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发现,全世界的儿童和幼儿都存在不喜欢吃蔬菜的现象。如此普遍存在的人类行为现象,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借助达尔文学说,最近科学家发现了儿童不喜欢吃蔬菜的奥秘———这是由自然选择进化出来的一种在儿童期的自我保护行为!事实上大多数植物都是有毒的,吃多了便会中毒;而大多数动物都是无毒的。植物为什么会有毒?植物在遇到危险时不能跑掉,不能跑掉所带来的风险就是被吃掉。为防止这种可怕的事情发生,植物必须保护自己。为此,它们进化出了一套化学武器———毒素。这些毒素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防止自身被昆虫和草食动物吃掉的灭顶之灾!人…  相似文献   

2.
在2月14日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节日里,也许我们不该把话题说得那么沉重。所以我们不谈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故事———比如在一个残酷的时代里,主人公目睹情侣被处死而无动于衷(《我们》,叶甫盖尼·扎米亚京,1920);比如在一个貌似文明的社会中,道德规范对主人公爱情的嘲弄和不容(《美丽新世界》,奥尔德斯·赫胥黎,1932);再比如在那个人性丧尽的假想年代里,主人公为求自保,而把伤害转嫁到恋人身上(《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1949)。似乎每一部“反乌托邦”作品中,爱情都是苦涩和不幸的,就连80万年之后那近乎游戏般的爱情也是如此(《时间机器》,H…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每时每刻乃至每分每秒都有婴儿出生,在24小时内,“先生弟、妹后生兄”,这句话乍听起来似乎十分荒谬。然而细想起来确实有其道理,而且还是个十分普遍的现象。而“先生为兄(姐),后生为弟(妹)”这句似乎永远是真理的话,都只有在符合严格的条件下才是对的,即同在国际日期  相似文献   

4.
猜想曲     
山西志琴皮肤显示器冬春季节正值水痘、风疹流行期。我是一位幼儿教育学校的幼儿教师,每天早晨幼儿来到学校,我都要给他们进行晨检。幼儿从外面一到学校,就得进医务室脱掉外衣进行晨检,很容易引起感冒、咳嗽。可是,如果不进行晨检,一旦有幼儿出水痘或得了其他传染病,我们没有发现,幼儿之间相互接触,很快会被传染。如果能发明一种皮肤显示器,只要幼儿来到学校,伸出小手,把皮肤显示器检测柄放在他的手掌中,若出现绿光属于正常,若出现黄光是提醒幼儿进行预防,若出现红光说明有病症,这样,我们就再不用担心幼儿在晨检过程中感冒了。  相似文献   

5.
<正>通过对问题儿童的研究,理查德·特伦布莱(Richard Tremblay)将这些儿童不良攻击行为的病因追溯到了婴儿时期,他希望把这一研究更扎实地推进下去。赫克拉加——是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周边最早形成的村庄之一,也是现今位于这一国际化大都市东部的法裔加拿大人居住区的俗称。上世纪80年代,在赫克拉加和其他部分贫困乡村的公立学校,校方发现一些儿童表现出与其年龄不相称的行为问题,比如身体攻击等。于是,他们请来了蒙特利尔大学的一位年轻心理学家理查德·特伦布莱(Richard Tremblay),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过去30年来,特伦布莱一直在包括赫克拉加在内的地区从事儿童攻击性行为病因的研究。1984  相似文献   

6.
科学史上力学和热学曾经分家达一个世纪之久,这并不是力学家一点也看不到热现象往往伴随着力现象以俱生,而只不过认为这不在他们的研究范围之内罢了.我觉得在过去百余年中,热力学家不注意信息,似乎是这一现象的历史重复.既然过去把力学和热学结合起来曾经改变了整个力学的面貌,现在如果我们在布里渊研究的基础上再走一步,直接把信息引入热力学,也必将大大开阔人们的眼界,从而促使热力学和信息论在科学史上必然地统一. 布里渊曾说过第二定律原来形式的缺点:第二定律是死亡的宣判,可是在时间上却没有  相似文献   

7.
正物理定律不随时间前后推移而改变,而时间似乎只朝一个方向移动。物理学家把逆转时间之箭的变换称为"时间反演",或者简称为T。他们把T不改变基本定律的(近似)事实称为"T不变性"。为什么大自然如此精确地执行T不变性?人们提出了几种解释,但只有一种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核心观点来自罗伯托·佩切伊(Roberto Peccei)和海伦·奎因(Helen Quinn),但他们忽视了其观点的一个重要的、可检验的结果。据预测,由他们所引入的中和场会产生一种粒子,而这种粒子具有一些显著的性质。但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些粒子,因  相似文献   

8.
似乎这个问题本身就让人感到奇怪。按日常经验,一个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到某一点,这应该有明确的含意,难道还有什么可疑的吗? 让我们先看一看哲学家们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哲学家考虑问题不同于常人。他们爱追根问底,看个究竟,不把矛盾揭个底朝天,决不罢休,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都遵守一定的哲学原理。换句话说,任何与正确的哲学原理相违的都不成其为科学。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在碰到挫折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各种自我防御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顺利应付焦虑,保护受伤的自我。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防御机制。 一、压抑(Repression)把受到的攻击和痛苦排除到意识之外,即“忘掉它”。比如5岁以前一些痛苦的事情我们可能都忘了,但它们依然在无意识中起着作用。 二、反向形式(Reaction formation)把自知不受欢迎的方面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掩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们描述科学家,总是热衷于赞赏他们的认真、敬业与执著,喜欢强调他们为了事业放弃了许多东西,尤其是忽视了感情与家庭,似乎科学家都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怪物。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误解,科学家也是人,也有同一般人一样的七情六欲,许多科学家都有他们幸福  相似文献   

11.
正水果玉米和糯玉米哪个算粮食?花生和嫩豌豆是豆子吗?黄豆、黑豆是可以煮粥的杂粮吗?土豆、红薯、山药和芋头是粮食还是菜?菱角和藕算蔬菜、零食还是粮食?圣女果是水果还是蔬菜?的确,有些食物到底该算哪一类,说法比较混乱,姑且把它们称为"跨界食物"。这种归类上的冲突,往往是来源于不同行业的分类差异,比如超市都把西瓜、甜瓜放在水果货架上,但植物学家则认为瓜类属于蔬菜。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研究地球的时候,不能忘记我们只是在和太阳系行星的一个代表打交道。还有В.И.维尔纳茨基也写到了这一点,无疑他是正确的。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不是所有地质过程都能在地球上发现的,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在我们星球的范围内弄明白的,因为常常不可能把某个现象的各个方面都认识清楚,如果不把它与另一种现象加以比较的话。通过这样的比较首先可以了解清楚我们星球演  相似文献   

13.
百合花代表纯洁,康乃馨代表温情,非洲菊代表 支持,红玫瑰代表浓浓爱意……我们常年相互赠送着这些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但 是我们似乎曾经还想过送点什么更特别的花,比如蓝 色的月季,有香味的菊花,娇小的迷你向日葵,甚至 有红色心形图案的白玫瑰……这些如果在过去也许都 是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但是现在蓬勃发展的 新型生物技术却有可能让我们美梦成真! 新型的生物技术具有很多传统花卉育种所不具备 的独特优势,比如可以通过转入基因而扩大整个花卉 的基因库,因而就可人工创造出一个更大更新的花卉 宝…  相似文献   

14.
我是学航空的,并不具备生物学或医学的知识背景,我在偶然中看到了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密切.又很神奇的人体代谢液的图像。也许我用的语言和词汇很外行.但当我把这些图像展示给医院的检验科大夫时,他们都惊讶了,“是尿里的结晶吧,我们知道有些人的尿会出现结晶现象,因为没有确切的临床检验意义,我们通常不理会。”“没想到尿结晶这么漂亮。”  相似文献   

15.
海浪一次次拍打着海边的石块,使石块一天天变小、变圆、变光滑,这些变化都是缓慢的、连续的,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渐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还有另一种现象。比如,水热到100℃会突然沸腾;地壳运动积聚了一定的能量,会突然爆发地震;人类社会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经济危机、社会革命。这些都是突然的变化,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突变。  相似文献   

16.
苦与乐     
某一国际组织向很多国家的儿童调查他们心目中的科学家的形象,调查结果是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我看了这些绘画,科学家们各个表情严肃,不苟言笑,或戴眼镜或留胡须,似乎都在苦思冥想。那么科学家还会不会乐呢?  相似文献   

17.
我们都知道,我们自己和周围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它们都具有质量。然而。这个我们所熟知的现象却一度困扰着科学家.因为科学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知道物质为何具有质量。这个谜底在1964年被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等人揭开了,他们认为有一种玻色子赋予了其他基本粒子以惯性.从而让物质具有了质量。他们也因此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8.
正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与物理相关的现象:比如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烟",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切菜时要把刀磨得很薄……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可以说物理来源于生活,利用好物理知识不仅能够解释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完全运用好物理学知识还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那么,在小记者的眼中,物理是如何改变生活的呢?  相似文献   

19.
<正>如今,加班似乎已成为职场的家常便饭,尤其在私企或一些特殊行业更是司空见惯,既不环保又不利于员工健康。为了遏制这种现象,荷兰一家公司想出一个解决工作与生活平衡问题的妙招——一到下班点,桌子便升空。据了解,这是一家设计公司。他们将新装修的办公室叫做"消失的办公室"。办公室的所有设备和物件都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界里,每一种动、植物都有一定的生命期。比如树叶临秋会凋落,蛇到一定时候会蜕掉一层皮。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生物体的细胞死亡亦称细胞凋亡,是细胞本身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杀”行为,而绝非由外在因素所致。细胞的死亡是有规律的,而且似乎是按编排好的程序进行的,即所谓“程序性细胞死亡”。英国科学家布雷内、苏尔顿和美国科学家霍维茨就是因研究发现了决定细胞发育和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基因而荣获2002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他们的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从健康到亚健康直到得病的根本原因,并明确指出人类肌体的一切病理现象都是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