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失败的科学革命--兼评科恩的科学革命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史上,我们习惯上把"革命"指称那些已经成功的科学活动.从哲学角度讲"成功"可以理解为:科学发明者或发现者的主观预想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相统一.反之,失败就是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相背离.失败的科学革命固然令人扼腕叹息,然而,失败是认识发展总链条上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对失败的科学革命进行哲理上的类型化分析、原因之探究,进而从失败中发现成功的机制,无疑有着重要的认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中的数学观念革命--兼评科恩的科学革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4):29-31,36
科学革命是对科学思想进行一些重大的重新组合,观念转变的学说是革命过程的数学是表述科学的最高形式.数学化和达尔文式的非数学化、几率思想、工具互补等这些数学观念的突破,是科学革命中深层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库恩与科恩都分析了科学中的革命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肯定了科学革命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但是,两人在对科学革命本质的理解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库恩着重剖析了科学革命的结构,将科学革命的发生归缘于科学中的危机,并以范式是否转换来判别科学革命是否发生;科恩则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科学革命,认为引发科学革命的因素是多样的,而对科学革命的检验必须以历史证据为依据,并因此提出了四项检验标准。库恩和科恩的科学革命观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革命的本质,对反思科学探索活动也有较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科恩作为20世纪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由科学史学科的语境性(contextuality)、科学史研究的主客观语境条件、科学史研究的语境方法构成,这是非常独特和深刻的.他的语境论科学编史学对当前科学史基本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革命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历史上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其中科学史学家科恩提出的科学革命发生的四个判据很有代表性,对判断科学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这些判据不能解释曾发生的理论革命或较小的科学革命,使人们对是否发生过科学革命产生怀疑.文章通过对历史上关于科学革命研究的梳理与分析,重新界定了科学革命概念的内涵,审视了内外史解释的不足,分析了科恩解释的局限性,提出了科学革命发生的语境解释及语境转化模型,说明了此模型对于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创建自主创新型国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恩作为20世纪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他的科学编史学方法集中体现为继承与创新。一方面科恩继承、改造了萨顿、柯瓦雷的编目考证法、引证原始材料分析法、概念分析法、历史记录分析法,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编史方法,体现为证据分析法、广义语境分析法、微观宏观整合法、再版补充法。对科恩研究有助于梳理20世纪以来科学编史学方法的推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根植于人类认识的土壤,科学和迷信的原始形式可说是同时诞生的.而伪科学和反科学的幼芽则包容于迷信之中.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诞生和蓬勃发展,尤其是随着当代科学的一路凯歌行进,迷信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有增无减,逐步发展到了它的现代阶段:各种伪科学和反科学也从迷信中独立出来、粉墨登场了.应当说,这些年来,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现象之所以在中国四处蔓延,甚嚣尘上,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上的、经济上的、社会上的、心理上的,不一而足.但基本的一条,这是人类认识规律的正常体现,不足为怪.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科学与迷信、伪科学和反科学的斗争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还会有.这种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  相似文献   

8.
9.
劳丹与布鲁尔关于科学信仰解释权之争是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领域有影响的一场激烈争论。科学哲学的领军人物劳丹断言强纲领没有任何依据,属于伪科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核心人物布鲁尔坚信科学哲学家的理性解释模式是没有说服力的“稻草人”,强纲领才是强有力的纲领。本文聚焦于二者争论的原始文献,将争论置身于科学合理性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之中,通过分析争论涉及的三个关键问题以揭示争论双方的立场和根本分歧。文章最后反思争论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柯瓦雷的科学思想史研究遵循着共时性视角。他对科学革命本质的认识符合共时研究的预设。他将弗兰西斯.培根截然定位到前近代世界,将实验和经验对立,回避近代早期柏拉图主义与中世纪的复杂联系。这些案例可以在共时性视角下得到辩护,反过来它们也可视为共时研究在科学思想史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美国的科学研究信念视为社会地、历史地建构的产物。这种建构过程依次经过了一元主导、二元对峙、三元纷争到多元综合平衡发展这样四个时期。美国科学研究信念的建构既受到了科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非科学因素的影响。事实上,美国科学研究信念的建构与美国人对科学、技术与工程之间关系的认识状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学界对逻辑悖论的成因有主观虚构论、认知错误论、语言缺陷论、客观存在论等诸多指认。逻辑悖论是思维的产物,是从特定认知共同体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来的。如果我们承认经典逻辑规律具有普适性,就应该从蕴涵逻辑悖论的"背景知识"中探求其生成的因由。  相似文献   

13.
"公众评议"之于科学研究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众对于科学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不良现象的评议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新的评议方式,“公众评议”不仅有利于监督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有助于澄清科学研究的“事实”;“公众评议”还有益于改进科学研究的“治理机制”。“公众评议”并不具有最终的裁决权,甚至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总体上看,它对于促进转型期科学研究中的“同行评议”等科研评审机制的完善以及增强科学研究领域的“自主性”等都能起到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信念真、善、美的三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学信念是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科学认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预设和基本前提,是一个由真、善、美构成的三元结构系统。真、善、美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并达到完整统一。现代科学信念对科学认知有着重要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当代科学活动宏观调控的深层思想基础和哲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与科学说明的关系之比较中科学理解的概念、原理得以辨析清楚,其基本立场也在与一般理解概念的区别中得以凸显出来。其中判断力、逻辑力是形成科学理解的主要工具,类比是重要的机制,而陌生知识通过知识背景的整合从而丰富、改组原有知识结构是主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皮克林的科学实践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吴彤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7):33-36,89
皮克林的科学实践观对于传统科学哲学和新的科学实践哲学都有很强的影响力。本文旨在通过对皮克林思想的实践转向、强调语境的机会主义和实践冲撞观的初步探讨。说明其科学实践的基本观点,以及科学实践观对传统哲学问题的新解释。同时对这种新的分析框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实在观念的认识论根源,揭示出实在论的超越本性,并以此为基础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科学实在论,提出当代科学实在论视野中的现象、质料或殊相和传统形而上学实在论所谓的理念、形式或共相一样,都不能作为科学理论的实在基础,只有处在实践活动中的人本身才能为科学理论提供一种现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科学功利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学在近代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社会逻辑前提引起的,这个逻辑前提包括:为什么要在中国传播科学,科学的基本功能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中国传播科学,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比较有什么不同特点等内容。科学功利主义从科学在中国传播的一开始就已经出现,到目前为止,虽然有许多学者反对科学功利主义,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改变科学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社会逻辑前提,所以不可能取得成功。消解科学功利主义的根本方法有三条:重新解释科学的功能,建立科学的理论标准和发展中国社会的民间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