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利用二苯基苦基肼分析法发现,等离子处理后碳纤维表面上将产生2~6个/nm ̄2游离基.它们会在30h内转化成其它基团,再复转为酚羟基后慢慢消失.等离子处理的作用-方面可导致游离基或介稳基团的产生,另一方面又不断消除它们.提高处理功率或延长处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基团的形成,但超过一定限度后反会适得其反.利用等离子处理产生的游离基可使碳纤维在参与乙烯基单体聚合时,产生接枝聚合分子链.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以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为探针,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析碳纤维表面酚羟基、醌基和游离基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和误差分析,得知该方法的分析灵敏度达10 ̄(-8)~10 ̄(-7)mol数量级,且误差不超过±1%。利用该方法发现,裸碳纤维表面酚羟基很容易在较高的温度下氧化,外涂层碳纤维表面拥有的酚羟基比裸纤维要多。此外,等离子处理将使碳纤维表面产生相当多的游离基或能迅速分解为游离基的基团。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以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为探针,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析碳纤维表面酚羟基、醌基和游离基和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和误差分析,得知该方法的分析灵敏度达10^-8~10^-7mol数量级,且误差不超过±1%。利用该方法发现,裸碳纤维表面酚羟基很容易在较高的温度下氧化,外涂层碳纤维表面拥有酚羟基比裸纤维要多。此外,等离子处理将使碳纤维表面产生相当多的游离基或能迅速分解为游离基  相似文献   

4.
利用等离子处理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羟基,由氧化还原反应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可产生厚达300nm的接枝层.通过FT-IR、XPS、SEM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碳纤维接枝后与等离子处理情况相反,强度及延伸率有明显增加,而模量却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等离子处理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羟基,由氧化还原反应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可产生厚达300nm的接枝层。通过FT-IR、XPS、SEM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碳纤维接枝后与等离子处理情况相反,强度及延伸率有明显增加,而模量却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毛吸浸润法,研究了氧等离子及氩等离子处理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浸润特性的影响。发现了等离子处理可以使碳纤维表面对水的浸润性能大为改善,氧等离子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对在碳纤维表面预涂不饱和酸酐,经等离子处理可产生接枝的现象进行了验证,并发现接枝马来酸酐后浸润性能反而比原纤维有所下降。经等离子处理的纤维随其接触空气时间的延续,表面浸润性能不断退化,纤维对水的接触角呈曲折形式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7.
采用毛吸浸润性,研究了氧等离子及氩等离子处理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浸润特性的影响。发现了等离子处理可以使碳纤维表面对水的浸润性能大为改善,氧等离子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对在碳纤维表面预涂不饱和酸酐,经等离子处理可产生接枝的现象进行了验证,并发现接枝马来酸酐后浸润性能反而比原纤维有所下降。经等离子处理的纤维随其接触空气时间的延续,表面浸润性能不断退化,纤维对水的接触角呈曲折形式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碳纤维单丝在环氧树脂基栖中拉伸时的现象及界面剪切强度。拉伸时发现,氧等离子处理纤维的界面附近会出现明显的光弹现象,未处理纤维没有明显的单弹现象,而接枝纤维只在界面上有较弱的光弹线。由拉伸一纤维的平均断裂长度得知,氧等离子处理碳纤维界面结合强度已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因而产生许多垂直于纤维轴向的裂缝。接枝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在拉伸时虽然也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但并不产生垂直于  相似文献   

9.
以二乙胺为单体,采用等离子聚合法,在盖破片等基片上制得了稳定性和附着性均好的聚二乙胺膜,考察了聚合工艺参数对聚合物性状及表现形貌的影响,红外光谱与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聚合膜的结构具有高度支化与交联特征,且聚合膜中有-NH2和(或)=NH基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碳纤维单丝在环氧树脂基体中拉伸时的现象及界面剪切强度.拉伸时发现,氧等离子处理纤维的界面附近会出现明显的光弹现象,未处理纤维没有明显的光弹现象,而接枝纤维只在界面上有较弱的光弹线.由拉伸后纤维的平均断裂长度得知,氧等离子处理碳纤维界面结合强度已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因而产生许多垂直于纤维轴向的裂缝.接枝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在拉伸时虽然也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但并不产生垂直于轴向的裂缝,表现出优化界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碳纤维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与复丝力学性能测定,发现等离子处理对纤维的模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强度随着处理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在外观上仅表现为纤维表面纵向沟槽的加深。氩气等离子比氧化性空气等离子的损伤小。通过碳纤维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合喇曼光谱的研究,还发现等离子处理的有效深度达到15mm左右。其作用是蚀刻去碳纤维表面脂肪链结构,产生石墨等晶体结构富集的高能表面。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电化学条件下氧化后碳纤维表面基团的XP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的电流密度,电解质浓度和处理时间上对粘胶基碳纤维进行电化学氧化,然后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氧化后碳纤维的表面基团,讨论了表面基团随着这些电化学条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通过碳纤维表面的扫描电观察与复丝力学性能测定,发现等离子处理对纤维的模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强度随着处理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在外观上仅表现为纤维表面纵向沟槽的加深。氩气等离子比氧化性空气等离子的损伤小。通过碳纤维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合喇曼光谱的研究,还发现等离子处理的有效深度达到15nm左右。其作用是蚀刻去碳纤维表面脂肪链结构,产生石墨等晶体结构富集的高能表面。  相似文献   

14.
作者采用经典化学分析法、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研究了碳纤维经氧冷等离子体处理前后表面酸性基团的变化。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酸性基团增加了3.4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O/C原子比提高1倍,冷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如处理时间、气体流量、压力及输出功率等对碳纤维表面酸性基团的变化有重大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还探讨了氧冷等离子体氧化碳纤维表面的反应机理及其表面化学结构的变化规律。作者认为,碳纤维表面处理所产生的酸性基团,是提高碳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以冷等离子处理的碳纤维复合多并苯材料。实验表明:以冷等离子处理的碳纤维复合多并苯,不仅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电性能。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冷等离子处理是改善和提高碳纤维与多并苯复合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近年来高性能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的研究进展,对PAN聚合、原丝制备、预氧化和碳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进行了总结:(1)聚合工艺对共聚单体在PAN分子链上的分布和溶液的均匀性非常重要。与间歇聚合或半连续聚合工艺相比,连续溶液聚合工艺可以提供更稳定的纺丝溶液,减少聚合过程中微凝胶的产生,并提高PAN原丝乃至碳纤维的均匀性。(2)PAN溶液进行湿法或干湿法纺丝过程中,相分离过程控制对PAN原丝及其碳纤维中微缺陷形成和发展,微缺陷的含量至关重要,并最终影响碳纤维的性能。干燥和牵伸工艺对于优化PAN碳纤维原丝的结晶和取向结构,制备高品质的碳纤维原丝同样起决定作用。(3)预氧化的升温速度、最高预氧化温度和预氧化张力控制对预氧丝的皮芯结构、环化指数及其对后续碳化工序的顺利进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影响碳纤维的性能;碳化的最高温度影响PAN基碳纤维的强度和模量。(4)碳纤维的结构与其性能具有直接相关性,中国对相关研究仍然比较缺乏,碳纤维生产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足。  相似文献   

17.
激光处理金属表面陶瓷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O2激光对低碳钢基体上等离子喷涂的ZrO2和Al2O3陶瓷涂层进行重熔处理,研究激光处理陶瓷涂层的工艺参数,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激光处理后的陶瓷层的组织结构,特别是对激光处理涂层的裂纹为较为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并在实验中采取添加附加成分等措施,较为有效地消除和减轻了陶瓷涂层内的裂纹。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制了一种以石油沥青基碳纤维为电极材料的微电极,基于此种材料的特殊性能,经氧化处理后可获得较一般微电极为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其电流响应亦较一般微电极为大。且由于其表面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大量的碳氧基团,故其电极电位会随溶液pH值而线性变化,以至该电极亦可用作测量pH值的微电极。  相似文献   

19.
电化学表面处理对粘胶基碳纤维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热失重分析研究了在不同电化学表面处理条件下粘胶基碳纤维的热稳定性,实验表明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大约为300℃,而表面处理过的粘胶基碳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最高使用温度下降了。因而在选择电化学表面处理条件时,既要考虑使表面性能提高,也要使纤维的热稳定性没有大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粘胶基碳纤维在不同电解质中经过电化学氧化后的润湿性能和BET比表面,并用XPS分析了电化学氧化前后碳纤维的表面基团。实验结果表明,电化学氧化可以明显增加碳纤维的润湿性能和比表面积。XPS的分析结果表明,经过不同电解质电化学氧化后碳纤维表面含氧基团的增加,尤其是强亲水性羧基的增加是碳纤维表面润湿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