的建设提供了思想和方法论基础;它以历史进化论为指导,将历史辩证法运用于史学研究。疑古史观还体现了对史学主体意识和主客体关系的重视,为史学理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6.
茶马古道历史线路与旅游开发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马古道是中国历史上内地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它作为内地汉族地区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往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沟通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本文试图在认识茶马古道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这条古代驿道的历史线路,并由此讨论对古道的旅游开发在旅游经济和旅游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和社会矛盾深刻认识的结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小康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方位和出发点。构建和谐社会要直面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突出矛盾,和谐社会的内涵必须与小康社会和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和谐社会要分二步走。  相似文献   

18.
结合考古学、地理学、文化研究等方法,认为史前考古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进而提出:自然环境是人类文化存在的基础和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之一;史前考古在认识不同文化特色的形成、分析遗址区域、探索文化传播的途径等问题时,必须了解相应的自然环境;这对深化史前考古的研究成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古代漆器是一门古老的手工艺,时至今日,漆工艺的概念已经在艺术与工艺之间徘徊,寻找合适的落脚点,本文采用古今对比的方式来解读立体漆艺造型的演变.从构造变化等数个方面来找出两者的传承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