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戈尔巴乔夫开始了“欧洲年”,美国的一些著名人物纷纷主张把美国的对欧政策置于突出地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原因,美苏之间的较量和争夺又重新转回到利害重大的欧洲去了。  相似文献   

2.
德国统一是世界进入90年代以来发生的第一件大事,它不仅标志着统治战后世界近半个世纪的“雅尔塔”格局的最终解体,而且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格局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1989年11月28日科尔总理提出德国统一的10点计划到1990年10月3日举行统一庆典,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个德国就实现了统一,其速度之快超出所有人的预料。这期间,层出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被很多人称为中国外交的"欧洲年"。习近平主席3月22日至4月1日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以及欧盟总部实现了成功访问。李克强总理在一年之内三次访问欧洲。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与外部世界已实现了全覆盖式的合作。对外关系中以往所谓"冷点"、"热点"的差别已远没有那么突出,中国外交已经很难厚此薄彼了。因此2014年既可以说是欧洲年,也可以说是亚太年、周边年等等。总之,各国家和地区在今天中国的外交中已经不存在重要和不重要之分了,差别或许主要在于首要和非首要之间。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时期,北欧的一些外交和防务问题专家就北欧的战略地位问题发表了不少议论,并且满怀忧虑地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由于北欧地区战略地位的变化,战后以来所形成的“北欧平衡”还能不能维持下去? 何谓“北欧平衡”? 所谓“北欧平衡”是人们用来描述战后以来北欧地区所形成的安全格局的一种说法。战后美苏两大国在欧洲形成对峙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北欧五国在对外关系和安全问题上走上了不同道路:芬兰由于参加侵苏战争失败,于1948年与苏联签订条约,  相似文献   

5.
七年战争(1756——1763年)实际上是欧洲列强“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对欧洲和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本文试就战前的欧洲国际关系、战争的特点和战后列强的地位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等问题进行评述。一、战前欧洲国际关系的改组马克思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跟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马歇尔主要从事了两项外交活动:赴华调处与推行欧洲复兴计划。调处国共矛盾是美国政府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从维护美蒋战略关系的稳定而做出的重要选择,它是实现“伟大的美国梦想”的全球战略的关键步骤,复兴欧洲计划是从维护战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而采取的重要行动,亦是美国当局在全球战略的计划中的既定一步棋。两个方面可以说都是战后美国外交不可缺少的环节,是美国外交的一体两翼,均为着支撑一个战后美国为主的世界体系而展开的重要外交攻势。  相似文献   

7.
2005年可谓欧盟的“问题年”。“欧盟宪法条约”遭否决,主要大国也深受各种矛盾的困扰(英国遭遇恐怖袭击、德国组阁艰难、法国持续骚乱)。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巴黎在燃烧》,而前不久人们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恰恰是,“巴黎郊外还在烧吗?”欧盟怎么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欧盟进入了一个发展艰难的时期。笔者将其称为欧盟的“后扩大时期”。具体来讲,“后扩大时期”有三层含义:欧洲一体化建设的“反思期”、东扩后的“消化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调整期”。关于战后以来的欧洲一体化发展,“新功能主义”认为,自有了“煤钢共同体”,一体化就已…  相似文献   

8.
经济外交的兴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活动实践可以追溯到很远。比较近的例子如,本世纪初在任的美国第27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金元外交”,本世纪30年代各国为转嫁经济危机而开展的贸易战、关税战及货币战,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等等。然而,经济外交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恐怕是在战后的日本产生的。1952年11月24日,吉田茂在组成第四次内阁之后的施政演说中讲道,“政府准备首先进行一系列经  相似文献   

9.
3.11与9.11也许有太多的机缘巧合。3.11发生在9.11后的第911天,它对欧洲的震撼丝毫不亚于9.11之于美国。9.11之后在反恐问题上出现了新老欧洲之说,9.11成了欧洲分裂的起爆剂。而3.11之后新老欧洲又在反恐中重新聚合,3.11反倒成了欧洲的粘合剂9.11之后,虽然欧洲各国喊出了“我们都是美国人”的口号,但是欧洲人只是把恐怖袭击视为“潜在威胁”,一些国家甚至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美国主导的伊拉克战争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分裂”,形成了以法国、德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的“老欧洲”反战派和以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新欧洲”…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期以后,美苏关系加快从紧张转向缓和、从对抗转向对话。1988年,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不少以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为背景的地区冲突和战争(在阿富汗、安哥拉、柬埔寨、中美洲等地)逐步走向政治解决。但世界许多不安宁的因素并未消除,在一些地方局势更加动荡。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1989年下半年和1990年,欧洲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华约解体;苏联陷入全面深重危机,局势动荡不稳。战后“雅尔  相似文献   

11.
1989年的东欧巨变宣告欧洲一分为二的局面彻底结束,战后两极世界格局最后解体。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发生的这一意义和影响都极为深远的历史性变化,成为人们的注意中心、国际问题研究者的重大研究课题,是非常自然的。就在变化正在继续、事情还在发展的时候,西欧研究所所长陈乐民教授已经完成《东欧巨变与欧洲重建》这本著作(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非常及时的和起解惑作用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冯玉军 《世界知识》2020,(17):75-75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并未因“十四点计划”和“凡尔赛体系”而实现永久和平、抚平战争创伤。对于战败国来说,一战的结束反而是另一场巨大暴力灾难的开始。一战正式结束到1923年7月《洛桑条约》签署之间的“战后”欧洲,是地球上最为混乱的地区。内战交织着革命和反革命的厮杀以及新兴国家间的边界冲突,遍布从芬兰到高加索的暴力冲突导致近10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伤。  相似文献   

13.
我的手中,拿着一张刚刚进入流通领域的崭新的欧元。观察欧洲,常常有感于它的波澜不惊。它不爆“冷门”,不出“热点”,但在平和宁静中,它的变化却是天翻地覆的。它曾是分裂最深、动乱最多、战争最残酷、版图变动最剧烈的地区,战后几十年却一反其千百年历史的常态,稳步而坚定地走向了和平与联合。体味欧洲的变化,惯于从媒体中获知世界“热点”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多一份宁静、一份深思、一份希望?——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布什今年7月中旬访问匈牙利时,匈牙利总理内梅特把一截带刺铁丝作为特殊的纪念品赠送给了他,这件纪念品上有这样一段题字:“这是匈奥边界铁幕上的一截铁丝网……我们相信,世界上还存在的人为的物质和思想隔墙,终有一天会崩溃。”其实,这道“铁幕”早在今年5月初就已经“崩溃”了,它“象征分裂欧洲的铁幕已经打开”。战后,在欧洲刮起了一股“冷战”之风。1949年4月,西欧北美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一个军事同盟条约——北大西洋公约(后来土耳其、希腊、联邦德国先后加入)。是年,匈牙利便在匈奥边境线本国国  相似文献   

15.
郭春发 《科技信息》2010,(9):25-25,12
在1989年前,德里达很少涉及正义与法律问题,但《法律的暴力》(1989年)发表之后,正义问题成了他的话题中心。也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解构就是正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西班牙,这个近年来在欧洲享有骄人经济成长故事的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一年之后、经济略有回暖的今天,却成了欧洲最严重的“重症病人”。  相似文献   

17.
英苏条约是“英苏联时反对希特勒德国及其欧洲与国与战后合作互助同盟条约”的简称,是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六日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伦敦签订的。这个条约的全文共分八条,有效期间二十年。它的主要内容是:苏联与英国不仅承诺在战时共同与希特勒作战,并保证战后两国进行互助与合作;要是德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英苏两国应立即互相提供军事与其他援助。第约第七条更规定:“缔约国双方承允  相似文献   

18.
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战后英国成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皮特是英国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人物。本文就这场战争的性质、战略、力量对比和皮特的作用等问题,作一些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陈旸 《世界知识》2013,(20):30-31
2013年9月22日,德国第八届联邦议会大选,毫无意外,默克尔率领的联盟党大获全胜。默克尔第三度受命组阁,有望成为战后德国任期第三长的总理(前两位是阿登纳和施密特),同时她也超越撒切尔夫人,成为欧洲国家中执政时间最长的女性。众多媒体慨叹,这是一次欧洲无冕女王的登基仪式。诚然,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在应对欧债危机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以“拖延”为标签的执政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但“拖延”并不足以成为默克尔引领欧洲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现有16个成员国,成立于1949年4月,是战后美国为了在欧洲维护霸权地位、遏制苏联而联合西方国家建立的一个军事政治组织。在冷战年代,以关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1954年建立)在欧洲集结了大量军事力量,一直处于严重对峙局面。进入90年代,随着东欧巨变、华约解散和苏联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新形势下.北约为了存在下去,并继续在欧洲安全方面发挥支住作用,对联盟的性质、职能和军事战略作了重大调整: 一、转变性质和职能。扩大政治职能,由军事政治组织变为政治军事组织。以往北约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确保欧洲的安全与稳定”,今后则主要通过与前华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