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道了一系列新的萘并呋喃、萘并呋喃及其衍生物的 ̄13C核磁共振谱的化学位移、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和消光系数、最大荧光波长和量子产率,以及农用杀菌活性。化合物2,3-二甲基-5-羟基-呋喃并[3,2-b]茶(I-1)、2,7-二乙酸基-1,8-二乙酞基萘(III-3)、4-甲基-7-羟基萘并[1,2-b]吡喃-2-酮(II-1)和3-氢-4,8,9-三甲基呋喃并[2',3':5,6]萘并[1,2-b]吡喃-7-酮(II-3)对炭疽病有很好的离体抑制活性,I-1和III-3对该病还具有很强的活体防效。  相似文献   

2.
以5,8a-二甲基-3a,4,8,8a,9,9a-六氢萘并[2,3-b]呋喃-2,6(3H,7H)-二酮为原料,经脱氢,光重排,还原和脱水制得5,8-二甲基-3a,4,9,9a-四氢(?)并[6,5-b]呋喃-2(3H)-酮.反应产物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和元素分析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3.
采用薄层色谱,正相、反相硅胶,葡聚糖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柱对中药藤梨的正丁醇部位进行了分离研究.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2-β-D-葡萄糖-1,3,7-三羟基-酮(1),7-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8-二羟基-3-甲氧基-酮(2),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3),6-C-葡萄糖-5,7,3′,4′-四羟基黄酮(4),6-C-葡萄糖-5,7,4′-三羟基黄酮(5),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8-羟基-3,7-二甲氧基-酮(6),3-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半乳糖]-5,7,3′,4′-四羟基黄酮(7),7-O-[β-D-吡喃鼠李糖-(1-6)-β-D-吡喃葡萄糖]-5,3′-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8).所有的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由γ,δ-不饱和β-酮酯与羟基酸衍生的酰氯,经酰化生成了6-酰氧基取代的5-乙酯基-2,3-二氢-4H-4-吡喃酮的衍生物,其中有些化合物可以转变为7-烷基或羟基取代的2,3-二氢-4,5-二氧(7H)呋喃并[3,4-b]吡喃衍生物。  相似文献   

5.
以2,7-二羟基萘,苯肼,3-甲基-2-丁酮和碘乙烷为原料合成了3,3-二甲基-N-乙基-9′-羟基螺吲哚啉-2,3′-[-3H]萘并[2,1-b][1,4]噁嗪(简称N-乙基-9′-羟基螺噁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合成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对最终产物在不同溶剂中和相同溶剂不同浓度的光致变色性质进行了实验,并对所产生的现象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3-N-正烷基氨甲基-2,3-二氢萘并[2,1-b]吡喃-4-酮盐酸盐(正烷基分别为甲基、乙基、正丁基、正己基)四种新化合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以2-氯甲基-3-苯并喹啉甲酸乙酯(1)为底物与α-萘酚、β-萘酚反应经“一锅法”合成了中间体2-(α-萘氧甲基)苯并[ h]喹啉-3-羧酸(2a)、2-(β-萘氧甲基)苯并[ H]喹啉-3-羧酸(2b)。化合物2a,2b在Eaton′s试剂作用下合成两种新型六环稠杂环化合物萘并[2′,1′,6,7]氧杂卓并[3,4-b]苯并喹啉-7(14H)-酮(3a)和萘并[1′,2′,6,7]氧杂卓并[3,4-b]苯并喹啉-15(8H)-酮(3b)。化合物2a,2b发生分子内傅一克酰基化闭环反应,所合成的新化合物2a、2b、3a、3b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等得以确认。  相似文献   

8.
以碘丙烯为中间体合成了N-丙烯基-3,3-二甲基螺吲哚啉-2,3’-[3H]萘并[2,1-b][1,4]噁嗪。对产物用IR,^1HNMR进行了表征,讨论了N-丙烯基-3,3-二甲基螺吲哚啉-2,3’-[3H]萘并[2,1-b][1,4]噁嗪的洗涤及提纯方法。  相似文献   

9.
尖萼金丝桃中间苯三酚及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指导下,对尖萼金丝桃(Hypericum acmosepaium N.Robson)全株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提取分离,得到6个单体,通过理化数据测定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结构,分别是:Paglucinol(1);5-羟基-6-异丁酰基-2,2,8-三甲基-8-(3"-甲基-丁-2"-烯基)-2,8-二氢-1-苯并吡喃-7-酮(2);5-羟基-6-丙酰基-2,2,8-三甲基-8-(3"-甲基-丁-2"-烯基)-2,8-二氢-1-苯并吡喃-7-酮(3);7,8-(2",2"-二甲基吡喃)-5,3’,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4);槲皮素(quercetin,5)及Ⅰ3,Ⅱ8-双芹菜甙元(Ⅰ3,Ⅱ8-biapigenin,6).同时,细胞毒性试验发现,尖萼金丝桃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萃取物及化合物(2),(5)具有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 Eu(Ⅲ)-β二酮-有机胺型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数据,其中β二酮=1呋喃基-3(2-萘基)-1,3-丙二酮(FNP),1-呋喃基-3-对甲氧基苯基-1.3-丙二酮(FMP);1-(2-萘基)-3苯基-1,3-丙二酮(NPP);二萘甲酰甲烷(DNM);而有机胺=二乙胺(L~1),六氢吡啶(L~2),l-苯乙胺(L~3).讨论了不同溶剂,配体对该类型配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2,5-二(三甲基硅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为原料,有效地制备了两种单取代的二噻吩并[2,3-b:3′,2′-d]噻吩衍生物,2-三甲基硅基二噻吩并[2,3-b:3′,2′-d]噻吩与二噻吩并[2,3-b:3′,2′-d]噻吩-2-甲酸乙酯.研究了这两种非对称产物在一当量正丁基锂存在条件下的不对称开环现象,中间体锂盐经DMF猝灭可各自有效地得到两种同分异构体,即丁硫基[3,3′]联噻吩醛衍生物,同时发现具给电子基团(三甲基硅基)的底物具有较显著的开环选择性,而具吸电子基团(酯基)底物的开环选择性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2-羟基萘醛、三乙撑四胺与ZnSO4·7H2O或NiCl2·6H2O的溶剂热反应,合成了三个新的Schiff碱的配合物,即[ZnII(L1)(H2O)](1)(H2L1=N,N’-二-(2-羟基萘甲叉基)乙二胺)、[NiII(L2)]Cl·H2O(2)(HL2=9-(9-萘甲叉基,3,6,9-三氮杂壬基)-3,4;7,8-二-(1,2-萘并)-2,6-二氧,9-氮-二环[3,3,1]-3,7-庚二烷)和[NiII2(L3)(Cl)2](3)(H2L3=N,N′-二-[(2-羟基萘甲叉胺)乙基]吡嗪).晶体结构分析揭示:这些配合物中的Schiff碱配体都经历了由金属离子主导的重构,从而例证了金属离子的模板作用.此外,荧光分析表明:1具有光致发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使用GC/MS/DC技术,结合TLC/SP方法对水泽兰叶净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分析。鉴定了以金合欢烯为主要成分的42个化合物,它们是2-甲基丙酸、2-甲基丁酸、E-2-甲基巴豆酸、Z-2-甲基巴豆酸、非兰烯、对繖花烃、茨烯、十一烷、桧醇、4,7-二甲基苯骈呋喃,1-异丙基-2-甲氧己基-4-甲基苯、2-异丙基-1-甲氧基-4-甲基苯2-烯丙基苯酚、对甲氧基苯乙酮、3-甲基-5-庚烯-2-酮、1,3,4,5,6,7-六氢-2,5,5-三甲基乙撑萘、香树烯、长叶松烯、α-木罗烯、对甲氧基苯丙酮、1,4-二甲氧基-2,3,5,6-四甲苯、β-石竹烯、香柠檬烯、β-顺金合欢烯、香豆素、β-瑟林烯、α-金合欢烯、金合欢醇、β-红没药烯、β-反金合欢烯、T-杜松烯、檀香醇、氢化香附烯、3-(4′,8′-二甲基-3′,7′-二烯-6′-壬酮)呋喃(E)、6,7-二氢顺金合欢烯、4a,5,6,7,8,8a-六氢-7-异丙基-4a,8a-二甲萘酮-2,β-甜橙醛,Z-3-(4′,8′-二甲基3′,7′-二烯-6-壬酮)呋喃,6,10,14-三甲基-2-十五酮,正十六醛,正十八醛,梨霉素。其中包括几种净(精)油中少见的组分。研究了用AgNO_3浸渍薄层分离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研究了用薄层色谱与光谱联用方法和利用薄层板上反应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对九蒸九制后的多花黄精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现在波谱技术(ESI-MS,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从组分一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交链孢酚(1)、环(L-亮-L-异亮)二肽(2)、5,7-二羟基-6,8-二甲基-3-(4'-羟基苯基)chroman-4-酮(3)、5,7-二羟基-6-甲基-8-甲氧基-3-(4'-羟基苯基)chroman-4-酮(4)、3-(9,12-十八碳二烯酰基)甘油(5)、1,4-二呋喃基-2,3-二羟基-1,4-丁二酮(6)、5-羟甲基糠醛(7)、8-羟基色原酮(8).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6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抑制率为4.84%,IC50值为35.4μmol/L(对照品为57.8%,IC50值为26.4),但化合物6没有明显的体外胰脂肪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dex LH-20柱色谱以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从地蚕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酪醇(1)、烟酰胺(2)、2,2-bis[4-(2,3-dihydroxypropoxy)phenyl]propane(3)、香草酸(4)、丁香酸(5)、5-(α-D-吡喃半乳糖基-(1→6)-α-D-吡喃半乳糖基氧甲基)-2-呋喃甲醛(6)、8-O-acetyl harpagide(7)、地黄苷(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tatarine C-4′-O-β-D-glucopyranoside(10)、bis(2-ethylhexyl) benzene-1,2-dicarboxylate(11)、5-(α-D-半乳吡喃氧基甲基)-2-呋喃甲醛(12)、5-羟甲基呋喃甲醛(13)和焦谷氨酸正丁酯(14)。其中化合物1~4和6~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以苯肼、3-甲基-2-丁酮、1-亚硝基-2-萘酚和吗啉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螺噁嗪化合物N-乙基-3,3-二甲基-6'吗啉基螺吲哚啉-2,3'-[3H]萘并[2,1-b][1,4]噁嗪(简称N-乙基-6'吗啉螺噁嗪).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表征确认其结构,并对其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中的光致变色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N-乙基-6'吗啉螺噁嗪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有色体吸收波长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铽(Ⅱ)与1,5-双-(1′-双-(1′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戊二酮-[1.5]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及溴化铵三元固体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和差热分析,以及溶解性和摩尔电导测定,并与有关的配合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2种含萘酰亚胺功能基元的吡唑啉酮席夫碱化合物:1 - 苯基 - 3 - 甲基 - 4 - 苯甲酰基 - 吡唑啉酮 - 5缩N - (4 - 氨基苯基) - 4 - 哌啶 - 1,8 - 萘酰亚胺(Ⅰ)和1 - 苯基 - 3 - 甲基 - 4 - 苯甲酰基 - 吡唑啉酮 - 5缩4 - 肼基 - N - 十二烷基 - 1,8 - 萘酰亚胺(Ⅱ),对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席夫碱Ⅱ表现出了特殊的溶致变色效应;对席夫碱Ⅰ和Ⅱ在不同pH值的乙醇水溶液中的光谱性质研究发现,席夫碱Ⅰ的光谱性质受质子影响甚微,而席夫碱Ⅱ对质子表现出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双重光响应.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硒多氮芳香杂环化合物(Selenad iazole compounds,以下简称SDZs):1,2,5-硒二唑并[3,4-b]吡啶、1,2,5-硒二唑并[3,4-b]嘧啶-5,7-(5H,6H)酮、1,2,5-硒二唑并[3,4-b]嘧啶-7-(5H,6H)酮在乙醇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考察了不同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对其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SDZs化合物的荧光发射随着共轭效应的降低出现蓝移现象,Zn2 、Cu2 、Cr3 的加入对SDZs类化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的改变,并初步探讨金属离子对SDZs化合物荧光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黄酮有很好的药理活性,应用广泛,但提取黄酮产量低、价格高,为了探索人工合成黄酮的新技术和合成新的黄酮,以天然产物丹皮酚为原料,碱催化间羟基苯甲醛和丹皮酚发生缩合反应,构建中间体产物Ⅰ;再在高温下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碘催化诱导其氧化关环得到目标产物Ⅱ,通过紫外、红外、元素分析及核磁共振等综合分析确定产物的结构,考察产物Ⅰ和产物Ⅱ在不同浓度酸碱盐溶液中紫外光谱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产物Ⅰ为2′,3-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产率82.2%,在不同浓度酸碱盐溶液中其紫外光谱均有变化,可与低浓度NaOH溶液作用,其生成物在30 min内能稳定存在,也易与KNO3溶液作用,其生成物不稳定;产物Ⅱ为7-甲氧基-3′-羟基黄酮,产率92.0%,在HCl(4.0 mol/L)、NaOH、KNO3溶液中能长期稳定存在。该合成工艺克服了缩合反应中需要保护羟基的问题,实现了7-甲氧基-3′-羟基黄酮的高效合成,产物Ⅰ未能形成4-色酮结构,其AB环上各有一个酚羟基,稳定性受环境影响较大,碱性环境下尤为突出,使用时应把控产物Ⅰ的存储环境,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