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改变材料组分并掺杂一定浓度的MnO2,制备了系列(Pb1-xSrx)TiO3(PST)红外敏感铁电陶瓷材料.对其电热性能如介电系数的温谱特性、频谱特性和热释电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居里温度随组分化学计量比的变化大致成线性关系,每增加mol比1%的Pb,将使居里温度提高约5℃.而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居里温度与温度系数基本不变,但介电常数却略有下降.通过对PST系样品热释电性能的测量,可知材料的热释电系数约在10-3C/(m2·K)量级.  相似文献   

2.
在0~14kbar之间的不同流体静压力和-190~100℃温度范围内测量了Pb(Fe1/2Nb1/2)O3-Pb(Fe2/3W1/3)O3铁电体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ε随温度、压力的变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压力导致的相变都是弥散的;随压力的增加;介电常数峰值温度(或称宏观居里温度)Tm线性下降,其斜率dTm/dP=-3.1℃/kbar,介电常数峰值εmax降低,ε~T曲线弥散程度增大.用组分涨落模型对所得结果作了计算,并就压力对弥散相变的影响进行了唯象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0-14kbar之间的不同流体静压力和-190-100℃温度范围内测量了Pb(Fe1/2Nb1/2)O3-Pb(Fe2/3W1/3)O3铁电体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ε随温度,压力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4.
以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呲唑啉酮-5(HPMTFP)为第一配体,及二甲基亚砜(DMSO)、邻菲罗啉(Phen)、喹啉(Q)和二甲基吡啶(Mepy)分别为第二配体,合成了四种未见文献报道的Ni(Ⅱ)的三元配合物:Ni(PMTFP)2(DMSO)2,Ni(PMTFP)2Phen,Ni(PMTFP)2Q2和Ni(PMTFP)2(Mepy)2。应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差热—热重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测定火炸药药柱导热系数的装置。提出了在恒定径向热流条件下用Peltier效应和Joule效应测定火炸药药柱导热系数的方法和计算式。用该装置和RD496-II型微量热量计确定了仪器常数和热不平衡系数,测定了13种材料:石英玻璃、有机玻璃、聚四氟乙烯、高压聚乙烯、双基推进剂双铅-2(硝化棉(NC)/硝化甘油(NG)/二硝基甲苯/二号中定剂/凡士林/PbO/CaCO3,59.6/25/8.8/3/  相似文献   

6.
在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砷-砷酸-水体系中,以水热法合成了VO(H2AsO4)2蓝色四棱柱状晶体,晶体属四方晶系,P4/ncc群,a=b=0.9120(1)nm,c=0.8131(1)nm,V=0.6763(2)nm^3,Z=4。  相似文献   

7.
应用Na|β-Al_2O_3|Hg固体电解质电池,制备了68个钠汞齐Na_xHg_(1-x)(x:0.035~0.8846)组分.从Na/Na_xHg_(1-x)电池电动势的测量,测定了Na_xHg_(1-x)的熔点和在熔化过程电池反应中的熵变和焓变.实验得出Na/Na_xHg_(1-x)(液态)电池电动势E和汞齐中的钠摩尔分数x存在E=α(-lgx) ̄b的关系式.线性方程式lgE=lgα+blg(-lgx)中的lgα和b在各个组分x(0.065~0.16,0.16~0.333,0.333~0.715)和温度范围内分别是温度的线性函数.相应于x≥0.715时的lgα和b值(100≤t≤350℃)为lgα=-0.1788-1.010×10 ̄(-3)t+1.109×10 ̄(-6)t ̄2,b=1.783-1.713×10 ̄(-3)t+1.475×10 ̄(-6)t ̄2  相似文献   

8.
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M(Ⅱ)配合物固相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固相反应,合成了4种新配合物。经元素分析,XRD、DTA测定,配合物的组成为M(PmαFP)2·2H2O,其中M为Mn(Ⅱ)、Co(Ⅱ)、Ni(Ⅱ)、Pb(Ⅱ);HPMαFP为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化率和摩尔电导分析对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吡啶-2.6-双酰代-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PDCBP,H2A)对部分稀土离子的萃取行为,用多种分析测试方法证实其萃合物的组成和由稀土直接与萃取剂(H2A)反应制得的固体配合物组成相同,RE(HA)2cl.它是通过吡啶氮原子和烯醇氧原子对稀土离子配位的,形成带有O—RE—N键的5元环和O—RE—O键的六元环的螯合物,使配合物比单纯含O—RE—O螯环的配合物稳定性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0.
溶胶-凝胶法制备单相性、均匀性较好的La1-xSrxMnO3(x=0.1,0.2,0.3,0.4,0.5)纳为微粉系列样品,并用X射线衍射分析样品的结构类型。考察样品的烧结特性和高温电导率随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通过电池伏安特性曲线的测量,对锰酸锶镧作为(ZrO2)0.92(Y2O3)0.08电解质燃料阴极的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热处理对致密Ln-Sialon/SiC(p)复合陶瓷中α相稳定性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显微结构调控和力学性能变化,其中Ln=Nd和Yb.Nd-Sialon/SiC(p)中,α相热稳定性差,几乎全部相变为β相,而大量长柱状β晶粒的存在并未明显改善材料的断裂韧性(KIC),原因在于长时间热处理导致晶粒相互聚集粗化.相对而言,Yb2O3可有效稳定α相,因此Yb-Sialon/SiC(p)中含有许多等轴状α晶粒,高硬度是此种材料力学性能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对20号钢在较宽的温度范围(20~500℃)、较低的应变速率下(10^-4~10^-1)/s进行了一系列恒温恒应变速率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修正了Johnson-Cook模型,得出了20号钢的高温流变应力模型参数,为该材料流变成形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研究了NaBr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给出了其沿布里渊区高对称轴的能带结构、态密度(DOS)和分态密度(PDOS).并计算了介电函数ε(ω),反射率R(ω),能量损失函数L(ω),光吸收系数I(ω),光导率σ(ω),折射率n(ω),以及消光系数k(ω),用以讨论NaBr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4.
令∑p表示形如f(z) =z-p+∑()n=1anzn-p且在空心单位圆盘E={z∶0<|z|<1}内解析的p叶函数全体组成的函数类.利用线性算子Lp(a,c)定义亚纯多叶函数的新子类Ωp(a,c;A,B)和Ω+p(a,c;A,B)的基础上,延伸了亚纯函数的邻域概念,讨论了亚纯函数的邻域与函数新子类的包含关系和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LANL2DZ方法,对面式-三(2-苯基吡啶)铱(1)以及在2-苯基吡啶配体上引入一个苯并环形成的衍生物(2~8)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并通过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发光性质.结果表明:8种分子均呈现C3对称性,苯环和吡啶环平面间的二面角2(6.29°)→3(1.90°)→4(12.76°)的变化趋势与8(6.98°)→7(1.17°)→6(12.83°)的变化趋势相似.增加2-苯基吡啶配体上的π共轭范围对配合物HOMO能量影响不大,但是能显著地降低LUMO的能量,尤其是苯并结构形成在配体吡啶环上.在HOMO和LUMO之间的能隙按照1>2>4>5>3>8>6>7的顺序降低,这使得2~8的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红移.三线态T1的激发波长按1<5<2<4<3<8<7<6的顺序变化,发射光谱红移可以从36 nm到108 nm精细调控,其中6和7从三线态到单线态的磷光发射分别移至602.6 nm和572.7 nm,表明通过该系列苯并衍生物预测和控制从绿色到红色的电致发光颜色在20 nm的计算误差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将支持向量回归方法用于(Zr0.7Sn0.3)TiO4陶瓷的配方性能关系研究中,分别建立了(Zr0.7Sn0.3)TiO4陶瓷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的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并与逆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比较.用留一法分别检验了支持向量回归、逆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3种不同模型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上述3种模型对于(Zr0.7Sn0.3)TiO4陶瓷介电常数的留一法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83%、1.632%、1.931%,对于损耗角正切的留一法预报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999%、1.746%、1.414%.因此,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预报能力较好,可望在陶瓷配方设计中的多变量、非线性问题和小样本体系中发挥较好的作用,为新型介电陶瓷的性能预报和配方优化提供一条全新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La0.35Sr0.65Co0.7Cu0.3O3上CO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常压及160~200℃温度范围内,CO氧化反应速率对一氧化碳与氧分压的反应级数分别为0.51和0.17;反应表现活化能为62.0kJ·mol-1。并且对该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从催化剂表面氧物种的分布方式和反应性能角度出发做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微重力落管法制得了Nd6 0 Al1 0 Fe2 0 Co1 0 非晶薄片 .利用X衍射 (XRD)分析了Nd6 0 Al1 0 Fe2 0 Co1 0 非晶薄片的结构特征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 (VSM)研究了其磁性能 .结果表明微重力落管法制得的非晶薄片具有硬磁性 ,与快速非平衡凝固(如甩带法 )试样的XRD相比 ,尽管其曲线还是较为典型的非晶相漫散衍射峰 ,但已有少量的不规则的类似晶化的突起小峰 ,表明该非晶片中已经有微量晶态合金或者细小晶粒析出 ,初步分析可能是生成了类似于亚稳A1 相的短程有序原子团簇或者是较大尺寸的纳米晶 ,这种短程有序原子团簇或纳米晶是Nd6 0 Al1 0 Fe2 0 Co1 0 非晶薄片显示硬磁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