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来过来!”刚走出班门,畅就神神秘秘地把我拽进了水房。准没好事!我的第六感觉和以往与她在一起的经验告诉我。“胡老师跟你们说了吗?下学期她很可能不教咱们了!”“啊?!”我感到这几句声音并不大的话瞬间如五雷轰顶,震得我的头嗡嗡作想。“为什么?”望着畅沮丧的表情,我一把拉住她问。“她说有可能教,有可能不教,有可能抽签只教一个班。”我呆呆地靠在墙上,听着畅的话,居然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心中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要知道,我是多么喜欢胡老师啊!畅呆呆地望着我,也说不下去了。“你知道我现在才发现,我就喜欢胡老师了!”畅满脸乌云…  相似文献   

2.
二(5)班是我刚刚接手的一个班级。在班级交接时,曾经担任他们班数学的高老师详细地向我介绍班上每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易宁”这个名字第一天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整个一年级下来我没有看到她举过一次手,更别说听到她的声音了,她的知识完全是靠她的爷爷在家手把手地教给她的。就看你的本事了!”  相似文献   

3.
我刚接手一个新班第二天,就有学生告状:“老师,小莉没做完作业。”“小莉没背下题来。”“她脑子笨。”“她学习差”……看来小莉是一个难以让老师、学生喜欢的孩子,大家似乎都已经认同了她的智力差。但我分明看到,当别人批评她、向老师告状时,那个自卑而敏感的女孩低垂着头,眉头紧紧蹙起,显示出的漠然、悲伤和无奈。她多么让人怜惜啊!  相似文献   

4.
第一堂课:学会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在护理学校学习时,一天,老师忽然在课堂上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测验,我很轻松地答完了大部分考题,但看到最后一道题时,我想老师可能是在和我们开玩笑,那道题是这样写的:“我们学校清洁女工的名字是什么?”我曾多次看见过那位女工,也能描述出她的模样,但我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呢?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后来老师对我们说:“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将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对你们都很重要,他们值得你们去关心,哪怕只是向他们微笑一下或问声好。这就是我出这道题要告诉你们的。  相似文献   

5.
赫甦 《奇闻怪事》2006,(11):31-31
昨晚,有几位高一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其中的一个一进门就怯生生地问:“校长,我们能不能给您说个事?”“可以,请坐下。”我赶忙笑脸相迎。接着,他们告诉我: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可能是对我们放心不下,往往在我们上课时在教室外转悠——看看是否有“违纪”的同学。这本身表明老师对我们负责,可是如果我们要是与老师“眼光相对”了。那么这节课堂定是“完”了。因为自己总感到老师该对自己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认为自己是个好“违纪”的学生,如此怎能安下心来?所以,请校长转告老师别那样“转”了,让他(她)歇歇脚。  相似文献   

6.
小虎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特别喜欢做一些课外题。同学们都称他为“智多星”。有一天,小龙问小虎:“你今年几岁了?”小虎说:“我和数学老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36岁,老师的年龄是我的3倍,你说,我今年几岁了?老师的年龄又是多少岁呢?”小龙算了好长时间都没算出来。小虎说:“像这样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小虎和老师的年龄和),又知道大数是小数的若干倍(老师  相似文献   

7.
作文啊作文     
我喜欢写小说,也时常在网络上或是报纸上发表一些东西。但我非常非常讨厌老师布置的那些作文,什么《校园一角》《一件最难忘的事》《我的家庭》……看到这些题目我就一个词也挤不出来了。我应付老师作文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拿一本《作文选》来抄。在书店里闭起眼睛,随便抽一本作文选,里面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我怀疑作文选里那些作文也都是你抄我我抄你的。老师给我的作文分数一般都在70分上下,因为语言还算通顺、结构还算清晰。考试的时候,我凭着记忆,也都能把作文糊弄出来,当然成绩也决不会高到哪里去。阿里路就惨了,他的作文几乎每篇都被…  相似文献   

8.
五月的一天,上午第二节刚上课,我正在办公室备课。一名女生喊了声“报告”后进来,在小赵(我的徒弟)的办公桌前站了一会儿,然后坐了下来。我当时并未在意。过了一会儿,她还在那。我就问了一句:“这位同学是高二的吗?”她说:“是。”“为什么不上课?”“是老师让来的。”“老师为什么让你到办公室来?”“和老师顶嘴了。”她说着眼泪流了下来。看得出,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说:“咱俩能聊一会儿吗?”她点点头,走了过来。原来,她是高二理科班的学生。因为他们班政治作业完成得不好,所以小赵让他们在课堂上重做,而她却在做语文作业。老师问她时,她却气呼呼地说:“我的政治作业做得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给优……”  相似文献   

9.
“五一”长假回家,我见到了她——我表姐的女儿,正读小学五年级。她沉默寡言,听说我是老师,还有意无意地躲着我,目光中写满了胆怯。  相似文献   

10.
幸福的谎言     
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英语老师。我很不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学习热情骤降。当老师的妈妈很快看出了苗头,问我原因。我振振有词道:“英语老师不喜欢我,我不想跟他学英语。”妈妈无奈地叹口气,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11.
正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写的字很难看。现在,我把字写端正了,得到了老师赞扬和同学夸奖,自己也很满意,这都要归功于王老师带我们玩猜字游戏。读一年级时,我写字还比较认真;二年级时,我没那么认真了,写的字东倒西歪,宛如喝醉酒的人。很多同学的字也变得不端正,像刚打完一场战役,横七竖八。读三年级时,我们迎来了一位新语文老师王老师,王老师看了我们写的字,双眉紧锁起来。她思考片刻,然后说要带我们玩猜字游戏。  相似文献   

12.
学生王XX,男,五年级。班上很多同学都打他的小“报告”,内容不外乎打架、骂人、说脏话等。只要老师一找他谈话,他便马上大哭,而且大叫:“我知道同学们不喜欢我,老师也不喜欢我,大家都不喜欢我!”王XX性格偏激,好动易怒,在家里受的气总会在同学面前发泄,谁坐在他周围谁倒霉,谁靠近他谁遭殃。  相似文献   

13.
今天给儿子布置了一篇作文,臭小子二话没说就拿起笔开始写。我觉得有些奇怪,他写这篇作文时既没有抓耳也没挠腮,某非他心里早就有写的东西?谁知儿子交上来的作文中提到的却是我不愿提的那位何老师。提到那段往事,对儿子我就有份深深的内疚,如果不是我的忽视,怎么会让儿子在那样的老师手下受了一年多的罪呢?儿子小时还算是胆儿较大、能言善辩,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不算差。可在她的手下,却变得胆小如鼠、木讷难言了。那时他回来不喜欢拿语文书,作业一布置就是好几面抄字,有时抄着抄着儿子就会哭起来,我只好帮着他抄些!那一年多,儿了变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正丹丹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语文成绩总是数一数二,同学们都很佩服她。前几天,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向她提问,竟当众说她回答得不好,指出她表述能力不够强。丹丹听后很难过,认为老师一定不喜欢她了。她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身为语文课代表,被语文老师当众批评,丹丹感到很难过,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老师这么说丹丹,是为了帮助她更快地提高自己,不是因为不喜欢她。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在讲授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我与老师交朋友”这一内容时,我清楚而明白地告诉学生:“当发现老师在工作或生活中出现差错时,学生可以而且应该给老师指出来,这也是爱老师的表现,但态度要诚恳,方式要恰当。”临下课时,我谦逊而象征性地说了一句:“欢迎同学们对老师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差错等提出批评建议,老师定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石激起千层浪,十几天内,竟陆续收到同学们的数封来信,特采撷几封,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6.
仙人掌痛苦地哭着问:“为什么,没有鸟儿喜欢我?”鸟儿回答:“因为你有刺。”刺猬痛苦地问:“为什么,没有人拥抱我?”小白兔回答:“我是很想拥抱你,可是我怕你伤害我。”蝴蝶喜欢停在美丽的花朵上面,因为有花蜜;小鸟喜欢会长果实的树,因为可以填饱肚子。没有人喜欢跟仙人掌握手,因为他身上长满刺;没有人喜欢拥抱刺猬,因为他身上长满刺。所以花朵有很多朋友,仙人掌没有;所以树有很多朋友,刺猬没有。  相似文献   

17.
我初二时的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最初,我并不喜欢她。因为她是一个来一阵大风都会被吹倒的干瘪老太太。她上课要求极严,只要我稍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举动,她就会明察秋毫,笑呵呵地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她这种刚中带柔的教课方法令我不得不乖乖就范,集中精力听她讲课。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临下课前,她总会走到我  相似文献   

18.
回想起来,这种经验是很难得的,“上中下”、“左中右”的美国人我都接触过。——资中筠(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坐在资中筠老师家那书香浓郁的客厅里,听她平静地讲述在对外友协工作的往事时,我却感到她的经历是如此难得,因为她赶上的恰是中美关系史上一段  相似文献   

19.
校园趣事     
▲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对我们班很有偏见的老师,一上我们班的课,就要把我们全班都训一顿,所以全班同学商量好,只要是那个老师的上午最后一节,全班就要整整他。下课铃一响,全班一半人去买饭,剩下一半人轮流去问问题,等前一半人吃饭回来,全班换班继续去问问题,另一半人去吃饭。可怜的老师只有快一点才能吃上自己泡的方便面。▲记得上初二的时候,我喜欢一个同班的mm,每天上课的时候我总想看看她,她也总是看我,有时我们会互相微微一笑。有次数学老师让我上黑板做一道题,我做完了以后,习惯性地看了看她,结果她在摇头。我当时马上开始验算,不知道哪…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位美术爱好者,平时没事的时候中总喜欢拿纸涂涂抹抹。我班的孩子受我的影响,也喜欢乱涂乱画。虽然每张画不能堪称“成品杰作”,但有时候确实有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因为从每张画来看,无论是形象的创意性还是色彩的和谐性,都能看到孩子独特的艺术表现方法,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