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引入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转移概念,讨论了知识转移在科学合作研究中的作用。随着科研合作的开展,知识转移与科研合作逐渐相互渗透,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目的,它是一个科研组织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知识转移的层次、过程和障碍因素,对科研组织及科研人员如何更为有效地进行知识转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企业、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跨国公司的优势日益从传统的规模和资本优势转变为网络、知识转移与创新优势。本文从网络和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的四种基本创新模式,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创新主体之间关系的三种典型类型以及优势构建和转移的方式,分析了中国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种挑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研究分析了隐性知识的特点、知识转移的特点和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指出人和技术是隐性知识转移的两个重要维度。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移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叠代过程,“专家咨询模式”存在N重互动关系。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移是隐性知识价值化的必要路径,也是惟一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学者们越来越关心知识的生产、积累和扩散.知识的特性决定了高度个人化和情景化的隐含知识不易在个体之间达成"共识".本文试图从隐含知识的外化、知识共同体情景的构建方面探讨知识的转移和扩散机制.最后,提出了知识转移和扩散的组织文化要求.并强调了科技文化在知识转移与扩散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5.
默会知识是组织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但相关理论在过去20多年间并未取得太大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在概念的操作化层面进展甚微。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默会知识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兴起的背景;继而分别从四个方面归纳了默会知识的内涵属性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最后借鉴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建议采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方法来研究组织中的知识问题,并建议采用因果地图技术来诱发和捕获组织或组织中个体所拥有的高度情境依赖的、因果模糊的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6.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理和技术模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外部机制和技术模式。首先从企业知识的构成以及隐性知识的涉身性、体验性和经验性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在于市场化与共同体化,同时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技术模式:知识信息化和知识编码化。  相似文献   

7.
知识的情境化、创新型文化与创新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不同性质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新的不同性质知识的创造过程.由于知识资源的价值与日俱增,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知识的情境化特性出发,通过分析知识型企业赖以运作的创新型文化的内涵,建立起创新管理的基本框架,以期为企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展示了企业知识的类型和特征,分析了企业知识向人工制品或服务的转化过程及其独占机制,初步探讨了网络组织与企业知识生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同一行动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动机。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后学院科学文化情境下大学科技合作中主要利益相关者——教师、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利益诉求和行为动机。研究认为,对知识资本化的追逐成为促进后学院科学情境中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创新的共同动力。  相似文献   

10.
同一行动者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动机。本研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后学院科学文化情境下大学科技合作中主要利益相关者——教师、政府部门、企业和学校管理部门——的利益诉求和行为动机。研究认为,对知识资本化的追逐成为促进后学院科学情境中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创新的共同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