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套连续实时取样进样组合件、改进过的色谱一质谱朕用仪进样接口件、自制放电装置,实施连续实时地测定热平衡低温等离子体中的瞬态成份,重视性好。试验结果表明,连续实时进样质谱法适合研究低温等离子体中的成份。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套自制放电装置,连续实时进样组件和改进过的色谱质谱联用仪进样接口件,实施连续实时地测定氮氢混合气体在高压、高电场强度条件下放电过程中的瞬态成份,重现性好。试验数据表明,连续实时进样质谱法适合研究放电气流(低温等离子体)的成份。  相似文献   

3.
基于电子的粒子性特征提出了"瞬态"的概念,并认为瞬态出现的频次正比于瞬态寿命,且分子稳定状态的电子密度分布是各种瞬态按照各自的瞬态寿命叠加的体现.依据瞬态寿命正比于瞬态出现频次的构想,把势能看成各种不同瞬态寿命的函数,给出了在已知的电子密度分布和原子核坐标数据限制下通过调整瞬态寿命参数获得势能极值的方法.这一方法可为分子体系能量极值的计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车辆制造技术的进步和汽车排放控制法规的逐步加严,对汽油机瞬态工况下的排放测量变得越来越迫切。通过构建汽油机瞬态排放间接检测平台和采用基于Windows多线程技术,设计了节气门控制子线程和排放数据采集子线程,用于同步控制汽油机瞬态排放间接检测平台上的节气门瞬态控制器和五组分排放分析仪,该平台能同步控制被测汽油机的瞬态工况和进行排放测量。  相似文献   

5.
一体化瞬态高温智能存储测试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当前瞬态高温测试中存在的测试系统对瞬态高温参数信号响应速度慢、动态特性不足、设备布设及装置回收不便等问题,综合运用无线通信技术、数据采集与缓冲技术和存储测试技术,设计了一种通用一体化瞬态高温智能存储测试系统。该系统可用于特殊测试环境下瞬态高温参数的测试,并实时记录存储测试数据和处理结果。设计了基于蓝宝石黑体平面的瞬态高温敏感体、数据处理存储模块和无线模块,并将瞬态高温敏感体、数据处理存储模块和无线模块进行一体化设计。通过ZigBee模块对系统进行参数设置(上、下电、触发电平、测量范围等),使用AVR单片机和FPGA为主控芯片,解决了特殊测试环境下瞬态高温参数的测试采集问题。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瞬态高温智能存储测试系统可准确获得被测温度场瞬态高温参数,具有无线遥控、微功耗、高精度、抗高冲击、抗干扰、微型化、工作稳定和可靠性高等特点,适于恶劣测试环境下瞬态高温参数的测试和记录。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轧机非平稳瞬态冲击信号的瞬态时频分析难题,提出了基于EMD和Hilbert变换的瞬态振动信号时频分析方法,利用EMD方法提取信号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再结合Hilbert变换(HT)求解瞬时频率,得到信号的Hilbert时频谱和Hilbert边际谱,从而得到信号的瞬态特征.通过对调频调幅仿真信号和轧机实测瞬态信号的时频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重型柴油机瞬态工况(特指恒定转速、转矩瞬增工况)空气系统响应迟滞造成的排放恶化问题,设计了废气再循环(EGR)瞬态修正控制策略,从EGR阀预控制和瞬态需求空气量两方面进行EGR瞬态修正:当判定发动机处于瞬态工况时,将EGR阀预控制开度设定为0,加快EGR阀关闭速度;依据瞬态程度修正需求空气量,使实际进气量更早满足需求空气量,实现EGR阀适时开启。试验结果表明:经过EGR瞬态修正,改善了瞬态工况排放恶化、发动机动力性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在WHTC(world harmonized transient cycle)瞬态循环中加入EGR瞬态修正后,氮氧化物(NO_x)排放降低了4.7%,碳烟排放降低了46.4%,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了8.5%和30.3%,但二氧化碳排放增加了0.3%,油耗增大了0.6%。EGR瞬态修正控制策略虽然牺牲了0.6%的油耗,但是显著改善了NO_x、碳烟、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因此可为重型柴油发动机排放性能的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瞬态排放间接检测是对汽油机在汽车加速滑行组合、节气门加速开启关闭等瞬态工况下进行法规性检测、获得其排放状况的基本手段之一.本文进行了汽油机瞬态排放间接检测的实践:研制了汽油机瞬态排放试验研究所用的节气门瞬态控制器,通过对比试验获得五组分排放分析仪瞬态检测性能,采用符号时间序列的单缸Shan-non熵作为瞬态排放特征参数,构建了汽油机瞬态排放间接检测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于热电材料特性,通过热电平衡方程和本构方程,得出热电材料梁瞬态模型的控制方程.采用分离变量法结合模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求出热电材料梁的非线性瞬态温度场,根据热应力理论分析求出瞬态热应力场,利用数学软件MATLAB给出了热电材料梁的呈抛物线分布的瞬态温度场和瞬态热应力场的特性曲线,研究了热冲击载荷下的热电材料梁在热电耦合环境中的热应力分析.讨论了不同时刻温度场和应力场随厚度的变化,以及对比p型和n型Bi2Te3热电材料梁热应力特性曲线.结果表明:瞬态温度场受其瞬态项的影响随厚度增加有增有减;瞬态温度场和瞬态热应力场随时间的增加最终趋于稳态不再随时间变化;趋于稳态后的Bi2Te3热电材料梁的热应力最值大于瞬态下的热应力最值;p型Bi2Te3热电材料梁的热应力总是大于n型Bi2Te3热电材料梁的热应力.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瞬态工况下使用不同的废气旁通阀PID目标控制策略,建立涡轮增压汽油机瞬态计算模型.对发动机定转矩加减速工况下的瞬态响应进行模拟计算,并与原机响应特性做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定转矩加速工况下,以适当增大的各固定转速下增压压力作为瞬态控制目标值,可以显著改善发动机的瞬态响应.在发动机定转矩减速工况下,采用前期适当延长废气旁通阀全开的时间,待转速下降到1.25倍目标转速后,控制目标切换到增压压力的控制策略能够缩短发动机的响应时间.与此同时,采用废气旁通阀瞬态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涡轮增压汽油机瞬态响应性能,而且可以防止瞬态工况下增压器超速和喘振.  相似文献   

11.
Pool JA  Lobkovsky E  Chirik PJ 《Nature》2004,427(6974):527-530
Molecular nitrogen is relatively inert owing to the strength of its triple bond, nonpolarity and high ionization potential. As a result, the fixation of atmospheric nitrogen to ammonia under mild conditions has remained a challenge to chemists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Although the Haber-Bosch process produces over 100 million tons of ammonia annually for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it requires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in addition to a catalyst, to induce the combination of hydrogen (H2) and nitrogen (N2). Coordination of molecular nitrogen to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can activate and even rupture the strong N-N bond under mild conditions, with protonation yielding ammonia in stoichiometric and even catalytic yields. But the assembly of N-H bonds directly from H2 and N2 remains challenging: adding H2 to a metal-N2 complex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N2 and metal-hydrogen bonds or, in the case of one zirconium complex, in formation of one N-H bond and a bridging hydride. Here we extend our work on zirconium complexes containing cyclopentadienyl ligands and show that adjustment of the ligands allows direct observation of N-H bond formation from N2 and H2. Subsequent warming of the complex cleaves the N-N bond at 45 degrees C, and continued hydrogenation at 85 degrees C results in complete fixation to ammonia.  相似文献   

12.
采用HPLC的阀切换二次分离及梯度洗提技术对硫-氨溶液中的主要成分H2NS^-4进行研究,证明其在液氨中的分解是经过中间过渡产物S3N和S3然后生成S4N最终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13.
固氮鱼腥藻HB686(Anabaena azotica HB686)的固氮和放氢被氨抑制与蛋氨酸砜亚胺(MSX)解除氨抑制的作用呈平行关系.谷氨酰胺能抑制固氮和放氢,而对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吸氢酶却有激活作用.固氮血腥藻在Mg~(2+)介质中的乙炔还原活性和放氢量皆比在Mn~(2+)介质中的高,而GS的活性则相反.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对固氮、放氢和GS活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室温常压条件下,储存在高压钢瓶中的氮氢气体,以1:3的混合比,流量分别为40ml/min和12ml/min,混合气流经石英玻璃气套,石英玻璃气套安放在一对园柱面电极中间,两园柱面电极与交流电源相连接,电源的输出电压15KV,频率为20KHz。石英玻璃气套中氢氢气体被高电场强度的交流电场所激活,具有了化学活泼性。室温常压下的气体分子间发生频繁地碰撞,可引发化学反应。氢氢气体放电合成了氨NH_3。 对氮氢气体放电合成氨的转化率影响较大的有:a.放电频率,b.当放电频率固定为20KHz时,电源的输出电压值,c.氮氢气体混合比。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发现,喷氨脱硝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大量的N_2O,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氨处的烟气的成分,氧化性气氛有利于N_2O的产生.对喷氨脱硝的均相化学反应过程进行的动力学模拟表明,在混合良好的还原性烟气中喷入氨气不会导致N_2O排放量大幅度增加,但如果喷入的氨气与烟气和空气混合不良,或者烟气中存在由NH_3转化的氰基成分,那么N_2O的排放量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的改进型模型参考自适应预估控制算法是克服大时滞、有扰动及被控过程参数时变的有效新型算法。理论分析及对合成氨H_2/N_2控制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法在抗干扰能力及鲁棒性方面优于当前其它的自适应Smith预估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7.
在室温常压条件下,氮氢混合气体(混合比为1:3,流量为氮气40毫升/分钟、氢气120毫升/分钟)流经自制石英玻璃气套,石英玻璃气套上安装有一对柱面电极,此电极对与交流电源相连接,电源的输出电压为15KV,频率是20KHz(或50Hz)。流过石英玻璃气套的氮氢气体被高电场强度所激活,具有了化学活泼性。有一定平动动能的氮氢气体分子频繁地相互碰撞,可引发化学反应,能合成(生成)氨。室温常压等离子体法合成氨转化率影响较大因素有:1)放电频率;2)当放电频率固定在20KHz时电源输出电压值;3)氮氢混合比;4)反应气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一个克服时变大时滞及被控过程参数时变的最优预报自校正PID控制算法。通过计算机数字仿真,将新算法应用到化肥厂合成氨H_2/N_2这样一个时变大时滞的被控过程,结果看出这种控制策略鲁棒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消除了时滞及过程参数时变对系统输出的影响,可以构成相当理想的工程控制器。  相似文献   

19.
化学沉淀法去除木薯制备酒精废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NH_3-N质量浓度为500~900mg/L木薯制备酒精的废水,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用化学沉淀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以MgCl_2·6H_2O和Na2HPO4·12H_2O为沉淀剂,在pH=9.0时废水溶液中PO_4~(3-)与Mg~(2+)和NH_4~+一起发生沉淀反应生成MgNH4PO4·6H_2O,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的目的;影响废水中的氨氮去除率的因素依次为n(Mg~(2+):NH_4~+),反应时间,n(PO_4~(3-)∶NH_4~+)和pH值。最佳反应条件是当pH=9.0,n(Mg~(2+))∶n(NH_4~+)∶n(PO_4~(3-))=1.4∶1.0∶1.2,常温下反应30min,静置30min,该工艺条件下,对初始氨氮为644.5mg/L的木薯制备酒精的废水进行处理,其氨氮的去除率90%。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提钒废水中氨氮的高效回收,探究了磷酸铵镁(MAP)结晶法回收提钒废水中高浓度氨氮过程中磷源、镁源、pH值、沉淀时间和n(Mg)∶n(N)∶n(P)对氨氮回收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建模并用XRD分析产物.结果表明:MgCl2·6H2O和Na2HPO4·12H2O是最适合的镁源和磷源.最佳沉淀时间为20min.响应面得到的多项式回归方程表明各因素对氨回收率的影响程度为n(Mg)∶n(N)>n(P)∶n(N)>pH,在最优条件附近,pH值、n(Mg)∶n(N)和n(P)∶n(N)分别为9.51,1.22和1.12时进行实验验证,氨的回收率为98.32%,模型优化效果明显.综上,通过响应面优化MAP法对提钒废水中氨氮的高效回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