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本文利用笔者推算的我国CO2排出量的数据对我国CO2排出量的要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我国CO2排出量增加的最大原因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有人口的增加。与此同时,能源消费效率的改善起到了抑制CO2排出的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因素对CO2排出量的变化几科没有什么作用,从工业部门来看,对我国CO2排出量影响作用比较大的是建材,金属冶炼,化学,煤炭采掘,机械等重化学工业部门,因此,在考虑削减CO2排水量的对策时,应把重工业部门作为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利用《I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基准方法,对1997—2007年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产业的CO2排放分布、CO2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7年福建省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各产业部门中,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主体,在CO2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近年来有加大的趋势,第一、第三产业和生活消费CO2排放所占比重都有所减小;1997—2007年福建省CO2排放强度和人均CO2排放量都有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灾难性的气候现象频繁发生,这主要归因于温室气体(主要为二氧化碳CO2)引发的温室效应。探索可行的CO2控制技术路线是本世纪能源与环境科学的一个主要议题。为此,要探索控制温室气体的一体化理论与开拓相关的新技术。本文分析了控制CO2的技术难点,指出了CO2控制应在能源系统革新上寻找潜力和突破口。本文剖析了能源系统集成新机理,提出了CO2控制一体化系统——燃烧与CO2分离一体化系统、清洁燃料生产与CO2分离一体化系统,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控制CO2的全国能源网络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4.
瞿万学  周静  陈绍林 《武夷科学》2009,25(1):134-138
基于湖北省恩施州能源消费与森林调查资料分析估算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CO2排放量与森林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州森林资源碳储量近年来持续增长,年均吸收固定CO2约247.04万t,而2006年恩施州化石能源消费过程中CO2排放量为162.11万t。分析表明恩施州森林资源正在发挥着积极的碳汇作用,维持区域CO2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低碳经济是世界发展的必然产物。当今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由于含碳能源的大量消耗、碳氧化物的大量排出(如CO、CO2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360亿元,生态破坏损失高达500亿元。20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低碳经济发展时代,企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其CO2排放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进而对企业财务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虚实  车辉 《安徽科技》1999,(10):35-35
1.污染物及对人体的危害 1.1 化学污染物 (1)CO、CO_2、SO_2、NO_x CO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尤其在开炉、封炉及炉火不旺时CO排放量最大。液化气开启越小,燃烧越不完全,CO排放量最大,排放系数高达3.88mg/L,而燃烧完全时,则仅为0.59mg/L。另外,煤炉旺火、煤气大火时,SO_2和NO_x的排出量较大。使用煤时CO、SO_2排出较多,使用液化气时NO_x、CO_2排出较多。在扩散程度上NO_x最快,SO_2次之,CO最慢,所以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CO易于成为室内的主要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表现为:CO、CO_2低浓度长时间接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市城乡家庭人均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差异进行了分析.从构成来看,城镇的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高于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而农村的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低于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从变化来看,城镇的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一直低于农村,原因在于虽然城镇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于农村,但是直接能源消费强度和煤炭比重低于农村;1995年城镇的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低于农村,但是2010年发生逆转,原因在于城镇的人均消费总量比农村增长更快,而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可见目前北京市城镇家庭节能减碳的重点应放在间接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上,农村家庭节能减碳应更多地关注直接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盐度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不同规格背角无齿蚌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和NH3-N排泄率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条件下,背角无齿蚌的耗氧率为0.18~0.69mg.g-1.h-1,CO2排出率为0.19~0.71mg.g-1.h-1,NH3-N排泄率为3.97~6.35mg.kg-1.h-1;蚌的耗氧率、CO2...  相似文献   

9.
应用能源 -环境耦合的 MARKAL模型研究未来中国的 SO2 和 CO2 排放控制对策。模型的运行结果表明 :若2 0 5 0年 SO2 排放量控制在 10 Mt,终端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的份额需达 3 2 .2 8% ,而有脱硫作用的高效先进煤电及油气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在总装机容量中的份额将达49.44 % ;若 2 0 5 0年 CO2 排放控制在 2 1亿 t(以碳计 ) ,核能、水电以及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的份额需达 3 4.91%。因此 ,SO2 排放控制的主要对策在于城市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以及有脱硫作用的高效先进火电机组的推广 ;而 CO2 排放控制的主要对策在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从法规、政策、规划和计划层次上削减碳排,对辽滨沿海经济区区域能源规划及CO2减排进行研究,实现区域能源规划的科学性.方法采用长期能源可替代规划系统LEAP模型,在基准发展情景和区域能源规划发展情景下,分建筑业用能、商业用能和居民生活用能3个部门进行CO2排放量模拟预测.结果模拟结果得出:相比于基准情景,区域能源规划发展情景下,2010—2030年CO2排放总量减少了7.1×105t,CO2的排放量比基准发展情景降低了44%.结论在区域能源规划中引入LEAP模型对区域节能减排进行研究的方法是科学有效的,辽滨沿海经济区区域能源规划对于区域节能减排有着重要作用,为未来区域建筑的低碳节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利用能源系统模型IMED|TEC, 构建可实现2oC和1.5oC温升目标的碳约束情景(2度情景和1.5度情景), 分析中国交通部门低碳化的能源结构变化和空气污染改善的协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 2oC和1.5oC温升目标下, 2050年能源消耗比基准情景分别下降12%和33%, 能源结构从传统的油制品占主导转变成使用更清洁的生物质能, 甚至电能和氢能。2度情景下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35%, 而在1.5度情景下, 氢能、电能和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67%以上。同时, 中国交通部门脱碳能够带来显著的空气污染物减排协同效益。2度情景下, 到2050年CO2排放量减少38%, 对应交通部门主要排放空气污染物NOx, SO2和PM2.5分别减排35%, 34%和38%。1.5度情景下, 污染物减排量是2度情景的两倍以上, 但对于航空部门和水运部门, 其污染物减排量较小。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迅速成长,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之下,台湾住商部门能源需求之成长率在近年均超过6%,能源消耗为本部门主要之CO2排放因子.为此提议八个节能方案,分别为:发展节能之建材,强化建筑外壳节能设计,建立建筑空调及照明节能设计基准,提升耗能器具能源效率标准,推动旧建筑节能改善服务,日常节能之教育倡导,推广建筑物利用再生能源,及调整累进电价之差别费率.以上方案为无悔策略,目标为节约能源,预估2015年累计年节约364万公秉油当量,降低CO2排放量994万吨,2025年累计年节约873万公秉油当量,降低CO2排放量2383万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我国HCFC-22的消费需求, 预测了我国HCFC-22生产量的变化趋势和相应的HFC-23的排放量, 阐述了我国HCFC-22产量增长是源于经济发展和相关行业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因而生产增长是合理的; 估算了我国HFC-23潜在排放量以及实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对减排温室气体产生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 我国实施的HFC-23分解CDM项目年减排量为6679万吨CO2-eq, 预计到2015年, 我国年产出HFC-23约1.6万吨, 通过CDM项目销毁6000吨, 占产出量的36%, 大约排放1万吨, 即仍然存在1.2亿吨CO2-eq的减排空间。此外还分析了国际社会各方对HFC-23减排CDM项目的立场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精确地评估了1995~2005年中国国际贸易隐含的CO2.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所排放的CO2近1/4~1/3是由出口产生的,国内消费所隐含的CO2近1/5~1/4是由进口来满足的,中国净出口隐含的CO2占国内生产排放的CO2的比例不断上升,为国外承担了大量的CO2排放.另外,中间投入的进口为中国节省了越来越多的CO2;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有助于CO2减排,污染贸易条件略有好转,但2000年后对外贸易对CO2减排的贡献度在减小.因此,中国应适度控制出口规模,有针对性地调整贸易结构,从而减少CO2排放压力.
  相似文献   

15.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释放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碱石灰吸收法和Hohenheim Chamber法测定了德国南部农田CO2释放规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供试作物为冬小麦。在实验期间内,各处理的CO2净释放量均为正值,表明在春季土壤-作物系统是碳的源。一天内作物-土壤系统在大部分内表现为CO2净释放,只在中午11:00至13:00且光照充分时才出现净同化。不同轮作方式下农田CO2累计释放量存在差异。不同处理CO2累计释放产为净释放,但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别。CO2净释放量与气温、土壤温度极显著相关,与PAR相关性不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碱石灰吸收法吸收时间和吸收剂的数量对试验结果有影响,而吸收时间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1960~2008年的样本数据,运用Toda-Yamamoto检验程序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都是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即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增加会导致CO2排放的增加,反之则不成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和相应的CO2排放在今后几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还将持续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来降低CO2排放.  相似文献   

17.
在充分调研国际海运CO2排放量计算方法及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国际海运CO2排放量预测模型,并结合航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ISL)等国际海运相关机构发布的数据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基准情景,对中国2010—2050年国际海运CO2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并进一步分析了国际海事组织(IMO)意推的市场机制(碳税)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海运运营成本的影响,为中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国际海运减排谈判和行业发展等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表明,未来20~30年,中国国际海运CO2排放量仍将快速增长。基准情景下2050年中国国际海运CO2排放量将达到2 337~5 790万t,为2010年的0.7~1.8倍。当碳税税率在15~45美元/t(以CO2为基准)时,将导致中国国际海运运营成本提高0.96%~9.76%。  相似文献   

18.
中国钢铁生产过程中的CO2排放现状及减排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逐年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碳排放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碳排量在万t以上,钢铁工业的CO2减排任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针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特点,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废钢重炼以及CO2回收和资源化力度等,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CO2减排的主要途径。此外,充分利用《京都议定书》中提出的清洁发展机制,也是实现CO_2减排的另一有效措施,这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9.
Estimation of emissions from field burning of crop straw in China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Emissions resulting from crop straw field burning in China, which have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China, are estimat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county-level data of crop production in 2000-2003 from the government statistic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atio of residue and grain, the total amount of crop straw production is estimated to be about 600 Tg per year, 76% of which are rice, wheat and corn straw. With reference to the data of living standards, the percentage of crop straw burnt in fields for counties are obtained and consequently the total amount of burnt straws is approximately 140 Tg/year. With the emission factors from literature and experiments, appropriate emission factors have been obtained. The total amounts of PM, SO2, NOx3, NH3, CH4, BC, OC, VOC, CO, CO2 emissions from field burning of crop straw in China are estimated. All emissions are presented at county level. Some pollutants, such as BC, VOC, OC, CO and CO2, are contributing a major portion to the total emissions of China. This paper uses a map with resolution of 0.2°×0.2°to present the PM emissions distribution from crop straw burnt in 2003. The results show a significant regional unevenness of emissions, with larger amounts of pollutions coming from the provinces in eastern and northeast China. The regions with higher emissions per unit area are located as a belt stretching from northeast China to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但以燃煤为主的电力工业带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进一步了解电力排放对华东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应用中尺度大气动力-化学耦合模式WRF-Chem针对两种不同的电厂减排情景模拟分析了冬季华东地区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量和分布情况,得到以下结论:(1)模式能较好模拟华东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2)华东冬季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高值区为山东西部、安徽北部及长三角地区,冬季大气环流条件不利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易造成污染物堆积;(3) 减排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电厂排放减半时华东大部地区SO2、NO2的浓度降低约10~30%,关闭时约30~50%;PM2.5和PM10在江西和福建沿海一带减少较多,电厂排放减半时约5%,关闭时约10%;CO基本不受电厂减排影响,仅降低1~2%;而O3在电厂排放减半或关闭时在华东大部地区增加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