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拓展中国出版史和出版文化交流史的研究,2008年11月8~9日,由复旦大学历史系与上海新闻出版局出版博物馆(筹)联合在上海主办了以“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章清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李新立先后致辞,提出了如何推动和研究出版史的构想,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杨德炎对双方的合作计划表示赞赏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国内技术进步的影响作用,同时对FDI和国内投资的技术进步效应做了比较分析。分别采用全要素生产率、资本产出率两个指标来度量技术进步,利用我国1979~2000年的样本数据。实证结果表明,FDI对国内技术进步具有较大的技术外溢效应,而且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果表明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存在着一定的时滞。相比较而言,国内投资对我国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3.
东亚区域合作的现状、趋势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1月7-8日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由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协办,来自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一桥大学、名古屋大学,韩国仁川大学、江原大学、柳韩大学,越南社会科学院、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国内中国商务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国际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国内投资、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经济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变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只有吸收能力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和直接动力。从短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远远超过国内投资和政府支出。外商直接投资、政府支出和国内投资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增长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果的评价框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尽管近年来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 ,但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 ,也会带来一些负效应 ,甚至会危害国家经济安全。因此设计外商直接投资的评价框架不但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也是十分迫切的任务。本文基于国内外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 ,提出了一个可用于评价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果的理论框架。本文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提出了技术转移的过程 ,第二部分是给出了评价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果的框架。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我国政府鼓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点行业之一,但现状却不乐观。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与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产业集聚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性质,总结出影响FDI集聚的相关因素,建立了分析的理论框架.结合实际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变量,设立线性回归方程,分析东亚对福建直接投资的集聚情况.计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东亚对福建的直接投资存在着集聚效应,但是投资主要流向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的外销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吸收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拓展的吸收能力的概念,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基础设施和科学事业经费的投入能够提高对FDI溢出效应的吸收能力,而人力资本投入对FDI溢出效应的吸收作用并不显著,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并没有进入利用当地人力资本的阶段。FDI还主要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基础设施和廉价的劳动资源,在长三角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资本外延投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中心城市FDl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我国服务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新发展状况,以及对我国服务业的技术溢出效应。通过模型分析和定性分析采验证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服务业是否存在正的经济效应。并得出在现阶段,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正处在起步阶段的服务业产生了正向效应,并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业利用FDI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作为一种跨国的资本流动,同时也包含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国际交流,对东道国具有经济拉动效应,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近两年来法国达能并购娃哈哈案等在业界引起广泛争议,揭示出了目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众多国内企业在与外商合资后逐渐失去自有品牌、市场份额甚至控制权,更为严重的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国家产业安全受到威胁。因此,如何在合理利用外资的前提下保护国内产业及国家利益,就成为了各级政府和企业所必须认真对待并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研究目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达到提高引进外资质量、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探讨了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接着描述我国吸引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现状、成因,总结了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落后局面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徐啸琼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24-1327
近年来安徽每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不断增加。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安徽在引资过程中存在产业结构比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大等问题,并从软、硬环境两方面提出构建"引进来、走出去"的融入机制;利用产业集群吸引外资;改善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结构;鼓励外商直接投资于农业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与FDI的技术溢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6个国家11年的面板数据,对国际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国外R&D溢出通过国际贸易这一渠道对中国的技术进步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即吸收国外R&D技术溢出必须与一定的国内研发水平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经常给处于多变商业环境中的投资项目带来巨大冲击.将实物期权评价方法运用到跳跃扩散市场中,建立投资价值评价与消费决策的跳跃扩散模型,并讨论突发事件的性态、投资者风险厌恶系数等参数对投资时机与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秀金 《科技信息》2010,(5):112-114
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各省(直辖市)和东中西部地区相差很大,本文利用1995—2008牟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31个省市区的数据,分别分析各省(直辖市)和东中西部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额逐年上升,但是区域之间不大相同在东部地区的比重逐年下降,中部地区稳定上升,而东北地区则存在波动,西部地区份额仍然较小。而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地区分别为东部0.981,中部0.976,东北0.962,西部0.926;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具有相似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6.
首先对山东省制造业利用外资情况进行了概述,然后利用2002--201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技术溢出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对分行业和分地区的数据进行回归后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山东省制造业升级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表明,市场开放度、市场竞争度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对溢出效应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每万元生产总值电耗升降数据分析,认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需要以生态效应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引领未来的发展;结合宁夏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生态发展趋势等因素,提出宁夏的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是发展低碳经济。分析宁夏外商直接投资的潜力,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对生态环境的正负面影响,提出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利用外资、调整吸引FDI方向与战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和低碳激励政策、加大环保行政执法力度等低碳经济目标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今后几十年内,传统产业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那么如何实现我国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变得更加重要。文章在对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传统产业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有效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及我国传统产业的优势,实现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际学术动态》2006,(5):28-29
2005年11月4-6日,“东亚的文化人与共同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研讨会由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国家创新基地和东亚共同认知研究会策划,浙江大学与丰田财团共同主办。东亚三国的知名学者共28人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原日本驻联合国大使谷口诚先生、被誉为“现代中国研究第一人”的竹内实先生,以及中日韩三国的研究东亚政治、经济、文化的知名学者。  相似文献   

20.
广西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效果不明显与广西产业集聚水平偏低有密切关系。作为产业集聚发展落后的广西只有急起直追,完善一系列制度,才能后来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